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时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时珍1518—1593

李时珍


明代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蕲州(治今湖北蕲春)人。祖、父都是医生。十四岁中秀才,以后多次考举人不中,乃绝意仕进,专心医学。行医注重脉、证合参,经方、时方都用,尤擅单方、验方。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开始写《本草纲目》,不久中断,被楚王府任为奉祠正,又被推荐到太医院。楚王府及太医院的医书及名贵药材都使他增长了见识。他提出要重修《本草》,太医院官员指斥他“擅动古人经典,狂妄已极”。他于是托病辞归,投入编写工作。以唐慎微《证类本草》作底本,亲自上山采药,深入民间虚心求教;同时穷搜博采,参考八百多种书籍,纠正了古代本草中的一些错误,充实了许多新的内容。诸家旧本草载药物一千五百五十八种,他增添三百七十四种。历时二十七年,三易其稿,成《本草纲目》一书。这部巨著系统地总结了明中叶以前的药物学成就,为后世的医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流传世界各国,被西方誉为“东方医学巨典”。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今存。
李时珍

李时珍

电影剧本。张慧剑编剧。上海人民出版社1954年出版。明代中叶,名医李时珍因治愈楚王的儿子异疾而进入太医院。此后,他几次向朝廷请求重修《本草》,均被驳回。其父病故后,他辞职回乡,决心重修《本草》。他用30年时间,走遍深山大川,历经千辛万苦,采集大量药物标本,《本草纲目》巨著终于在他死后三年得以问世。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古代医学家李时珍这一富有诗意的艺术形象。他刚直不阿,光明磊落,仁爱救人,豪爽热诚,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辨证论治的科学精神,思想性格光彩照人。作品在表现主题和人物上具有历史感和分寸感,对促进历史人物题材的创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 渡江侦察记   平原游击队 ☛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和科学家。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父亲李言闻在当地以医术知名。他曾考科举,后弃儒业医,继承家学,更注重研究药物,重视实践。曾广泛参考历代医药及其他有关文献八百余种。并亲自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向广大劳动群众举凡渔人、农民、工人、车夫、猎人、皮工、铃医等请教。重视药物的临床作用,通过亲身服药、临床观察及有关实践,对药物进行研究、比较、分析、纠正了古代本草书籍中不少关于药物产地、品种、药名及治疗作用方面的错误。经过27年的艰苦实践,著成《本草纲目》,书中共收药物1 892种,是明代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著作,无论在药物分类,鉴定、采集、炮制、保藏等各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对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敢于否定前人的错误,对当时竭力提倡的服食炼丹等迷信邪术也给予坚决抨击。认为药物的性能可以用人力加以改造,使其符合人们的需要。对自然科学的其他部门如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等方面,也有一定成就。尤其是生物分类学,具有进化论思想,较为突出,是世界公认的古代著名科学家。《本草纲目》自17世纪起,先后传到亚洲及欧洲不少国家,受到有关医生和科学家的重视,评价很高。其中不少部分已被译成英、法、德、拉丁、日等几种外国文字,日本且有日文全译本。其他著作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在针灸学和诊断学上也有重要贡献;另有《五脏图论》、《命门考》等,已佚。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博物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出身于医学世家。先考科举,后弃儒学医,尤喜爱医药。一度应召“太医院”任“院判”,但任职不久便托病辞归。著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其医德主要表现在:(一)献身医学科学,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为重修《本草》,他博览群书,躬亲实践,常年到深山旷野考察和收集药物,亲自做临床药理实验,主动向药农、野老、樵夫、猎人、渔民等请教。经过27年辛勤努力,参考了800余种文献书籍,不顾“擅动古人经典,狂妄已极”的指责,前后三易其稿,终于编著成《本草纲目》这部“东方医学巨典”。(二)尊重事实,不迷信名人与书本。如孙思邈认为,丙午日吃鸡,则男人瞎眼,女人尸鬼缠身;还有的认为久服水银可以成“神仙”。他认为这都是“不经谬论”。“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因而予以驳斥。他还反对割股疗亲的陋习。在《本草纲目》中说:“父母虽病笃,岂肯欲子孙残伤其肢体而自食其骨肉乎?此愚民之见也。”(三)治病救人,不计报酬。诊治贫病交加者,不但多不取酬,有时甚至资助病家。对富贵人家,亦不多取。救醒楚王子暴厥后,王妃亲自以金帛相谢,李时珍也婉言拒受。

