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清照《念奴娇》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清照《念奴娇》《念奴娇》·李清照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销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李清照的创作,以曲折细腻见长,能把一些非常纤细的事物或感情,通过高妙的艺术手法加以再现。有人称赞她的“宠柳娇花”、“绿肥红瘦”,也有人赏识她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些固然都是警策的句子,标举出来,未尝不可以看出作者的功力,但还不能说是李清照的最大特色。 她的最大特色,乃是开辟了词坛中的“微观世界”。 她能从极微细处写出人物,传出感情,文心之细,是前人所未曾有过的。此外,李清照这首《念奴娇》,运用的是从旁烘托的手法,透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变化,既写了一场漫长的春雨,更写出人物的精神状态。险韵,用字数既少,又不容易押韵的几个字当韵脚做诗押韵。扶头酒,酒性烈,喝下去头沉的酒。 那么,在《念奴娇》词里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呢?细读之下,我们便可以体味出来:那是晚春时节,连日下着无休无止的雨,天气又潮又闷,就像囚禁似的,人老呆在家里。加上丈夫离家日久,闺中孤寂,平日已是无聊,如今就越发感到那无聊的重压了。词中写了“别是闲滋味”五个字,恰好从正面点出了题旨。 曲曲折折,反反复复,就是整首词所要描写的人物的行动及其幽隐的心理。你看它一层一转,一转一深,把少妇在此景此情中的心理及其变化刻画得多么细腻,多么真切。 李清照《念奴娇》《念奴娇》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①险韵诗成,②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③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④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释】 ①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习俗于此日不动烟火,故名。②险韵:做诗用冷僻生疏、难押的字做韵脚,称险韵。③扶头酒:杜牧《醉题五绝》:“醉头扶不起,三丈日还高。”因以指容易喝醉的酒。贺铸《南乡子》词:“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④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说新语·赏誉》成句。“初引”,初长。 【译文】 本来就冷清寂寞的庭院,斜风细雨又逼人把一道道门窗紧关。外面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想那娇花弱柳,一定倍受春天的爱恋。寒食节临近的时候,嬴来的却是令人烦闷不安。聊用险韵诗消磨这难耐的时光,斟酌烈酒以将心中的愁绪排遣。而诗成酒醒之后,更禁不住那分闲散。鸿雁都悄悄的飞过,我万千心思凭谁寄传。 一日日地挨过春寒,帘幕把我与外面隔断,整日的懒慵慵不想凭倚栏干。我有意就昏昏的睡在床上,被冷谁暖,香消谁添,怎容我好梦缠绵。猛瞅见清露在晨光中流闪,梧桐树枝芽新抽,无比活鲜,逗起我游春兴致无限。太阳已升高,朝雾亦尽散,可我还要等待看是雨天还是晴天。 【集评】 宋·黄升:“前辈尝谓易安‘缘肥红瘦’为佳句,余谓此篇‘宠柳娇花’之语,亦甚奇俊,前此未有能道之者。”(《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十) 明·杨慎:“情景兼至,名媛中自是第一。”(杨慎批点本《草堂诗余》卷四) 明·沈际飞:“真声也,不效颦於汉魏,不学步于盛唐,应情而发,能通於人。”(《草堂诗余正集》卷四) 明·王世贞:“‘宠柳娇花’,新丽之甚。”(《弇州山人词评》) 明·李攀龙:“上是心事,难以言传;下是新梦,可以意会。”(《草堂诗余隽》) 清·黄苏:“只写心绪落寞,近寒食更难遣耳,陡然而起,便尔深邃;至前段云:‘重门须闭’,后段云:‘不许起’,一开一合,情各戛戛生新。起处雨,结句晴,局法浑成。”(《蓼园词选》) 清·彭孙遹:“李易安‘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金粟词话》) 清·毛先舒:“李易安《春情》:‘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说》全句,浑妙。