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守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守贞?—949五代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少雄黠落魄,事本郡为牙将。后从石敬瑭,为典客。后晋初,累迁至客省使。从平李金全之乱,迁宣徽使。出帝即位,授滑州节度兼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侍卫都虞候。开运元年(944年),从出帝亲征澶州(今河南濮阳北),大败契丹于郓州(今山东郓城东),以功拜兖州节度使、侍卫都虞候,寻改青州行营都部署。率兵讨杨光远,班师,加同平章事。遂筑大第于京师,恩宠无比。次年,契丹南攻,受命屯兵滑州(今河南滑县),为北面行营都监,与杜重威北伐。于阳城(今河北保定南)大败契丹,以功为侍卫副都指挥使,移镇宋州。加检校太师,后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移镇郓州。同年,契丹复来寇边,为北面行营都部署。败契丹偏师于定州(今河北定县)北,斩其将解里而还。加兼侍中。旋为兵马都监,从杜重威北伐。至瀛州(今河北河间),梁汉璋败死,回师镇州(今河北正定)。至滹水(今滹沱河)中渡口,为契丹所围,遂与杜重威降契丹。授司徒、郓州节度使,从陷汴梁(今河南开封),寻归镇汶阳。及刘知远入汴梁,惧而来朝,授太保,移镇河中。刘知远卒,杜重威被杀,心自不安,遂谋反计。缮甲兵,完城郭,连结寇盗,遣兵据潼关(今陕西潼关)。隐帝遣郭威来伐,他自封秦王,求救于南唐、蜀、契丹。久而城中粮尽,人心离散。及城陷,举家自焚而死。 李守贞 李守贞?—949河阳 (今河南孟县) 人。初从石敬瑭,为牙将。石敬瑭即帝位,封为客省使,渐以功拜宣徽使。晋出帝即位,以李守贞为义成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都虞侯,宴赐恩礼,弄于诸将。开运三年 (946),晋出帝以杜重威为招讨使,李守贞为都监,统领禁军,出击契丹。契丹伪许杜重威当皇帝,杜、李遂率军降于辽。辽军顺利进入开封,后晋亡。辽主拜李守贞为天平军节度使。刘知远建立后汉,李守贞来朝,拜为太保、河中节度使。汉隐帝即位,赵思绾在长安,王景崇在凤翔,联合反叛。李守贞联合两镇,密通辽朝,自称秦王,据潼关反叛。与后汉朝廷开展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乾祐元年 (948) 八月,隐帝遣枢密使郭威统禁军攻三镇。郭威采诸将议: 先破李守贞,则其余两镇自然瓦解。乃集重兵围河中,挖长壕、筑连城,作久困之计。乾祐二年七月,河中食尽,人相食,郭威督兵发起进攻,李守贞与妻、子自焚死。于灰烬中得其尸体,传首京师,其余党皆被杀。三镇之叛皆平。 ☚ 郭崇韬 冯道 ☛ 李守贞?~949五代后晋将领。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初为本郡牙将,后晋时,官至侍卫都虞候,平定杨光远叛乱有功,加同平章事,旋任兵马都监、知幽州行府事。后为契丹所败,降于契丹,任为司徒。后汉高祖入京师,拜太保、河中节度使。乾祐元年(948年),与赵思绾、王景崇叛乱, 自号秦王。次年,为郭威所败, 自焚死。 李守贞?—949五代时后晋大臣。河阳(今河南孟县南)人。初为本郡牙将,晋高祖即位,拜守贞为容省使,升宣徽使。出帝时,杨光远叛乱,召契丹入犯,守贞以义成军节度使、侍卫亲军都虞侯从出帝平叛,以功拜同平章事。后任兵马都监,与杜重威同时降契丹,为天平军节度使。后汉高祖时,又仕后汉,为河中节度使。隐帝时,与赵思绾、王景崇反叛,据潼关,被推为秦王。隐帝命枢密使郭威征讨,守贞兵败,自焚而死。 李守贞?—949五代时后晋将领。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初为本郡牙将。后晋时,官至侍卫都虞侯,平定杨光远叛乱有功,加同平章事,旋任兵马都监、知幽州行府事。后为契丹所败,降于契丹,任为司徒。后汉高祖入京师,拜太保、河中节度使。乾祐元年(公元948年),与赵思绾、王景崇叛乱,自号秦王。次年,为郭威所败,自焚死。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