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李白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这首情韵独特的歌行,是他在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浪迹长安时,为送刘十六归隐湖南而写的。当时,李白身负翰林之名,怀抱济世之志,却遭谗受诅,玄宗疏之,使他只好纵情饮酒,与贺知章、崔宗之等作酒中八仙之游。这时他送友人归山,自会牵动起对于腐败现实的积愤,引发出自己决意离京归山的共鸣。因此,全诗充溢着借送人归而明己志的浓烈情绪。 诗人以《白云歌》命题,并且以白云起,以白云结,中间还随处点染白云,造成山盈白云、水萦白云、白云随人、人卧白云的高洁飘逸的境界,实显诗人借诸白云抒发情怀的匠心,唤起人们对于隐者犹如白云一样自由高洁的联想。 开头两句,诗人径直从“白云”下笔,明写行程,暗寓送别,不露痕迹地点出诗题的含意。“楚山”,代指古代楚疆,这里指今湖南地区; “秦山”,代指古代秦地,这里指唐都长安。由秦至楚,本是刘十六归山路线。但不直言秦地、楚地,而说“楚山”、“秦山”,这不仅扣合“归山”题面,显得形象生动,增强隐逸情调,而且前人早已说过“云无心以出岫”,可以由山自然地引出了云。这云洁白无瑕,自由不羁,却处处总是紧随着刘十六,刘十六的隐者风度、高洁品格自可想见。君归楚山,白云长随,虽没直写离情,已经暗含“送”意。可以想象,诗人的目光似乎跟着这飘浮的白云一直远去,长随友人的行踪,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已尽在不言之中。 接着三句,承上发挥,由山而水,进层描写白云“长随君”的生动情景,点明友人“渡湘水”而“入楚山”的具体路线。运用回环复沓的句式,自具一种音乐美,又让人自然感受到“云亦随君”的情调美。作为“白云歌”主角的这“云”对“君”之一往情深,被渲染得淋漓尽致,似乎它就是友人的无所不在的伴侣。 末尾三句,再由隐逸地的美好引出友人当归的送别情怀。“湘水”二字,直承上句,由水带山,生发出对于“女萝衣”的妙想。“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 (屈原《九歌·山鬼》) “女萝衣”自然会使人感到那个身上披戴香草、爱慕高洁之人的山鬼。所以“女萝衣”实是“楚山里”的形象写照和美化,较之直说“楚山里”,更多了一层有身着女萝衣的山鬼盛情相待的寓意。因此“白云堪卧君早归”就自然而发了。这朵白云,不仅随君飘到湘水上、楚山里,而且可供君安卧而眠,与君简直是形影不离。说“白云堪卧”,言外是说市朝不可居。云本不可卧而言“堪”,设想奇特,意味深长,使得“君早归”有了不得不然的依据。诗意发展至此,方才点明题中“归”字,而又冠以“早”字,显见诗人借着白云殷切盼归之意,抒发送友早日归山之情,其语气之坚定、恺切,也正流露了诗人对长安市朝污烂现实的强烈不满和离去决心。 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2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3。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4。 【注释】 1.刘十六:名字不详,“十六”是他在兄弟间的大排行。 2.楚山秦山:泛指南方和北方的山。 3.湘水: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阳海山,入湘南境,经长沙入洞庭湖。 4.女萝衣:以女萝为衣,指隐士的生活。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 今译 北方的山,南方的林, 山山水水绕白云, 白云缭绕长伴君。 长伴君,君入楚山去, 白云伴君渡湘水, 身披隐士女萝衣, 归去来兮卧白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