尝论词贵开宕,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远乍近,斯为妙耳。如游乐词须微著愁思,方不痴肥;李《春情》词,本闺怨,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今日晴未?’忽尔开拓,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所苦,直如行云,舒卷自如,人不觉耳。”(《词苑丛谈》引) 【总案】 这首词或题作《春情》、《春日闺情》、《春恨》、《春思》等。大抵是李清照早期与爱人分别后的作品。词极力刻划自己狐独、抑郁、愁苦的心理状态。上片从节候落笔,通过写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对立刻划自己的心态,为了消磨难耐的时光,主人公用险韵和烈酒排遣胸中的愁绪。宠柳娇花作为外界的物象,恰与主人公因离别而憔悴形成对照。下片写新梦,又与主人公的实在世界构成对立。作者没有写梦中的欢情,但现实不允许她得到那怕是梦幻中的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也就把她无法言说的愁绪和盘托出。结尾词人虽然写到初春逗人的情致,但疑虑之情,又极明确地暗示出她内心愁苦落寞的情绪并没有得到宽解,这似乎颇有点“以乐景写哀”的美学意味。前人对这首词的造句与结构均极赏识,李清照的词往往如此,她从不着意雕琢而自然有序,如此词前言雨,后言晴,映照勾锁,只凭情之所至,决无斧凿痕迹。 李清照《念奴娇》李清照《念奴娇》李清照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①,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②,扶头酒醒③,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④,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注释 ①寒食:清明节的前、中、后三天为寒食。②险韵:韵部中字少而艰僻之韵。③扶头酒:使人易醉的烈性酒。④“清露”二句: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恭始与王建武(王忱)甚有情,后遇袁悦之间,遂至疑隙。然每至兴会,故有相思时。恭尝行散至京口射堂,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王忱)故自濯濯。’” 鉴赏 这首词作于政和六年(1116),属于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全词抒发的虽是常见的春愁春恨,但是作者以精致的手笔和新颖的表达方式使得全词含蓄隽永,情味悠长。 开篇三句,作者以工笔描画了一幅清寂的图景。“萧条庭院”是词人所居的环境,给人以寂寞幽深之感,又兼以斜风细雨,平添了几分凉意。一句“重门须闭”,顿使这个深幽的空间变成了封闭之所,色调也随之黯淡,“须闭”是要关闭门儿,不受风雨的侵袭。但是春雨本轻灵,春风自柔和,张志和还曾写到“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词人何必这么门扉紧闭呢? 这就设下了悬念。 “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二句揭示了答案,原来此时已近寒食,正是一年中花红柳绿、草长莺飞、适合春游踏青的时机,却偏偏遭遇斜风细雨,摧残着花儿,摇曳着柳枝,让人不觉懊恼。“宠”“娇”二字本是形容人的,此处分别修饰“柳”与“花”,显得新颖、鲜巧,一方面突出了春柳的妩媚,春花的娇艳,更反映了词人惜花、怜花的细腻心境。“宠柳娇花”句运笔不俗,字省而意深,事熟而句新,可与易安名句“绿肥红瘦”相媲美。虽是“宠柳娇花”,却要接受“种种恼人天气”的洗礼,使人内心平添了烦忧,“种种”既包含了阴、雨、风、寒等自然现象,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郁结的种种不快。实际上,作者是很喜欢置身于自然,享受其中的乐趣的,她在《怨王孙》中就曾言道“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可眼前小小的风雨竟使她如此烦恼,门扉紧闭。其实这只是虚笔,症结在于词人的心绪:此时赵明诚远游在外,与她远隔千里,纵使春光再好,他们也不能携手同游、体味其中的意趣,她遂觉得索然无味,无奈中,只好把责任归咎于风雨,怪它们不尽人意,在委婉曲折中流露自己的伤感心迹。 