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石川1893,一作1889—1953浙江宁波人 我国早期电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著名导演。一生编导约一百五十部电影,早期较好的有《黑籍冤魂》等。 原名:伟通(一作通伟) 字:蚀川 张石川张石川和明星影片公司 张石川 | 何秀君 陈 野 | 文化史料丛刊第1辑第140页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人物传记第15辑第 139页 |
张石川民国人物小传:张石川 张石川 早期电影导演张石川 张石川 | 刘绍唐主编 陈 野 叶 露 陈 野 | *传记文学1998年72卷3期 中国电影家列传(一)第222页 旧上海风云人物(二集)第285页 民国人物传第6卷第364页 |
张石川中国电影导演,电影事业家。1889年生,1953年去世。浙江省宁波市人。初为洋行职员,受外商聘用承包亚细亚影片公司的制片工作,由此步入影坛,与郑正秋合作导演了中国第1部故事片《难夫难妻》(1913)。后来自组公司,把当时大受欢迎的文明戏《黑籍冤魂》(1916)搬上银幕。1922年与郑正秋等合组明星公司,导演了《孤儿救祖记》(1923)、《玉梨魂》(1924)、《盲孤女》(1925)等。并首创连台本武侠片形式,拍摄了长达16集的《火烧红莲寺》(1928~1930)。进入20世纪30年代,拍摄了中国第1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1930),随后与左翼文艺工作者合作,拍出了《战地历险记》、《前程》、《脂粉市场》、《压岁钱》等。上海沦陷后,加入国华公司,导演了《三笑》和《孟丽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将上海多家影片公司合并组成中华联合制片公司,张石川担任了分厂厂长兼导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