李时珍(1518~1593)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医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明代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他的祖父是一个“铃医” 。父亲名闻言,号月池,是当地一位出名的民间医生。时珍继承家学,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参阅古书八百余种,历尽艰难辛苦,著成一部世界史上空前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本书收药1892种,最大贡献是在明代发达的中医学基础上,对16世纪以前我国的药物学——本草学作了一次全面地系统地总结和提高; 汲取了金元以后发展起来的有关药理方面的学说,如气味、阴阳、升降、沉浮、引经等; 收载并肯定了许多新发现的有效药物; 保存和介绍了许多过去医家在本草方面的理论、主张和对具体药物运用的实际体会,便于学者参照选择; 纠正了前人的许多错误; 在动植物分类学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因而被各国竞相翻译,成为世界名著。本书不足之处是部头太大,引证和描述太多,不太切合临床实用,并有一些失误之处。李氏曾任过楚王府奉祠。其它著作尚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李时珍

明代医学家。湖北蕲州(今蕲春)人。1518年生。1593年去世。1531年中秀才。3次赴乡试不第。23岁随父从医。30岁因医好楚王而名增。1548年前后开始行医,1549年任楚王府奉祠,1554年入太医院,旋返乡。1541年开始编《本草纲目》,经3次大修改,1578年完成,历时37年。参考800多种书籍,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并结合详实调查考察所得,编成了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本草纲目》共190万余字,16部,52卷,列为60类,共收载药品1892种。比前人增加374种,载药方11096个,比前人增4倍,有图1160幅。对每一味药物,从产地、形态、功用、直到药理,都作了详细分析,并附方以证药效。无论在药物分类、鉴定、探集、炮制、保藏等各个方面都有显著提高,对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此外,在自然科学,如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等也有一定的成绩。尤以生物分类学的进化论思想较为突出,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古代著名科学家。此书被陆续译成拉丁文、日文、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多种文本,成为欧洲植物学进步的基础。此外,已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书。

李时珍

119 李时珍

明著名医药学家。幼承家学,喜读医书。壮岁入仕,被聘为楚王府的奉祠,后又任太医院院判,得以遍览珍贵医药书籍。后辞官回乡,以行医著述为生,致力于医药学研究,历27年,3易其稿,终完成《本草纲目》。在医药学研究中,既注重继承前人成果,又勇于创新,不囿成说,纠正前人错误;既躬自实践,注重考证鉴别,又不耻下问,深入民间,向农渔樵夫、药农铃医请教;既鞠尽瘁,全身心投入研究事业,又精益求精,体现了良好的医德和研究精神。因而深受人民尊敬和爱戴。

