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薰

著名物理冶金学家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薰追悼
会在京举行
光明日报1983年4月1日
逝世人物:李薰(1913-1983)中国百科年鉴(1985)第19页

李薰

世界第一个发现钢中氢脆奥秘的人——记我国
著名物理冶金学家李薰
名 苑冶金报1984年1月3日
金属的性格——记物理冶金学家李薰
科学人物:冯德培、李薰、严东生、叶笃正
晓 石芒种1980年3期
百科知识1981年12期
李 薰(1913—1983)《中国科苑英华录》
编写组
中国科苑英华录——新中国之部(下)第
531页
李 薰(1913—1983)京 声 溪 泉新中国名人录第182页

李薰1913——1983

湖南邵陽人,1913年生。1936年畢業於湖南大學礦業系。1937年赴英國留學,入英國雪菲爾大學學習,194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同年留任雪菲爾德大學研究員兼指導。1945年任該大學冶金學院研究部負責人。1951年獲英國冶金學博士學位。回國後,被任命爲金屬研究所所長,一級研究員。後任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金屬研究所名譽所長。《金屬學報》主編、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瀋陽分院院長。從五十年代起,還先後被選爲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第二、三、四、五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中共遼寧省第五届委員會委員,遼寧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等職。1983年3月20日在前往四川攀枝花鋼鐵基地考察途中病逝。終年70歲。著有《冷加工對鋼性能的影響》等。

李薰

中国冶金学家。1913年11月20日生于湖南省邵阳县。193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矿冶工程系。1937年入英国谢菲尔德(Sheffield)大学冶金学院学习,194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在该校任研究员,研究冷加工对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以及氢在钢中的作用。他证明钢的“发裂”(钢材内部的微小裂纹)是由氢的存在引起的,成为这一学科领域公认的学者之一。1950年回国后,在沈阳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1956年、1962年和1977年三次成为全国科学规划主持人之一。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兼技术科学部主任。1983年3月20日逝世。

李薰

089 李薰1913—1983

冶金学家。湖南省邵阳县人。193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矿冶工程系。1940年获英国设菲尔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留任研究员。因证明钢的“发裂”是由于氢的存在而引起的,获白朗敦奖章和奖金,设菲尔德大学又授予他冶金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国。在沈阳创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开拓多种新型金属材料,对宇航工业及原子能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工作严谨,重视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兼技术科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 叶渚沛   陈箎 ☛
李薰

李薰1913~1983

原名文杰。邵阳人。1932年入湖南大学矿冶系学习。1937年留学英国雪菲尔德大学冶金学院,1940年获哲学博士,留校任研究员兼指导。1945年任该大学冶金学院研究部负责人。发现钢中氢脆的科学奥秘,证明钢的内部发裂乃由氢的存在所引起。这一发现对世界钢铁技术产生重大影响,使他成为这一领域公认的创始人,获得白朗敦奖章、奖金,并获冶金学博士学位。1951年回国,积极筹建金属研究所。1961年加入共产党。组织科技人员在短期内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重返地面卫星、第一架超音速喷气飞机、第一艘核潜艇提供了尖端材料。历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沈阳分院院长、中科院副院长。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1983年3月前往攀枝花钢铁公司视察,途经昆明时病逝。

☚ 李谦   李六如 ☛
0000763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3:3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