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文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李文1905—1977湖南新化人 李文1910—1931江苏武进人 李文
李文
李文1905——1977字質吾,號作彬,湖南新化人,1905年 (清光緒卅一年) 生。6歲入私塾讀書。1920年入長河岳雲中學。1924年考入黄埔軍校第一期,加入中國國民黨。軍校畢業後,任軍校第三期學生見習官,新兵連少尉排長,第四團中尉排長,第二師第四團上尉連長。1926年7月,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補充團少校營長,随師北征。1927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廿二師補充團第二營中校營長。1928年7月,部隊縮编,任陸軍第一師第四團少校營長。其後升任第四團團副。1930年夏,參加中原大戰,升任第三團代理團長; 同年冬,升任陸軍第一師步兵第一旅第三團上校團長。1934年7月,升任陸軍第一師步兵第二旅少將旅長。1935年5月,任陸軍步兵上校。1936年9月,任陸軍第一師副師長。1937年夏,任陸軍第七十八師師長。1938年5月,率部參加豫東蘭封抗日之役,戰後任陸軍第九十軍軍長。1939年6月,晉升陸軍少將。1943年2月,任第卅四集團軍副總司令,仍兼陸軍第九十軍軍長。1945年1月,任第卅四集團軍總司令; 6月晉授陸軍中將;10月進駐河北省石家莊,接受日軍投降。其後移駐北平。1948年10月,兼任北平警備總司令; 同年12月,任第四兵團司令官,仍兼華北“剿匪”副總司令。1949年1月,與石覺 (第九兵團司令官) 等離北平;9月任西安綏靖公署副主任,旋兼任第五兵團司令官; 同年冬,自陝南率隊退到四川成都。成都解放時被捕。1950年3月,逃離歌樂山集中營; 4月抵香港。1951年4月去臺灣。1954年5月,任“國防部”中將高級參謀。1964年1月退役,任“臺糖公司”顧問。1977年4月20日在臺北病逝。終年72歲。 李文當爲李微,漢時音樂家。《漢書·史丹傳》“若乃器人於絲竹鼓鼙之間,則是陳惠、李微高於匡衡,可相國也。”注:“如淳曰:‘陳惠,李微是時好音者也。’”阮瑀《箏賦》:“陳惠李文,曷能是逢。” 李文明中期将领。西番人。会宁伯李文的从子。宣德时期为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后晋都指挥使。天顺元年(1457年)冒迎驾功、晋都督佥事。未几,以右都督出镇大同。因击败来犯蒙古,封高阳伯。四年(1460年)蒙古孛来大举入兵,李文按兵不战,使孛来大掠忻州(今山西忻县)、代州(今山西代县)。降都督佥事。明年,因于击退鞑靼毛里孩扰延绥之战中立功,晋都督同知,成化时期与右通政刘文经略甘肃,无功而还。弘治初卒。 李文 李文明将领。土族。世居青海西宁。李英侄,李雄子。宣德四年(1429),升陕西行都司指挥佥事。累迁都指挥使。天顺六年(1457 ),以右都督出镇大同。封高阳伯,称西伯府。 ☚ 李英 陈诚 ☛ 李文1905~1977国民党军将领。湖南新化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党军队第34集团军总司令、第4兵团司令。1950年去台湾,1977年4月在台北去世。 李文 李文1905~1977字质吾,号作彬。新化人。1923年岳云中学毕业,次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参加东征和北伐,任营长、团附、团长。1931年后多次与红军作战,升至师长。1937年8月参加淞沪抗战。旋率部参加豫东兰丰之役。先后升陆军第九十军军长、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1945年率两个军接受日军投降。后参与反共战争,先后担任华北“剿匪”副总司令、北平警备司令、第四兵团司令、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团司令。在四川被人民解放军俘虏。1950年3月乘隙从歌乐山逃走。次年到台湾,任台湾国防部中将高参等职。 ☚ 沈其震 李达 ☛ 李文 李文1905—1977国民党军将领。字质吾,号作郴。新邵人。黄埔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曾参加东征、北伐。1930年追随蒋介石参加蒋、冯、阎中原大战,多次率部参加对苏区的 “围剿”。1939年晋少将军衔。后历任第十军军长、第三十四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在华北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1948年任第九兵团司令兼华北“剿总”副司令官。1949年任第五兵团司令兼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同年12月被迫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编后到重庆教导总队和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班学习。1950年3月逃去香港。次年去台湾,曾任台湾“国防部” 中将高参。1964年退役后曾任台湾糖业公司顾问。 ☚ 刘先胜 段铭 ☛ 李文?—1488明朝土族西府土司。世居青海西宁。元西宁州同知※李南哥之裔,※李英侄,李雄子。明宣德四年(1429),升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因功累迁都指挥使。正统元年(1436),奉旨挂镇西将军印,充总兵官。天顺元年(1457),进都督佥事,以右都督出镇山西大同等地。封高阳伯,其后子孙袭职,称西伯府。自是形成西府土司。二年,特进荣禄大夫,食禄千石。弘治元年(1488)卒。曾辖有“土舍”、“土民”600户、男女3600余人。附:西府李土司世系(居地西宁县): 李文 李文字质吾,号作彬,湖南新化人。1905年11月26日生。1924年11月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后,历任排、连长。1926年任北伐军总司令部补充团少校营长。1928年参加南京国民政府的第二期北伐,任第一师第四团营长。1929年任第四团团附。1930年参加中原战争,任陆军第一师第一旅第三团代理团长。同年冬,正式任该团上校团长。1931年随第一师入河北参加讨伐石友三的作战。1932年率部“围剿”豫鄂皖工农红军。1934年7月任第一师第二旅少将旅长。1935年率部在川北堵截北上抗日红军。1936年9月任陆军第一军第一师副师长。1937年夏,又升任第七十八师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率七十八师赴上海参加了淞沪会战。1938年6月27日任第九十军军长,负责宜川至合阳之河防。6月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6月6日任少将。1943年2月17日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九十军军长。6月5日派中央训练团第一大队大队长。1945年1月9日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同年6月28日晋任陆军中将。日本投降后,10月率部赴河北接受日降。1946年秋率部沿平绥线向晋察冀根据地进攻,1947年2月任保定绥靖公署副主任。1948年8月任华北 “剿总”副总司令、第四兵团司令官,10月30日兼任华北警备总司令。1949年1月傅作义在北平起义,遂乘飞机逃至溪口。9月被任为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五兵团司令官。后率部退入四川,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逼重庆、成都后,率军掩护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机关撤退台湾。同年12月27日率部在四川新津、邛崃地区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降。后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军部及重庆教导总队和西南军政大学高级班学习。1950年3月乘隙逃离,4月至香港。1951年4月去台湾。1954年5月任台湾当局 “国防部” 中将高级参谋。1964年1月退役,任台糖公司顾问。1977年4月20日于台北病逝。 ☚ 李子豪 李文范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