词人独居深闺,烦闷惆怅,百无聊赖,她遂开始作诗饮酒。“险韵诗”极言诗的冷涩、艰辛,这不是在炫耀词人的才华,而是烘托屋内的冷僻氛围。虽说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汉曹操《短歌行》),但是饮“扶头烈酒”不免让人大醉,而作者就是想借酒销愁,在醉中忘记烦忧,但醒后呢?“别是闲滋味”,可见这种闲愁终究挥之不去。她有万千心事,想寄与丈夫,但是征鸿过尽,也难传锦书,只能独守着孤单,细数着思念。 “楼上几日春寒”句拓开一层,由一日生发成“几日”,然仍承接“万千心事”的意脉,铺叙词人的惆怅心境。春寒料峭,连日阴霾,词人默默地坐在楼头,“帘垂四面”紧承上片的“重门须闭”而来,已关闭重门,又垂下帘幕,则小楼之幽暗可知;“玉阑干慵倚”是佳人凭栏的画面,“慵”字既是词人无聊心绪的流露,又是她久久失望与终日倦怠的展现,征鸿过尽,心情难寄,即使阑干倚遍,也是无计可施。已是夜深,词人只好在寂寞与清冷中睡去。“被冷香消新梦觉”是词人早晨起来时的感受,罗衾不耐春寒,好梦都被风吹醒。心事无人可告,唯有寄托梦境;渐入梦乡,又被寒冷吹醒,短短几句,真实地表现了作者辗转难眠的情状。“不许愁人不起”一句耐人寻味,仅六字,却字字含愁,将多少无可奈何涵括其中。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是作者早起后看到的庭院景色,词人笔锋忽转,告别了凄凉萧瑟,忽而进入了一幅清新、淡美的意境中,“清露”两句作者直接引用了《世说新语》的原句,词人巧妙移来,丝毫无牵强生硬之感,而是熨帖自然、天衣无缝,“流”字表现了晨露浓重;“引”字形容桐叶萌发生长,原来虽经历了斜风细雨,春还是勃勃生机。她多想去游春,体味其中的曼妙。“日高烟敛”,预示着大好晴天,词人却还要“更看今日晴未”,可见春寒依旧,天气不定,而她的心情也如天气般充满阴晴。 这首词抒写春愁、春思,以天气为线索,铺叙展开,词人的心情起伏和天气的变化相谐,新颖生动。全篇语言清新,格调幽婉,锤炼字句不著痕迹,融情入景浑然天成,尽显作者的匠心独具。(张雅莉) 集评 清《毛先舒:“李易安春情:‘清露晨流,新桐初引。’用《世说》全句,浑妙。尝论词贵开宕,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远乍近,斯为妙耳。如游乐词,须微著愁思,方不痴肥。李春情词本闺怨,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今日晴未’,忽尔开拓,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所苦,直如行云舒卷自如,人不觉耳。”(《诗辨坻》卷四) 清《沈雄:“李易安:‘被冷香消清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又‘于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杨用修以其寻常言语度入音律,殊为自然。但‘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正词家所谓:以易为险,以故为新者,易安先得之矣。”(《古今词话《词品》卷下) 游春图 【清】 费丹旭 江苏无锡市博物馆藏 链接 宋代节日的类型。宋代除沿袭古来的传统节日外,民间还新兴起许多宗教性、娱乐性节日,而朝廷出于政治需要亦制定了不少官方节日,故节日之繁多实属空前。宋代诸节依其渊源及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其一,主要与天文历法、农事节气等有关,如除夕、元旦、立春、中和节、立秋、七夕节、十月一日、立冬、冬至、交年节等。其二,主要与宗教、俗信、祭祀、禁忌等有关,如玉皇生日、穿天节、元宵节、梓潼帝君生日、祠山张真君生日、春社、秋社、寒食、清明、上巳、真武生日、大禹生日、东岳帝生日、城隍生日、浴佛节、结制日与解制日、端午节、竹迷日与龙生日、崔府君生日、神保观神生日、中元节、下元节、中秋节、威惠广祐王生日、重阳节、腊日、腊八等。其三,主要与娱乐,社交等有关,如花朝节、踏青节、观潮节等。其四为官方制定的节日。宋代历朝皇帝例将其生日立为“圣节”(亦有因忌讳而改日者),并制定相应的节名,如太祖“长春节”、太宗“乾明节”、真宗“承天节”、仁宗“乾元节”等。当朝皇帝的“圣节”确立后,前朝所立者通常即告消亡。太后亦有仿之而建“圣节”者,如仁宗时为太后刘氏建“长宁节”,哲宗时为太后高氏建“坤成节”,自徽宗朝始,太后唯建“圣节”而不立节名。此外,朝廷还建有一些政治性节日,如真宗所建之“天庆节”“天祯节”(后改称天祺节)、“天贶节”“先天节”“降圣节”,徽宗所建之“开基节”“天应节”“宁贶节”“天符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