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璟《浣溪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璟《浣溪沙》

《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注释】 ①真珠:即珍珠,指珍珠帘。依前:依旧。②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信使。见《汉武故事》。丁香空结:喻愁思郁结。李商隐《代赠二首》:“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③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

【译文】手卷起珍珠帘挂上玉帘钩,依旧把春恨锁在层层高楼。随风飘的落花谁是它主人?一时间思绪悠悠。

连青鸟都传递远人的音信,丁香花徒然在雨中抱蕾凝愁。回头远望暮色中三楚的绿波,只见它茫茫接天而流。

【集评】 宋·《漫叟诗话》:“前人评杜诗,云:‘红豆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若云‘鹦鹉啄残红豆粒,凤凰栖老碧梧枝。’便不是好句。余谓词曲亦然,李璟有曲‘手卷真珠上玉钩’,或改为‘珠帘’,舒信道有曲云: ‘十年马上春如梦。’或改云‘如春梦’,非所谓遇知音”(《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

明·李攀龙:“上言落花无主之意,下言回首一方之思。”又:“写出阑珊春色最是恼人天气”(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汇笺》引)。

明·王世贞:“‘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非律诗俊语乎?然是天成一段词也,著诗不得”(《艺苑卮言》)。

清·黄苏:“清和宛转,词旨秀颖”。(《蓼园词选》)

近代·俞陛云: “此调为唐教坊曲,有数名。《词谱》名《山花子》,《梅苑》名《添字浣溪沙》,《乐府雅词》名《摊破浣溪沙》,《高丽乐史》名《感恩多》,因中主有此词,又名《南唐浣溪沙》。即每句七字《浣溪沙》之别体。其结句加‘思悠悠’、‘接天流’三字句,申足上句之意,以荡漾出之,较七字结句,别有神味”。(《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现代·俞平伯:“或疑古代生活即使豪奢,未必用真珠作帘,推金积玉,毋乃滥乎?此泥于写实之俗说,失却前人饰词遣藻之旨矣。其用意在唤起一高华之景,与本篇一引‘水精帘里颇黎枕’事例相同,说为‘没有’,因与词意枘凿,说为‘必有’,亦属刻舟求剑也。”(《论诗词曲杂著》)

现代·唐圭璋:“此首直抒胸臆,清俊宛转。其中情景融成一片,已不能显分痕迹(中略)。通首一气蝉联,刀挥不断,而清空舒卷,跌宕昭彰,洵可称词中神品”。(《唐宋词简释》)

【总案】 中主词善于从外界景物感触体发出一种极为自然而又真切的情感,从而感染读者。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一女子暮春卷帘、凝望怀远的恨情。花随风落,是眼前之景,女主公对花设问,其实她的命运正象落花一样,无法自主,更无人护持。雨中丁香,也是即目所见。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以春风反衬丁香之愁。而中主笔下的丁香则是在暮春的凄风冷雨中结愁,显得格外凄楚惨淡,让人不能不怜之惜之。风里落花,雨中结愁的丁香,就是思妇自己。景情谐和,用笔自然,妙合无迹,非寻常手笔所能到。结二句三楚绿波,滔滔不绝,接天而流,犹如思妇的春恨不绝,无休无止,笔力十分雄健,意境异常开阔,气象浑融,无疑摆脱了花间巢臼,新辟了境界,非其他晚唐五代思妇词所能比,且开启后世豪放词派的无穷法门。


古代诗歌之李璟《浣溪沙》全译、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李璟《浣溪沙》

李璟《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1。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2。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3。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注释】

1.菡萏(音handan):即荷花。

2.韶光:美好的时光。

3.鸡塞:即鸡鹿塞(又作鸡禄山)。《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师古注:“在朔方窳浑县西北,”(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西北)。这里泛指边塞。孙光宪〔定西番〕有“鸡禄山前游骑,边草白,朔天明,马蹄轻”之句。吹彻:吹完最后一曲。彻:大曲中最后一曲。玉笙寒:笙吹久则水气含润,故曰“寒”。玉笙:笙的美称。

今译

荷花的香气销减,

翠绿的荷叶凋残,

西风伴着愁绪,

生起在绿波间,

与春光华年共同憔悴,

令人不忍赏看。

细雨迷蒙之间,

我的梦魂呵,

已游遍边塞,

那遥远的遥远。

小楼里,美丽的笙管已将大曲奏完。

流不尽的珠泪呀,说不清的恨怨,

独自倚着阑干。


唐宋词之李璟《浣溪沙》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李璟《浣溪沙》

《浣溪沙》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注释】 ①菡萏(han dan汉旦):即荷花。②韶光:美好的时光。③鸡塞:即鸡鹿塞(又作鸡禄山)。《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师古注:“在朔方窳浑县西北,”(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西北)。《后汉书·和帝纪》:“车骑将军窦献出鸡鹿塞”。这里泛指边塞。孙光宪〔定西番〕有“鸡禄山前游骑,边草白,朔天明,马蹄轻”之句。吹彻:吹完最后一曲。彻,大曲中最后一曲。玉笙寒:笙吹久则水气含润,故曰“寒”。玉笙,笙的美称。