☚ 海瑞   李贽 ☛

李时珍

061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他出身世医家庭,自幼随父出诊、采药,对医药产生了兴趣。父令其读五经四书,走科举之路。他虽闭门读书10年,精读古代经史,造诣甚深,但他无心功名,虽参加科举,但屡试未中。23岁后,遂决心继承父业,专心医药,发愤读书,钻研医理。他行医治病,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因而医名卓著。33岁任楚王府奉祠,掌管医疗事务,不久又被推荐到京都“太医院”任职。在此期间他博览大量的珍贵医药藏书。终因厌恶官场利禄,一年后他托病辞归。在行医中他发现古医药书中有许多遗漏和错误,便立志重修《本草》。从34岁起,他翻山越岭,采集药物标本,考察药用植物的名称、产地、形态、栽培、气味、功效,记录大量资料。他深入民间,向药农、渔民、樵夫、猎人等民众请教,广泛收集民间验方和新药,足迹遍及湖广、河北、河南、江苏、江西等省。他进行药理实验,亲身验证一些药物功效,实地解剖多种动物,证实其解剖结构。他先后查阅医药书籍800多种,对药物认真考证,纠正了古本草书中的许多错误。经27年艰苦劳动,3次易稿,于1578年,在60岁时著成《本草纲目》,52卷。这部150万字的著述全面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药物学知识和实践,是药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先后被译成日、法、英、德、俄、拉丁等文字。李时珍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皆传于世。由于他在医药学上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1953年,莫斯科大学为其塑像,称之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 薛己   沈之问 ☛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Lishizhen

明代医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南)人。他长期在民间行医,同时上山采药,进行访问调查,着重研究药物。他重视临床实践,主张革新。常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请教,同时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八百余种,对药物加以鉴别、考证,纠正了古代本草书籍中药名、品种、产地等某些错误,并收集整理了宋、元以来民间发现的许多药物,充实了内容,经27年艰苦努力,著成《本草纲目》。这部书收录了历代本草所载药物1518种,新增药物374种,总结了16世纪以前我国丰富的医药经验,并加以提高和发展,是我国医药学文献中宝贵的遗产。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流传于世。

☚ 贾思勰   王清任 ☛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Li Shizhen

我国明代医药家。湖北蕲春人。在化学发展史中,随着炼丹术的结束,化学进入了以医药化学为特征的制药时期。李时珍是这 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用了约30年时间,于1578年编写成《本草纲目》 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规模巨大的药物名著。全书记有1892种药物,其中矿物药材357种,包括氧化物、硫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并对它们的制法及性质进行了描述。这部著作在17、18世纪时已传至欧洲、日本及朝鲜等国,对医药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 沈括   宋应星 ☛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

明杰出的医药学家。蕲州(今湖北蕲春)人,字东璧,晚号濒湖山人。李时珍出生在一个世医之家,父亲李言闻是当地的名医。他从小喜爱医药,受父亲的影响极深。他自幼攻读儒学,14岁时考中秀才,后虽三次应乡试,皆未考中。于是发愤研读医药书籍,师从顾日岩,读书10年,遂精医药。据记载他曾在楚王府负责医药事宜,并为楚王的儿子治好了急病,显示了他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后经推荐,他还在京师太医院任职一年,据说官至太医院院判。在他从事医药实践的几十年中,积累了许多丰富的临床用药心得,采访了大量民间用药、辨药经验。鉴于中医药本草书籍错误较多,后世临床又涌现出许多新的药物,因此他广采博引,精详考证,修订错误,历27载,三易其稿,于万历六年(1578)撰成《本草纲目》52卷,初刊于金陵。该书收药1892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由李时珍新增入的药物为374种,书中附药图1109幅,方剂11096首,约8000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或拟定的。该书突出的成就是建立了纲目体系,以药物的天然来源及属性为纲,把药物分成16部,同一部的药物,又以相近的类别为目,全书分为60类目。每一药物又以正名为纲,附品为目;标名为纲,列事为目,从而形成了该书独特的纲目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方便检索,更重要的是建立了较先进的药物分类系统。其次是该书收载药物不厌详悉,凡经史子集有关药物的论述,皆收录于内,内容丰富,为明代本草集大成之作。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此外,该书对药物品种的考证和药性理论的阐述等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该书初刊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由金陵胡承龙刊刻,世称金陵本,至今只有少数几部存世,成为稀有的珍贵版本。该书为明以后许多药学著作的资料源泉,产生了近百种后续性本草学著作。该书至今已翻印了80余次,并于1606年东传日本,后又传至欧洲,因而该书在国内和国外都有很大影响,并有英、德、俄、法、日等多种文字的节译本。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77~1981年间出版了刘衡如校点本,这是目前易得且精确的排印本。李时珍对脉学也有较深的研究,著有《濒湖脉学》(1564)和《奇经八脉考》(1572),对明清脉学的发展影响较大。另著有《三焦客难》、《命门考》、《五脏图论》、《濒湖医案》、《濒湖集简方》等,均佚。

