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清照·如梦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

尝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欲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是个短小精悍的调子,几乎句句押韵,五六两句又要重叠,读起来顿挫有致。李清照选择这个活泼的调子,使用朴素鲜明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中一个诱人的画面,成为一首绝妙好词。

李清照出生在官宦学士人家,很早就以能诗闻名。她的丈夫赵明诚是朝廷重臣之子,喜爱文学和金石。夫妻二人志同道合,共同考证金石,评论书画,角胜问难,相互砥砺,家庭和美。直到她中年,虽然已届北宋末期,但还未经离乱,生活一直闲适而安定。所以,她的一些反映早年经历的作品洋溢着生活的乐趣。这首词就是追忆往日驾舟出游、归途经历的一个小插曲,场面生动有趣,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历久难忘。

那一天她驾着小船,一面划,一面欣赏景致。景色是那样诱人,所以她兴致很高。一直划到一个临水的亭子旁边,上去喝着酒观赏风光,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中。等到日暮,想起该回家的时候,人已经醉得迷迷糊糊,忘记路怎么走了。糊里糊涂地往回划,不知不觉地竟然朝荷花荡里划去。

作者一直沉醉在山光水色、鸟语花香之中,心里无忧无虑,已经与大自然同化,忘记了自我,忘记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这时,看到面前簇拥着一片又清新、又艳丽的荷花,头脑开始清醒,意识到自己把路走差,也意识到了自我。天色已晚,路又走错,心里不免着急。于是急忙打桨,抢着把船划出去。这时,栖息在水边、忘情的鸥鹭被她惊动了,联翩地向空中飞起,平静的荷塘陡然活跃起来:一幅美丽的画面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结句是画龙点睛之笔,用一片水鸟振翅飞起的动态促使画面节奏突变,然后戛然而止。“投石击破水中天”,它产生的强烈的效果遍及整个画面。随着水鸟的翱翔,读者的视线自然地转向空中,转向远方。在领略这艺术享受之余,不免想象一番:面对这突然而来的活跃场面,作者是惊,是喜,还是又惊又喜呢?

李清照的词以素描见长,音节和谐,平易如话。这首词轻倩自如,没有生僻、难解的字面,也没有曲折、滞重的句法,很象是娓娓动听地说家常话。看不出作者使用多大气力,花费多少心思。然而,正是由于作品的题材和语言来自现实生活,而且善于捕捉生活中偶然出现的动人的时刻、诱人的画面,所以她的词活泼多姿,亲切感人,开辟了一个叙事“曲折尽人意”,运思“轻巧尖新”、语言“深妙稳雅”的新境界。这些特点跟她主张词“别是一家”而不同于诗文的创作观点有关,也跟她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上层妇女的生活经历和个人素质有关。某些评论者之所以会认为她的词后人难乎为继,恐怕也有这些因素。李清照的词跟白居易的诗一样,在向民间汲取营养、丰富我们的文学宝库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

附记:有人认为本词中的“溪亭”是泉名,为当年济南七十二泉之一,可备一说。


李清照·如梦令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 可可诗词网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阅读《漱玉词》一个很大的难点是大部分作品无法确切的编年,因而在阐释本文时往往产生歧见,比如这首《如梦令》中的“卷帘人”吧,有的说是作者的侍婢,有的则说是她的夫婿。笔者虽然说过此词的作者当是一个少女,但同时觉得把词中的问话人看成作者,把答话者,也就是“卷帘人”释作赵明诚,也颇有趣。试想,一对新婚不久的小夫妻,妻子从浓睡中醒来,残酒未消;丈夫先起床把窗帘拉开,妻子遂问道:一夜风雨过后,花木有什么变化?丈夫答道:没有变化,你爱赏的海棠花还是老样子。妻子则娇嗔地说:你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红花减少、绿叶茂盛啊!

把“卷帘人”释为侍婢或者夫婿,从系年上说尽管有一定的时间差别,但不影响对词旨的理解。因为不管是作为少女还是新妇,在写此词时,作者基本上还是少不更事,谈不上什么忧患感,词中所表现的主要是一种惜春、伤春的心情。这种心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种感时伤逝意识,这种意识既属于李清照个体的,也是当时一切被闭深闺的少女、少妇的集体意识,所以尽管此词的“口气宛然”(《古今词统》卷四),十分含蓄,但它所流露的对已逝春天感伤心绪的普遍性特征,却不难体察。

对上述说法,有读者可能纳罕遂发问道:作品并未点破时令,怎知已到伤春时节?诚然,词中没有交代时间的用语,但它的时令感很明晰,又很有层次。从首句“昨夜雨疏风骤”的氛围中,人们会感到这雨已不是杜甫笔下的那种“润物细无声”的雨了,而是如她自己《点绛唇》中所说“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绿肥红瘦”指的是海棠,而不是初春时节桃杏枝头的绿红更替。红杏出墙意味春天的到来,“花褪残红青杏小”,是一种生机盎然的阳春景象,人们不至于为之惋惜。待看到海棠的零落,人们的心绪就不一样了。李清照在《好事近》词中写道:“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以此为旁证,说作者以海棠的“绿肥红瘦”,曲折含蓄地表达了她的伤春心情,是不出词意的。

这首词对时令的交代,不仅有层次,又紧紧扣住作者伤春的情绪。“雨疏风骤”可理解成代指晚春。欧阳修《蝶恋花》里的“雨横风狂三月暮”,写的是同一季节,海棠的飘谢,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按花信风来说,春分一候海棠开,每五日为一候。春分的下一个节气就是清明,海棠开了再过个把月便是初夏,这已是“开到荼蘼花事了”的节候了。这个“花事了”在古代诗词中,几乎是伤春的代名词,不知有多少诗词作者为之慨叹惋惜:周权《晚春》诗“花事匆匆弹指顷,人家寒食雨天晴”;张炎《高阳台》“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他的《清平乐》则有“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惜花伤春是古代作家的一种思想寄托,其中往往包含了社会的、人生的深刻内容。象杜甫笔底的“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曲江诗》),这绝不是无聊的闲愁。李清照这首小词的思想容量尽管有限,但未必是“贵族妇女的感情”,“小家碧玉”和其他寻常百姓家的姑嫂,亦不乏多情善感者。

李清照的不少作品,近千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这首《如梦令》却赢得了不少知音者的赞许:“‘绿肥红瘦’此语甚新”。(胡仔语)、“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蒋一葵语)、“‘绿肥红瘦’‘宠柳娇花’,人工天巧,可称绝唱。”(王士祯语)这些赞赏之辞,虽然不尽是现代文学评论的用语,但其含意与今天对此词的公允评价,并不相悖。

还有些古人的评语,对今天理解这首小令,可能有一定隔膜。打个今人熟悉的比方:此词篇幅虽小,但却颇似西洋歌剧的咏叹调,极富抒情色彩并有戏剧性,所谓“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蓼园词评》)是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9:1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