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尔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尔王》

《李尔王》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1564—1616)创作的悲剧。不列颠王李尔年迈体衰,决定将国土分给三个女儿。长女高纳里尔和次女里根都以花言巧语讨好李尔,分得了全部国土。秉性耿直的幼女考狄利娅据实表白了对父亲的感情反遭恼怒,被取消继承权,远嫁到法国。得到国土的长、次女恩将仇报,百般虐待逊位的李尔,最后使他流落荒郊,疯癫致死。与此情节相交织的是葛罗斯特伯爵轻信庶子爱德蒙的谗言,驱逐了忠诚老实的长子爱德伽。葛罗斯特暗中帮助受难的李尔,因爱德蒙告密,被剜去双目,逃到荒野,受到为避害装疯的爱德伽的收留保护。爱德蒙承袭爵位后,李尔的长、次女与之勾搭、彼此争风吃醋,高纳里尔毒死了里根,自己也因企图谋害丈夫之事败露而自杀,爱德蒙则在决斗中被其兄爱德伽杀死。

李尔原是个专制君主和封建家长,依持自己的权势,独断专行,刚愎自用,以致真假不辨,善恶不分。他不仅错待了真心爱他的幼女,放逐了直言劝谏的肯特伯爵,自己也受到惩罚。此时的李尔是个典型的骄横乖戾的暴君。在他被逐出宫门后,便完全沦为“可怜的赤条条的两足动物”。现实的打击,使他恍然大悟,从两个女儿的忘恩负义中看到了世界的罪恶;从个人的痛苦中联想到衣不蔽体的人们的不幸。这时在李尔身上,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闪光。高纳里尔、里根和爱德蒙等一伙是封建势力的代表,他们身上集中了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恶迹劣行。在这些人的世界里,“父不父、子不子,纲常伦理完全破灭”。为了领土、爵位、财富和“爱情”,女儿赶走老父,儿子出卖父亲,弟弟驱逐哥哥,姐姐毒死妹妹,所有这些,便是当时英国社会残酷可怕、血污触目的逼真画面。考狄利娅是作者心目中最高贵、最真实、最富有自我牺牲的崭新女性形象。她不仅具有单纯、诚实、温柔而又倔强的性格,还有着真挚、洁净、恬美而又深沉的感情。在她身上所表现的真诚、仁爱和嫉恶如仇的可贵品质,说明邪恶势力虽然可以制造痛苦和灾难,但人文主义思想仍能显示出自己的力量,给人类带来希望之光。作品通过善被压抑,恶占上风的描写,表现了封建权势同真诚、理性和社会正义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英国原始积累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封建人伦关系的崩溃,批判了对于权势、财富的贪婪。

悲剧背景广阔,内容丰富、气势宏伟,全面地体现了“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在两条平行交错的情节线索中,作者把李尔和三个女儿与葛罗斯特和两个儿子的故事糅合起来,且给以有先有后,有轻有重,有分有合,有起有落的组合,使之成为多层次而又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通过活跃其间的众多人物的所言所为、在深邃而广阔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生活的同时,还对当时的政治、宗教、法律、伦理、道德等方面作出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激愤哀烈的悲剧气氛,被誉“为世界上现存戏剧中最完善的实例”。在暴风雨的荒野一场中,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同大自然的无比威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激越悲壮的交响乐,风雨雷电都成了他抒发强烈感情的音符。经过痛苦磨难的李尔,从冷酷的现实中猛醒过来,思想感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对苦难的人们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显而易见,这时在李尔身上已寄附了人文主义的思想,而作者也因此更好地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下层人民不幸命运的关切。“《李尔王》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堪称一块承先启后的丰碑”。

李尔王

《李尔王》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这是一部气势宏伟、哲理深邃的悲剧。生性狂暴自信的老王李尔,因不谙世事,误分国土而遭受了被剥夺一切,沦落荒郊的厄运。两个大女儿的忘恩负义,使他狂怒、悔恨以至疯癫。但苦难却带来了新生,他从同情无家可归的乞丐开始,逐渐认清了世界与善恶。忠臣肯特和小女儿考狄利娅的忠诚与挚爱,使他领悟了爱和人生的真谛。莎士比亚在揭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邪恶人性的同时,又肯定了人道主义关于仁爱和善良人性的思想观点。他采用道德剧和寓言文学的手法,使这部剧作有一种显示“人生幻象”——普遍的人生坎坷与意义的特征。对这部剧作的解释,在当时荒诞派戏剧产生后,又有了新看法,于是这部悲剧和荒诞剧作的一些内容和主题上吻合,被认为是具有现代意识的作品。