☚ 忽思慧   缪希雍 ☛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Lishizhen

我国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人(今湖北蕲春县)。世业医,继承家业,更着重研究药物,重视临床实践,主张革新,经常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向农民、樵夫、药农、铃医请教,同时参考历代医药、本草及有关书籍800余种,对药物加以鉴别论证,纠正了古代本草书籍中药名、品种、产地等一些错误,并收集整理了宋元以来民间发现的很多药物,充实了内容,历时27年,终于写成《本草纲目》巨著,收集诸家本草所载药物1 518种,新增药物374种。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医药经验,对我国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是祖国医药学的一分宝贵遗产,曾被译成7种文字,推行到欧美各国。

☚ 侯德榜   巴斯德 ☛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医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世业医,着重研究药物。尊重实践,深入民间问医采药,广罗四方资料,倾听百家意见。经27年艰苦劳动,写成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共190余万字。纠正了古代本草书籍中药名、品种、产地等某些谬误。系统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和用药经验。对中外医药学界产生巨大影响。还著《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流传于世。另著《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等已佚。

李时珍约1518-1593lǐ shí zhēn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历代诸家本草(125)。人名。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又名可观,字东壁,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业医,自幼习儒,后弃儒学医,博通医籍,医术精良,名重一时,官楚王府奉祠正。经30年求实治学,对药物进行实地考察,反复研究。著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医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蕲州 (今湖北蕲春西南) 人。官楚王府奉祠正。继承家学、注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好读医书,见历代本草多有舛误,立志重修。他历经27年时间,参考有关医药书籍八百余种,考辨异同,并亲自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名医请教,翻山越岭,穷搜博采,纠正了古代本草书籍中药名、品种、产地等的一些错误,加以充实,著成《本草纲目》一书。该书共收中药1932种,其中经他新增的药物374种; 集历代医家临床医方10096个,其中经他新增的达8100多个。全书内容丰富,取材精审,条理清晰,为我国药物学史上的巨著,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 李公麟   李清照 ☛
李时珍

李时珍

李时珍 (1518—1593),中国医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明代蕲州 (今湖北蕲春县) 人。世代行医,父李闻言是当时名医,著有 《人参传》、《蕲艾传》、《四诊发明》 等书。
李时珍自幼爱好医学,24岁开始随父正式行医。中国药物学自 《神农本草经》 总结了汉以前药物知识 (365种)后,不断有所发展。到宋代唐慎微 《证类本草》,已增至1558种。李时珍从行医经验中感到旧 《本草》 残缺不全,记载有误,分类不科学,名目混乱,亟待整理、修改和补充。曾三番五次上书,建议组织人力进行修订工作,但未获支持。在父亲鼓励下,李时珍决心自己修订 《本草》。1556年,李时珍被推荐到太医院任职。利用这个机会考察了北方的草、木、虫、鱼,读到不少民间难得的医药书籍、资料,见到许多进献的珍贵药物。不久,托病辞去太医院官职,回到南方。为修订《本草》,李时珍研读800多本医书、药书和其他参考资料,写了几百万字笔记。走遍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等地,历经千辛万苦,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向有实际经验的农民、渔民、樵夫、药农、铃医请教,取得第一手资料。还冒生命危险,吞服过一些烈性药物,体会药性。在此基础上,把各种药物分类对比,着手编写和绘图。经反复修改重写,从1552到1578年,用了27年时间,终于完成了190万字巨著—— 《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分16部; 矿物药2部、动物药6部、植物药5部、其他药3部、共52卷。总计药物1892种,内新增药物374种。附有药物形状图1100多幅。采用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归纳为60类。如草类分成山草、蔓草、芳草、毒草、隰草、水草、石草、杂草和苔草9类。比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提出的类似分类法,早100多年。《本草纲目》 总结了16世纪前中国劳动人民丰富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是中国医药学宝贵遗产。世界各国人民十分重视,曾被全部或部分译成拉丁文、英文、日文、法文、德文和俄文等,广为流传。除 《本草纲目》 外,李时珍还著有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 等书。

