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理学 商业地理学shangye dilixue人文地理学中最古老的分支科学,经济地理学的前驱。其形成和发展,与商业经济和商业活动的出现及其发展有直接关系。我国早期商业地理著作,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战国时期的《禹贡》,它以简洁的文字记述了各地的土特产和手工业品,兼及运输这些物产的交通路线和工具。在秦汉时期,由于商业活动频繁,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一些杰出的商业地理著作,如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和《汉书·食货志》,都记载了大量的商业地理知识。在国外,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促使商业地理研究热潮的兴起,以记述各地物产分布、贸易活动、城市港口和运输线路为主要内容的著作纷纷问世。如美国奈泽姆编著的《商业地理手册》,就是当时的代表作。本世纪初,西方商业地理学逐渐传入我国。1922年和1925年,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曾牖编著的高级中学商科教科书《商业地理》和苏继顾编辑的高级学校教科书《商业地理》,之后,陆续又有多种商业地理著作出版。这些商业地理著作,都认为:商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认为要明瞭各种环境下商品的流通,先要研究商品的需求和生产分布及其条件,对世界商业、交通、邮电和世界各个商业区域与商业都市进行比较研究,并把中国放在世界市场中作为重点论述。1936年,胡焕庸在《地理学报》第三卷三期发表了《中国商业地理大纲》,根据海关中外贸易统计年刊提供的资料,对我国主要商埠的进出口贸易进行分析,编制了大量地图。1943年出版了吴传钧编著的《中国粮食地理》,对粮食这种主要商品的运销和对外贸易都进行了地域分析,这一时期,还发表了一批商业地理的论文和译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在经济建设中长期忽视流通环节,商业地理学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学术界开始重视研究商品经济,地理学界也开始重视商业地理研究。在商业、财贸学校开设了商业地理课程,出版了一批商业地理教材,多次举办商业地理讲习班,成立了商业地理研究会。目前,我国商业地理学正处在蓬勃兴起时期。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构成整个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失调都会影响社会生产发展。只有使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协调运转,才能使社会生产和生活顺利进行。从整体上研究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布局规律,正是商业地理学的研究范畴。 我国实行有计划指导下的商品经济,商品流通规律属于社会经济规律范畴。因此,商业地理学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指导,探讨不同社会制度下商品经济地理分布规律。 商业地理学是研究商品经济活动地域分布和区域组合规律的科学。它必然与研究生产力布局规律的经济地理学在研究对象上有密切关系。例如: 商业地理学研究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布规律,这与工业地理、农业地理研究工业和农业生产分布规律是有交叉和重复的,只是商业地理学更侧重于研究工农业生产布局中属于商品生产布局的内容。与经济地理学其他分支科学研究对象的不同在于: 商业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商品销售地理分布和区域组合规律,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商业销售地的合理布局是完成商品流通和消费过程的中心环节。具体说: 其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❶商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民族等因素对商业活动的影响; ❷商业生产的地理分布规律; ❸商品流通的分布规律。包括商品流向、流通、转运、储存的地理条件等; ❹各种类型、不同等级的商业中心; ❺商业经济区划,包括商品生产、销售区划等等。 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是商业区位论。商业服务业是否处于最佳区位是商业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商业区位论即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理论。商业区位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地理学家克利斯泰勒,他的中心地理论既是城市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也是商业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他的理论的中心内容是: 任何商业都有一个合理的服务半径,在地域均一的条件下,这个服务半径应为圆形,因为从圆心到圆周半径最短,居民购物的距离最短,但一个地区有很多商业中心,为了使其互不重叠,又不留空白,只有六边形能充分利用空间,从理论上看,各级商业中心的销售范围、服务区域和吸引范围都是呈大小不等的六边形。中心地理论在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商业经济活动中都有例证。 商业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与经济地理学其他分支学科大体相同。传统的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统计图表分析、专家咨询、技术经济论证等; 最近,也开始应用遥感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 ☚ 交通运输枢纽 商业中心 ☛ 商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布、运输条件、贸易及商业活动的地理特点和商业网点的布局规律。 商业地理学研究商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布局规律的科学。经济地理学的分支。 商业地理学(Commercial Geo-graphy)以一国一地区各类商品的供应、需求、运输、储存及商业中心、商业网点的地理分布为研究领域,以商业活动的布局规律为研究对象。学科的任务是: 研究商业活动布局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研究商业活动布局的理论和方法,为发展商业经济,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商业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商业布局与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各类商品生产的地理条件和特点分析;商品集散地的形成、变动及其规律; 商业中心和服务网点与周围地区经济建设的联系; 商品运输费用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和分析; 商业活动的季节变化规律对布局的影响等等。 商业地理学萌芽于奴隶社会后期,产生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时期。十六世纪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扩大,商业城市和腹地的出现,商业地理学逐渐形成并得到一定的发展。英国学者奇泽姆(G.Chisholm) 的《商业·地理学手册》是商业地理学的代表作,该书1889年初版,再版十次之多。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由于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商业地理学逐渐衰落。六十年代以来,因城市化进程加速,为适应在大城市郊区规划商业中心等需要,商业地理学重新得到重视和发展。在我国,商业地理学还是一门建设中的学科。 阅读书目:《Commercial Geog-raphy》 M. C. Agarwal,& S. L.Nimkar-Bombay: Himalaya pub.House,1981. 〔参〕 经济地理学 商业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