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译 海外来客向我谈起那神仙居住的瀛洲, 仙山虚无飘渺、烟涛微茫,实在难求。 越人每每与我谈起天姥山, 天姥山云霞变幻,气象万千,当可寻见。 它逶逶迤迤,直连霄汉, 它的气势超越了五岳,将雄伟的赤城 遮掩。 那四万八千丈的天台山, 面对天姥,倾倒于东南。 因此,我的梦魂呵,神游吴越, 一夜之间,已经飞渡镜湖明月。 湖月映照着我的身影, 一直把我送到剡溪清波, 当年谢灵运住宿之处依稀尚在, 绿水荡漾,传来声声猿啼。 我也穿上谢公的登山屐, 身体,已登上青云石梯。 半山里欣赏海日冉冉升起, 空中传来几声天鸡鸣啼。 一面面奇峰怪岩兀立, 一条条道路曲折神奇。 不觉间,天色已然昏暗, 我却斜倚岩石,在丛丛花树中痴迷。 忽听得熊咆哮在山岩, 龙长吟在深渊。 密密的深林为之抖栗, 层层的山峦为之震颤。 云雨黑压压地漫卷, 水面波动,升起冉冉轻烟。 雷鸣电闪,崩溃了巨大的山峦, 一座石门轰然而开, 现出神府洞天。 这是另一个宇宙, 有着无际无垠的青天。 日月的光辉,照耀着 神仙的洞府——金银台。 风儿是仙人的神马, 仙人们,一个个自云中而下。 虎鼓着宝瑟呵,鸾凤驾着车, 仙人们排列得密密麻麻。 我的神魂呵,忽然若有所思, 恍然惊起,不禁失声叹息。 突然间失去了刚才的烟霞仙景, 身边只有睡眠的枕席。 人世间的行乐也是同样道理, 古往今来万物万事,都如水东流去。 此一别,我也不知何时而返, 暂且把白鹿放在青山崖间, 很快我就要骑着鹿儿寻访名山。 我怎能低眉折腰侍奉权贵, 使我不能舒心展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离开翰林院后,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之前,其时诗人家居东鲁。诗以记梦、游仙的笔调,展开新奇瑰丽的想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向往,对人生浮沉的喟叹感慨,对封建权贵、丑恶现实的蔑视和抗争。 诗中的天姥(mu),山名,在今浙江省嵊县,临近剡(shan)溪。诗一开始就以“烟涛微茫”的瀛洲(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虚衬“云霓明天”的天姥,使其蒙上了神奇色彩;继而又以雄奇的“五岳”和“四万八千丈”的“天台” (山名,在浙江省东部;天台山的南门称为赤城。)加以实衬,更显出它的巍然非凡。接着就展开一幅又一幅变幻瑰奇的梦游图景:飞度镜湖,明月照影;渌(lu)水荡漾,清猿啼鸣;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随着“千岩万转”、“迷花倚石”,诗人就给我们展开一个更加神奇的境界:熊咆龙吟,栗林惊巅,云青欲雨,水澹烟生;霹雳使天空裂开巨缝(訇,读hong,形容大声,如“轰”),浩荡不见底的青冥之中,金银台在日月的照耀下夺目地闪烁。此刻,以霓为衣、以风为马、以虎鼓瑟、以鸾回车的仙人天神纷纷从云中而下,列座如麻……这是多么壮丽缤纷的想象,这是何等惊心眩目、光耀夺人的图景!这里除了有诗人长期漫游的经历、古代传说的印象、屈原诗歌的影响,也有长安宫廷生活的印迹,这一切通过浪漫主义的非凡想象凝聚一起,才有这般辉煌灿烂、气象万千的描绘。 诗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对于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出于对权贵的抗争。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多少人屈身权贵,曲意逢迎,只有李白才敢于表示这样决绝的态度而且付诸行动,这正是这首诗千百年来为人人所传诵、为代代所共鸣的主要原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