☚ 麦哲伦   布鲁诺 ☛
李时珍

李时珍

李时珍 (1518—1593),中国医药学家,字东壁,号濒湖,明代蕲州 (今湖北蕲春县)人。世代行医,父李闻言是当时名医,著有 《人参传》、《蕲艾传》、《四诊发明》等书。
李时珍自幼爱好医学,24岁开始随父正式行医。中国药物学自 《神农本草经》总结了汉以前药物知识 (365种) 后,不断有所发展。到宋代唐慎微 《证类本草》,已增至1558种。李时珍从行医经验中感到旧 《本草》残缺不全,记载有误,分类不科学,名目混乱,亟待整理、修改和补充。曾三番五次上书,建议组织人力进行修订工作,但未获支持。在父亲鼓励下,李时珍决心自己修订 《本草》。1556年,李时珍被推荐到太医院任职。利用这个机会考察了北方的草、木、虫、鱼,读到不少民间难得的医药书籍、资料,见到许多进献的珍贵药物。不久,托病辞去太医院官职,回到南方。为修订 《本草》,李时珍研读800多本医书、药书和其他参考资料,写了几百万字笔记。走遍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河南等地,历经千辛万苦,上山采药,深入民间,向有实际经验的农民、渔民、樵夫、药农、铃医请教,取得第一手资料。还冒生命危险,吞服过一些烈性药物,体会药性。在此基础上,把各种药物分类对比,着手编写和绘图。经反复修改重写,从1552到1578年,用了27年时间,终于完成了190万字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分16部: 矿物药2部、动物药6部、植物药5部、其他药3部、共52卷。总计药物1892种,内新增药物374种。附有药物形状图1100多幅。采用比较科学的分类方法,归纳为60类。如草类分成山草、蔓草、芳草、毒草、隰草、水草、石草、杂草和苔草9类。比瑞典植物分类学家林奈提出的类似分类法,早100多年。《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前中国劳动人民丰富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是中国医药学宝贵遗产。世界各国人民十分重视,曾被全部或部分译成拉丁文、英文、日文、法文、德文和俄文等,广为流传。除 《本草纲目》外,李时珍还著有 《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等书。

☚ 麦哲伦   布鲁诺 ☛

李时珍(1518—1593)lǐshízhēn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字东璧, 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 人。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名医。他继承家学, 尤其重视本草, 并富有实践精神,虚心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书籍八百余种, 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 历时27 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 收药1892 种, 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 在动植物分类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 对其他有关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等) 也作出一定贡献。在国内外得到很高的评价, 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李时珍