《李尔王》

☚ 奥赛罗   麦克佩斯 ☛

李尔王

《李尔王》1605

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李尔王和他三个女儿的故事是一则古老的不列颠传说。莎士比亚用这一传说写出这部包含深刻内容的社会悲剧,反映了那个动荡激变时代残酷阴暗的一面。
古代不列颠国王李尔因年老体弱,决定把国土分给三个女儿。长女高纳里尔和次女里根以狡诈虚伪和甜言蜜语骗得了领地。小女儿考狄莉娅不会奉迎,被剥夺了继承国土的权利,并远嫁法国。
丧失了王权与土地的李尔王,备受虐待并被逐出宫门,在暴风雨之夜,奔向原野。考狄莉娅得知此事,即派人营救父亲,并兴兵讨伐不仁不义的两个姐姐,但在战斗中她不幸被俘,最后被缢死在狱中。李尔也因女儿的失败悲痛而死。两个恶人互相妒嫉,争风吃醋,最后高纳里尔毒死了里根,自己也自杀身亡。
作品通过错综复杂的宫廷生活,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已被摧毁的人伦关系,肯定了同情与博爱的道德原则,同时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描写了一个从上到下都是深重灾难的罪恶世界。
李尔是全剧的中心人物,他从最高统治者变成一个卑贱的流浪者。他的转变反映了莎士比亚对在位君主的希望。他认为:经过社会地位的剧变和道德改善,可以产生理想的君主。这充分表现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剧中人物刻画生动,情节曲折动人,在艺术上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李尔王》剧照

☚ 哈姆雷特   奥赛罗 ☛
李尔王

《李尔王》

是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悲剧。
《李尔王》 写于1605年,是莎士比亚的 “四大悲剧” 之一。剧中的主人公是脾气暴躁的不列颠国王李尔,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高纳里尔嫁给了奥伯尼公爵;二女儿里根成了康华尔公爵的妻子; 小女儿考狄利娅正同时受到法兰西国王和勃艮第公爵的追求。李尔王打算把自己的王国一分为三,给三个女儿,但首先他想知道她们的孝心,然后再根据她们爱他的程度考虑分配国土。高纳里尔和里根向父亲表达了最强烈的爱。结果她们每人得到三分之一的国土。颇有主见的考狄利娅看不起两个姐姐那种空洞的奉承,只是告诉父亲,她是以女儿应尽的责任来爱父亲,仅此而已。考狄利娅的回答极大地激怒了李尔王,他把剩下的三分之一国土又平分给了大女儿和二女儿,条件是他本人和手下的一百个骑士由两个女儿轮流供养。勃艮第公爵撤回了对考狄利娅的求婚,而法兰西国王接纳了一无所有的考狄利娅。肯特伯爵由于同情考狄利娅,被一同逐出英国。不久,高纳里尔和里根就露出了她们自私的本来面目,谁都不想供养父亲,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将李尔王赶了出去。葛罗斯特伯爵由于对老国王表示同情而被怀疑勾结已登上不列颠的法国军队,被康华尔公爵残酷地剜去双目。葛罗斯特的儿子爱德伽由于同父异母的兄弟爱德蒙在父亲面前的中伤而触怒父亲,逃离家门。在父亲被逐后,他伪装成一个疯疯癫癫的叫花子,暗中照料着父亲直到他死去。李尔王在怒火攻心之下也暂时丧失了理智。忠于李尔王的肯特伯爵乔装打扮将国王接到考狄利娅所在的达佛。与此同时,高纳里尔和里根又都同时爱上了爱德蒙。高纳里尔妒火中烧,毒死了里根,随后也自杀身亡。英军在爱德蒙和奥伯尼公爵的率领下打败了法军,捕获了李尔和考狄利娅。爱德蒙下令绞死考狄利娅。李尔王伤心而死。在一场决斗中,爱德蒙被爱德伽刺死。奥伯尼公爵没有支持妻子高纳里尔对父亲的虐待,李尔死后由他继承了王位。

☚ 西线无战事   鲁滨逊飘流记 ☛
0000639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