【译文】 荷花香销翠叶凋残,含愁的秋风吹起在绿波之间。跟着韶光华年一同憔悴,让人不忍观看。

千里梦回,细雨潺潺,鸡塞倍觉遥远。小楼吹笙,把大曲吹遍,玉笙吹寒。流不尽的泪珠,诉不尽的怨恨,独自倚着阑干。

【集评】 宋·马令:“元宗乐府辞云:‘小楼吹彻玉笙寒。’延已有‘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之句,皆为警策。元宗尝戏延已:“‘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延己曰: ‘未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元宗悦”。(《南唐书》卷二十一)

宋·《雪浪斋日记》:“荆公问山谷云:‘作小词曾看李后主词否?’云:‘曾看。’荆公云:‘何处最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为对。荆公云:‘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又“细雨湿流光”最好’”(《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

明·王世贞:“《花间》犹伤促碎,至南唐李王父子而妙矣。‘“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与‘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此语不可闻邻国,然是词林本色佳话。‘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意似祖述之,而句稍不逮,然亦佳”。(《艺苑卮言》)

明·沈际飞:“‘塞远’、‘笙寒’二句,字字秋矣。”又:“少游‘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翻入春词,不相上下”(《草堂诗余正集》卷一)

明·李廷机:“字字佳,含秋思极妙”。(《草堂诗余评林》)

明·董其昌:“布景生思,因思得句,可人处不在多言”。(《评注便读草堂诗余》卷三)

清·贺裳:“南唐主语冯延巳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何与卿事?’冯曰:‘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不可使闻于邻国。’然细看词意,含蓄尚多。至少游‘无端银烛殒秋风。灵犀得暗通。相看有似梦初回。只恐又抛人去,几时来’,则竟为蔓草之偕臧,顿丘之执别,一一自供矣。词虽小技,亦见世风之升降,沿流则易,溯洄实难,一入其中,势不自禁”。(《皱水轩词筌》)

清·许昂霄:“‘细雨’二句合看,乃愈见其妙”。(《词综偶评》)

清·陈廷焯:“南唐中主《山花子》云:‘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沉之至,郁之至,凄然欲绝。后主虽善言情,卒不能出其后也”。(《白雨斋词话》卷一)。又:“后主虽工于怨词,总逊此哀婉沈至”。(《词则·大雅集》卷一)

清·王闿运:“选声配色,恰是词语”(《湘绮楼词选》前编)

近代·王国维:“南唐中主‘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人间词话》)

近代·吴梅:“此词之佳,在于沈郁。夫‘菡萏香销’、‘愁起西风’,与‘韶光’无涉也,而在伤心人见之,则夏景繁盛亦易摧残,与春光同在此憔悴耳。故一则曰‘不堪看’,一则曰‘何限恨’,其顿挫空灵处,全在情景融洽,不事雕琢,凄然欲绝。至‘细雨’、‘小楼’二语,为‘西风愁起’之点染语,炼词虽工,非一篇中之至胜处。而世人竟赏此二语,亦可谓不善读者矣”。(《词学通论》)

近代·俞陛云:“就词境论,‘小楼’句因极绮思清愁,而冯之‘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托思空灵,胜于中主。冯语殆媚兹一人耶”。(《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加拿大·叶嘉莹:“大抵如就情意之结构及主旨而言,则‘细雨梦回’二句实当为全词之骨干;如就悲慨之沈郁及深挚而言,则自当推前后片两处结尾之句最为明白有力;至于开端的‘菡萏香销’两句,则一般而言不过是写景之辞,原非全篇之重点所在,然而其足以触动人心之处,却也就正在其自然无意间所流露的一种感发之力,反足以引起读者一种言外之想。当然,此种言外之想,主要也在于有善读之读者,能具有此种触引感发的力量。”(《灵溪词说》)

【总案】 中主此词,将萧瑟凋零的秋景与女主人公怀念远人的悲慨结合起来写,凄凉欲绝,柔婉之至。自北宋王安石喜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以来,历代评家或有同好,或另有所赏,全词八句,无句不被人称颂,这种文学现象,在诗词发展史上并不多见。叶嘉莹《灵溪词说》对前人诸说加以考察,揭示全词各句内蕴,其结论似较公允。赏家偏爱词中佳句,拈出称赏,摘句评论,亦是批评之一途,本无可厚非。但若强调过分,脱离全篇,则不易取信于读者。关于此词的写作年代,论者或以为是在南唐国力不支时写的,故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其时周师进攻,南唐国脉衰微,抒发的是家国衰弱难撑的哀叹。总之,诗词的兴寄问题比较复杂,不必定囿于一说,读者还可以有自己的体会和理解。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