李时珍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年),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博物学家。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春人。李时珍出生在一个世医的家庭。父亲李言闻系当地名医,李时珍受父亲的影响极深。他从小喜爱医药,虽经父亲督促,精读四书五经、坟典传奇,但却无心功名,终于走上研究医药、研究自然科学的道路。蕲春县有着适宜多种生物生长的环境,加之李时珍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因此,他受到当时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探求事物真理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思想、“格物致知”的科学态度。
李时珍渊博的学识和在科学上取得的伟大成就来自他本人的勤奋学习、广博搜罗。他曾闭门读书,达十年之久,通过精读古代经史子集各部各类著作,李时珍在史学、哲学、文字学、训诂学等方面,造诣甚深; 对于考释药物名称、药性、治疗等方面,均取得坚实的基础,成为其科学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他又躬亲实践,广泛地向具有实践经验的人们学习。如向农夫学习有关谷、菜等方面的知识,从渔人处学习到并熟悉各种鱼类的生活习性,向车夫学习采用旋花“益气续筋”的功用知识,从手工业工人处学习采矿和防止采矿过程中中毒的问题以及向猎人学习捕蛇、捕兽及这些动物的习性知识。他的足迹遍及湖广、河北、河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深入林区、矿井、菜畦……亲身体验(诸如关于采集铅矿、种植韭黄、观察狸狼的生活习性等等)。对许多尚未弄清的事实,他就亲自进行实践,做了不少临床药理实验。为了区别蓬虆的五种不同品种,他亲自采集,一一比较,并与古书《尔雅》所列对照“始得其的。诸家所说,皆未可信也。”类似的例子不可胜计,所有这些,都是他取得成就所不可或缺的条件。
善于吸收古今中外以及包括各少数民族医疗方面的成就,是李时珍虚心治学的另一特点。他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的天竺、大食、波斯、南洋诸国、胡人、蕃人以及由梵文、佛经引述的药物名称及知识是相当丰富的。这表明李氏虚心的学习态度,也是他取得成就的另一重要原因。从宋代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一书问世以后,一直到《本草纲目》的著成,其间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李时珍搜集了这段时间出现的374种药物。其知识面之广,内容的丰富使得《本草纲目》成为我国古代具有世界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李时珍具有人定胜天,利用自然、支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思想。他通过研究历代本草学的著作,得出了时代不断在前进,科学总是在进步的结论,认为后人必然会超过前人,科学不会总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停滞不前。他说,今人总是要“发现前人未到之处”的,因而他敢于怀疑古人,批判地继承前人的成就。不论是近人还是古人,是经典著作还是一般专著,他都敢于批判错误。而不是回避矛盾。他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在每一种药物之下,采用了“正误”的方式对前人的错误进行纠正和辨误,其中绝大多数是言之有据,符合科学道理的。这一体例在本草学上也是创造性的,说明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渊博知识和坚实基础。为了使药物发挥其更大的治病作用,他主张对药物的本性进一步加以改造,用人工的方法改造药物的自然性能。如对药物的升降浮沉的药性,主张采取某些办法,使其服从于治疗的需要。如认为对原来的药性下沉的药物,可以用酒引之,使其上升至颠顶; 而原为升浮之药物则可以咸寒药为引使直达下焦。这样,他得出了人不仅能够“窥天地之奥”,还有“达造化之权”的能力,能改造自然,支配自然。李时珍以科学批判服食,他痛恨迷信神仙之说,如在谈到古代以金银服食时,认为“血肉之躯,水谷为赖,何能堪此金石重坠之物,久在胃肠乎。求仙而丧生。可谓愚也矣!”(《本草纲目·金石部·金》)又说:“(银)性刚戾,服之能伤肝是也。抱朴子云银化水服可成地仙者,亦方士谬言也,不足信。”(《本草纲目·金石部·银》)认为所谓可以居住水中,步履水上,都是“邪说”,“幻诞之谈。”他斥《本经》、葛洪等关于服食的论述为“误世之罪,通乎天下”,认为药物“治病可也,服食不可也。”(《本草纲目·兽部·伏翼》)
李时珍广泛涉猎,阅历极深,使他对于自然界的变化万千的现象,具有较高的鉴别能力,何者为常,何者为变,何者为真,何者为假,均予注意辨别。例如,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解剖现象与正常之外的变异现象,他认为是由于人体“有禀赋异常者,不可执一而论”。不能以自己的一隅之见,而认为自然界“古今六合无穷变化之事物为迂怪”。通过这一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他记载了自然界动植物形态、习性、变异等方面的多样化,注意到事物的多样性,因而其著作成为当代一部植物学的百科全书。李时珍对药物学的研究方法,在当时是具有启发性和代表性的。他强调亲自实践的科学态度,并开始应用了一些临床药理实验、比较解剖研究以及动物解剖的科学实验。李时珍亲自验证了罗勒子治疗眼翳和曼陀罗花的麻醉作用的临床药理实验。又对大豆、鸡肠草等植物的药理作用进行了药理实验。他实地解剖鲮鲤、蛇等多种低等动物,以证实其解剖结构。通过比较解剖学、比较生物学的研究,确定某些容易混淆的植物的特征和鉴别方法。李时珍的这些研究方法,对后世是有启发性的,在当时的科学界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创举。然而,他对于未知或知之甚少的事物,却常常用“未审然否?”“亦无所询证,姑附于此,以俟博识”这样一类的语言,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可见一斑。李时珍不仅是一位药物学家,又是一位博物学家。他对于生物、地质等学科很有研究,对化学、天文、历法、气象也有一定的心得。
李时珍更是一位高明的医药学家,他在自己的著作中,载有相当多的验案,均为本人治病之记录。他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方面的成就,以及精研医学理论及丰富的实践,使他在医疗活动中,取得较好的疗效,一度应召入太医院。他的坚实的理论基础,来自《内经》、《难经》、《伤寒论》等经典医著,但他的自然科学的唯物主义态度及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使得他更加尊重《内经》,以后尤其是金元以来的医学思想和成就,他受金元四家的影响最大,特别推崇张元素、李东垣的医疗思想。认为张元素是“大扬医理,灵素之下,一人而已。”他把在药物学上的特出成就,灵活地运用到治疗学上,除去遵循传统的医学理论进行严格的辨证论治以外,特别重视分析药物的归经,讲究性味,丰富和发展了本草学的理论内容,从而使其治疗的效果不断提高。李时珍对脉学、经络学说也都有较深的理解和研究。这些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也都是他医学、药学成就必不可少的条件。他的著作除去《本草纲目》是一部博物学的划时代作品外,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在书中,李时珍以简洁明了的诗句,概括地总结了中医常用的脉象,极便于初学记诵,有利于普及脉学知识;《奇经八脉考》则是十二条正经以外的经络系统的总结。《濒湖脉学》 曾被译为德文,在国外出版。在文学方面,李时珍还是一位诗人,他的《濒湖脉学》,就是用律诗体写成的。可惜文献中只保存他少量的律诗。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杰出科学家。在国内外有崇高的声誉和很大的影响。1953年,莫斯科大学为李时珍塑像,把他作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科学家之一。我国在五、六十年代中,陆续发行邮票,拍摄电影故事片,并建立李时珍陵园。1983年,为纪念李时珍逝世390周年,在李时珍家乡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会。对李时珍的研究现在仍在不断地深入发展。

