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晟727—793

唐将领。字良器,陇右临潭(今属甘肃)人。十八岁从军,先后与吐蕃战,多立战功,以功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封合川郡王。代宗时,召为右神策都将。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将兵讨伐山东河北叛镇田悦、朱滔、王武俊。朱泚受叛军拥立占长安,他回师陕西,与朔方节度使李怀光联军趋长安。不久,李怀光叛变,军多离散。他受任为检校右仆射、河中等五镇节度使,率军攻长安。兴元元年(784年)五月,攻复长安城,朱泚逃走。他号令严明,军队入城时店铺照常营业,人民安居。以功升司徒,兼中书令,任凤翔、陇右节度使,兼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副元帅,改封西平郡王。后因吐蕃行反间计,德宗听信谗言,贞元三年(787年)被解除兵权,任太尉、中书令。

李晟727—793

唐大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父、祖代居陇右为裨将。性雄烈,善骑射,勇敢绝伦。年十八从军,事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从击吐蕃,敌军乘城,杀伤士卒甚众。忠嗣募射者,他引弓一发而毙,三军皆大呼,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积功累迁左羽林大将军。广德初,击党项有功,授特进,试太常卿。大历初,李抱玉镇凤翔,署其为右军都将。四年(769年),吐蕃围灵州(今宁夏灵武),抱玉遣其率五千兵击之,他说:“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太多。”乃请将兵千人疾出大震关(今甘肃省清水县东陇山东坡),至临洮(今甘肃岷县),屠定秦堡,执其帅慕容谷钟,吐蕃乃解围而去。迁开府仪同三司,以右金吾卫大将军为泾原、四镇、北庭兵马使。节度使马璘与吐蕃战于盐仓(今陕西定边),兵败。率所部横击之,拔璘出乱兵之中。以功封合川郡王。璘忌其威略,令归朝,为右神策都将。德宗即位,吐蕃寇剑南,三川震恐。令将神策兵救之,破敌获首千余级,吐蕃方退去。建中二年(781年),田悦反,以为神策先锋,从马燧、李抱真合兵攻之。乘冰渡洺水(今河北南部之洺河),破田悦,救临洺(今河北永年西二十五里),斩田悦将杨朝光,大破悦军。朱滔、王武俊因朝廷赏薄,联兵围赵州,他连败武俊、朱滔之军。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德宗逃至奉天(今陕西乾县),他奉诏西行,平定朱泚之乱,收复长安。露布至梁,德宗感泣,说:“天生李晟,为社稷万人,不为朕也。”因拜为司徒兼中书令。又思其勋力,制记功碑。令太子书之,刊石立于东渭桥。因泾州屡害戎帅,上书请处理不用命者,从之。诏为兼风翔尹、风翔陇右节度使,兼管内诸军及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副元帅,改封平西郡王。至镇,处斩不法将校,表奏右龙武将军李观为泾原节度使,吐蕃深畏之。常说:“河陇之陷于吐蕃,皆因将帅贪暴,人不得耕稼,展转东徙,人苦征役,自弃之耳。”又倾家财以赏降者。吐蕃尚结赞颇多诈谋,至是与其众谋曰:“唐之名将,李晟、马燧、浑瑊而已,当以计去之。”贞元二年九月,大举兵入风翔境内,以兵二万直抵其城下呼曰:“李令公召我来,何不以牛酒犒我?”以此间之。乃遣兵三千,击其中军,几获结赞。复遣将攻摧沙堡,拔之。结赞屡乞和。会朝京师,奏言:戎狄无信,不可许和。时张延赏为相,因旧怨,密言于德宗,不可令其久持兵权。德宗因其言,罢其兵柄。三年三月,册为太尉、中书令。马燧为吐蕃请盟入朝,德宗许,遣侍中浑瑊为会盟使。瑊行前,他告诫曰,宜严加戒防。张延赏复间之,谓其不与盟好。我疑彼,盟何能成?浑瑊乃不戒备,果为吐蕃所劫,仅以身免。马燧亦因此被夺兵柄,皆如尚结赞所计。四年,诏为其立王庙以宠之。九年,卒,时年六十七。其性疾恶,临下明,治军严整。常慕魏徵以直言致太宗于尧舜之举,故每进对,颇尽大臣之节。号为良相名将。

