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根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木部 > 根皮 > 李根皮
李根皮  lǐgēnpí

亦稱“苦李根皮”、“甘李根皮”。薔薇科植物李木根皮的韌皮部。薄片狀,白色,或微黄褐色。卷曲。主治消渴心煩,奔豚氣逆,帶下,齒痛。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下品·李核人》:“根皮:止心煩逆奔氣。”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李》:“《藥性論》云:用苦李根皮。張仲景用甘李根皮,則苦、甘二者皆可用歟? ”按:《藥性論》云用苦李根皮,是言根苦:張仲景用甘李根皮,是言李之甘。兩者並不矛盾。

李根皮

药名。出 《名医别录》。又名甘李根白皮。为蔷薇科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 根皮韧皮部。苦、咸,寒。入心、肝、肾经。清热,止渴,降逆,下气,解毒。
❶治消渴烦热,奔豚气逆,痢疾,赤白带下,热淋。煎服: 6~9g。
❷煎水含漱治齿痛;烧存性,研末调敷小儿丹毒。

李根皮lǐ gēn pí

《本草纲目》果部第29卷李(9)。药名。
【基原】为蔷薇科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根皮的韧皮部。
【别名】甘李根白皮(《金匮要略》)。
【性味】苦咸,寒。
❶《别录》:“大寒。”
❷《药性论》:“味咸。”
❸《日华子本草》:“凉,无毒。”
❹《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涩。”
【归经】《长沙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功用主治】清热,下气。治消渴心烦,奔豚气逆,带下,齿痛。
❶《吴普本草》:“治疮。”
❷《别录》:“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
❸陶弘景:“水煎含之,疗齿痛。”
❹《药性论》:“治脚下气,主热毒,烦躁。”
❺孟诜:“主女人卒赤白下。”
❻《长沙药解》:“下肝气之奔冲,清风木之郁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二至三钱。外用:煎水含漱或磨汁涂。

李根皮

李根皮

李根皮,又名甘李根白皮、紫李根皮。始载于《名医别录》。为蔷薇科植物李Prunus salicina Lindl.根皮的韧皮部。原植物在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江苏、湖北、四川、浙江、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常有栽培。
本品味苦,性寒。归肝经。功能降逆,燥湿,清热解毒。主治奔豚气逆、湿热痢疾、赤白带下、消渴、丹毒等证。《金匮要略》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之奔豚汤,以本品为主药者,取其能下气降逆; 日华子、孟诜治赤白痢疾与赤白带下,以本品煎服,乃取其能燥湿清热。《名医别录》谓本品能主消渴又止心烦,亦为以寒胜热之意。本品外治,有消肿解毒作用,如咽喉卒塞,《菽园杂记》先以皂角末吹鼻取嚏,后取李树近根皮磨水涂咽喉外部; 治小儿丹毒,《千金方》用李根烧存性研末水调涂。煎服,9~15g。本品苦寒,性兼降泄,脾虚便泄患者忌用。

☚ 刀豆   橙子皮 ☛
000024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