☚ 马莳   杨继洲 ☛

李时珍

见 李奈


李时珍1518—1593

明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春)人。世代为医。他继承家学,研究药物,重视临床实践,主张革新。长期上山采药, 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铃医调查研究。同时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八百余种,联系实际,对药物进行鉴别考证,纠正了古代本草书籍中药名、品种、产地等错误之处。并收集整理宋元以来民间发现的很多药物,充实了内容,经二十七年,著成《本草纲目》。收录原有诸家《本草》所载药物共一千五百十八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我国劳动人民丰富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还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流传于世。另有《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等,已佚。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药物学家。蕲州(湖北蕲春西南)人,字东璧,号濒湖。出身医学世家, 自幼好读医书,酷爱药物学。自二十四岁始,随父行医。发现前人所编本草谬误和遗漏甚多,立志重修。他穷毕生精力,广搜博采,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考辨异同,三易其稿,终于写成《本草纲目》。全书一百九十万字,记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附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插图一千一百六十幅。除收录、辨证历代本草著作中的药物外,新收药物四百一十三种,药方八千一百六十则,《本草纲目》是我国明代以前的有关本草药物的总结性巨著。从万历三十四年(1606)传入日本开始,曾陆续被译成日文、拉丁文以及德、法、英、俄等文字,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得到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称颂。另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亦为医家所推崇。(参考图54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