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花杨基
明代杨基(1326—1378)这首咏李花诗最大特点是借鉴了唐代大诗人韩愈咏李花诗诗意。首联就点明了这一点。“忆与卢仝共看时,花光月色两徘徊。”卢仝,见韩愈《李花二首》中。“夜领张彻投卢仝”句,韩愈领侄婿张彻去卢仝家观赏李花。杨基在诗开头这样说意思是此时所看之李花应或许与当年韩、卢等人共看之李花相同。相同之处即“花光月夜两徘徊”,李花特色依然是贞洁素雅,同皎洁月光相仿佛。第二联“江村远处长相识,风雨寒时已早开。”意思是李花开放时节尚值风雨春寒,诗人早已观赏多时,已是老相识了。这老相识有两层意思,一是早就从诗歌中得知韩愈同卢仝共看,诗人“忆”之,也是同李花相识,二是眼前李花开已多时,观赏多时,故称长相识。“霁雪玲珑愁易湿,春冰轻薄笑难裁。”是对李花的具体细致刻划,意思是李花好似雪后初晴,阳光照耀下的白雪片片玲珑剔透,给人以即刻就要融化之感。其花瓣轻薄好似春天即将化解的冰片那样,难以剪裁其音容笑貌。这一联真可以说是刻意求工。韩愈写李花有“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说李花自如冰雪飞天。杨基套用此意,虽气势不如韩愈,但就工巧而言,却还颇有韵致。最后诗人以“江城二月城在西,谁惜柔香满翠苔。”作结。意思是谁是李花知音,爱惜李花柔香落满翠苔之上呢?当然是诗人自己,因为他是李花的长相识嘛。但杨基这个意思却是借用韩愈诗句“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李花赠张十一署》)笔意脱化而成。其实,杨基完全可以用其他什么形式表达意思。但明人作诗好仿唐人笔法,往往师其形而不得其真。咏李花诗能借鉴前人用笔,是这首咏李诗特点。这使诗颇有书卷气,用笔工巧,韵致深长,但同时又缺乏新鲜感,这又是其不足之处。艺术贵在创新,单纯模仿是没有出路的。 李花司马光
司马光这首咏李花诗很能表明作者的志趣,是一首很有特色的咏花之作。诗人首先描绘李花开放于春季两个特点,一是花朵繁多,重重相倚,一是其色洁白,似乎并不曾也不想为春天增色。所以诗人说“嘉李繁相倚,园林淡泊春”。“淡泊”二字确为传神之笔,较之单纯的颜色描写更具神韵。第二联诗人运用了“齐纨”、“吴紵”两个著名的丝麻织品来形容李花花瓣的晶莹清新,好象是刚刚用齐地所产纨剪裁而成的薄薄的衣服,又好象是吴地刚从机上拿下来的紵(zhu住)麻织品那样新鲜。齐纨吴紵都是一向闻名于世的,诗人以此比喻李花,就是通过易见之物引发读者联想。这一联实际上是对上联的补充。上联强调李花内在精神是淡泊,即在百花争艳的春天,素白雅洁的李花好似无意争春,故以“淡泊”形容之。补充了李花的外貌描写之后,诗人又进一步点明其“色与晴光乱”。白色,在阳光照耀下,与晴光相仿,几乎使人分不清那是晴光,哪是李花之返照,极写李花之洁白。“香和露气匀”,其香不浓不烈,在清露之中,很均匀地散发着。最后诗人以“望中皆玉树,环堵不为贫”作结,明白地表示对李花的赞美之意。望中,即视野之内。一眼望去,所见李花满树,使之变成了玉树,有此嘉李相伴,即使处于简陋狭小所在也不为贫,也不会有贫寒之感。旧时评花以李花为“东郭贫女”以喻其颜色淡薄且香味不浓。诗人在这里给予彻底的翻案,赞其色与晴光乱,赞其形如玉树,赞其香和露匀,赞其志淡泊。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情趣好尚不同于流俗,颇有独到之处。 李花【同义】总目录 俗客苇绡李花 李花lǐ huā《本草纲目》果部第29卷李(6)。药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