李晟

李晟727—793

唐将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洮西南)人。初从王忠嗣击吐蕃,以万人敌名,累功至右神策军都将,泾原、四镇、北庭兵马使,封合川郡王。德宗时,率军讨伐藩镇田悦、朱滔、王武俊叛乱。及朱泚(ci)叛,晟回师进临渭北,进屯咸阳,收复长安。泚率残卒万人西逃,晟遣部将追之,余党悉降。拜为司徒、中书令,后徙凤翔、陇右、泾原节度使,兼行营副元帅,封西平郡王,羁制西戎。贞元三年(787),被解除兵权。

☚ 辛云京   权德舆 ☛

李晟727—793

唐朝将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世居陇右为裨将。代宗时,击羌与吐蕃,屡立战功。后调任神策军都将。德宗时,率军讨伐河北三镇朱滔、田悦、王武俊的叛乱,复回师讨平朱泚 ,收复长安。功成任风翔、陇右节度等使、兼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副元帅,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7年)罢兵权,拜为太尉、中书令,卒于官。

李晟727~793

唐代将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初事河西王忠嗣,从击吐蕃,屡立战功,列为裨将。后数有功,累迁左羽林大将军,复调任右神策军都将。后任凤翔、陇右节度等使,兼四镇、北庭行营副元帅,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7年),进拜太尉、中书令,罢其兵权。在军40余年,勇敢善战,号令严明。

李晟

李晟727~793

字良器,唐洮州临潭(今临潭)人。性情雄烈,富有才华,善于骑射。幼年丧父。18岁从军,勇敢绝伦,曾一箭而毙吐蕃骁将。因平定叠州、宕州羌有功,升右羽林大将军,因功授特进, 试光禄卿。大历四年 (769年), 领精兵奇袭吐蕃,烧敌粮草,解除灵州之围,以功授右金吾卫大将军、兼总游兵,调任右神策都将。德宗即位,吐蕃进攻剑南,晟率神策军连战连捷,驱蕃军于大渡河外,声名大振。在平定四镇之乱中,晟以神策先锋参战,英勇善战,独当一面,因功升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建中四年(783年),朱泚在长安称帝,国号为秦。晟率师征讨,勇猛陷阵。时李怀光又叛唐,晟以收复京师为己任,振奋士气,一举收复长安。德宗回京师,赞曰: “天生李晟,为社稷也。”授司徒兼中书令,改封西平郡王。后任凤翔、陇右节度,兼四镇、北庭行营副元帅。贞元二年 (786年), 吐蕃兵犯陇州。晟出师,拔吐蕃摧沙堡,迫使求和。贞元三年(787年),德宗轻信谤言罢其兵权,拜为太尉、中书令。卒后,赠太师,谥 “忠武”。今宕昌县阿坞乡各竜村有李晟神庙。

☚ 段秀实   赵昌 ☛

李晟727—793

唐代将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初于西北边镇任裨将,屡立战功。代宗时,屡败吐蕃,以功任神策军都将。德宗时,率军讨伐河北藩镇田悦、朱滔、王武俊等;泾原兵变,回师败朱泚,收复长安。后任陇右、凤翔等节度使,兼四镇、北庭行营副元帅,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787),册封太尉、中书令,不久罢兵权。

李晟727—793

唐名将。字良器。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初在西北边镇为裨将,屡立战功,后调任右神策军都将。德宗时,率军讨伐藩镇田悦、朱滔、王武俊的叛乱。朱泚叛据长安,他回师收复长安。任凤翔、陇右节度等使,兼四镇、北庭行营副元帅,封西平郡王。贞元三年(公元787年),被解除兵权。在军四十余年,勇敢善战,号令严明。

李晟727—793

字良器。唐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曾在西北边镇为裨将,屡立战功,代宗时任右神策军都将。德宗时,率军讨藩镇田悦等。拜神策行营节度使。泾原兵变,朱泚在长安称帝,李怀光亦屯兵咸阳反叛,李晟回师讨伐,孤军驻东渭桥,在朱泚、李怀光两强敌间英勇奋战,恢复长安。后任凤翔、陇右节度使,兼四镇、北庭行营副元帅,封西平郡王, 累官至太尉、中书令。贞元三年(787)被解除兵权。(参考图35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5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