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季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李季1894—?湖南平江人 李季1922—1980河南唐河人 李季1922—1980著名诗人。河南唐河人。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在解放区成长的优秀诗人、新诗开拓者,其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的发表,标志着中国诗歌创作进入了新阶段。建国后曾到玉门油矿深入生活,后又参加著名的大庆石油会战,被誉为“石油诗人”,写有《石油诗》、《杨高传》、《向昆仑》等长短诗篇和小说散文作品。诗歌风格朴实,乡土气息浓郁。有《李季文集》传世。他还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李季
李季李季同志追悼会在福州举行 福建日报1979年6月17日 李季
李季 李季1922—1980诗人。原名李振鹏。河南唐河人。1935年赴陕北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2年到“三边”(陕北靖边、定边、安边)工作,学习民歌,收集了近3000首“信天游”。工作之余创作通讯、诗歌、小说。1945年底,在延安发表著名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创造性地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生动描绘了“三边”人民的革命斗争,歌颂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思想感情和勇敢的斗争精神,为诗歌的民族化、大众化提供了宝贵经验。1948年任延安《群众日报》副刊编辑。新中国成立后任作协兰州分会主席、《人民文学》主编、《诗刊》主编等。出版诗集《西苑诗草》《玉门诗抄》(两集),长诗《菊花石》《杨高传》,短篇小说集《马兰集》。有《李季诗选》《李季文集》。 ☚ 艾里坎木·艾合坦木 魏钢焰 ☛ 李季 李季1922.8.16—1980.3.8原名李振鹏。笔名有李季、里计、李寄、于一凡、章何紫等。河南唐河人。生于中农家庭。童年即接触农业劳动。自幼喜爱曲子戏等民间文艺。1936年在家乡的完全小学毕业。1937年在南阳敬业初级中学读书半年后,回家乡任小学教员,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9月到洛川,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夏在抗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太行山的游击队任文书。同年冬调到八路军总司令部特务团任连政治指导员。1942年春调到晋东南抗日根据地鲁迅艺术学校工作。同年冬到陕北靖边县靖镇完小任教员。1943年1月12日,在《解放日报》上首次发表通讯《黎明前的黑夜里》。同年9月调三边行政公署教育科编写教材。1944年秋创作唱本《卜掌村演义》。1945年7月发表章回体小说《老阴阳怒打“虫螂爷”》。年底在盐池县县政府工作期间,写成著名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长诗原题《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三边民间革命故事》。诗人将陕北民歌“信天游”加以创造和发展,用以表现“三边”人民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斗争图景。1946年先在《三边报》上连载,同年9月又在延安《解放日报》连载,改题为《王贵与李香香》。这篇长诗将民族形式和革命的政治内容完美地统一,塑造了王贵与李香香等觉醒了的农民形象,为新诗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做了成功的尝试。1947年夏创作短唱本《閤家英雄传》。1948年春到延安任《群众日报》副刊编辑。1948年5月与李小为结婚。建国后,到武汉任中南文联编辑出版部部长,主编《长江文艺》。1951年出版《毛泽东少年时代的故事》。1952年出版诗集《短诗十七首》。同年冬到玉门油矿深入生活。1954年创作歌颂石油工人的长篇叙事诗《生活之歌》,同年出版短诗集《玉门诗抄》。1955年调中国作家协会任创作委员会主任。1956年出版诗集《幸福的钥匙》、《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礼》。1957年出版长诗《菊花石》。1958年任中国作协兰州分会主席,再次访问玉门油矿。同年出版诗集《西苑诗草》《玉门诗抄》(二集),还与闻捷共同创作配合政治任务的报头诗几十首。1958年至1959年写成酝酿了十多年的长诗《杨高传》。长诗的前两部《五月端阳》和《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于1959年出版,第三部《玉门儿女出征记》于1960年出版。1959年还出版了儿童诗《三边一少年》,小说散文集《戈壁旅伴》,诗集《难忘的春天》、《可爱的柴达木》。1960年5月至1961年4月,先后访问了苏联、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日本四国,陆续创作了20余首短诗,题名《海誓》于1961年出版。1962年初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同年秋访问越南后创作长诗《剑歌》。1963年秋冬创作长诗《向昆仑》。1964年春,以铁人王进喜为原型创作长篇叙事诗《钻井队长的故事》。1970年7月到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劳动。1972年6月调回北京筹备《人民文学》复刊。秋,调任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副院长。1976年任《诗刊》主编。1977年出版长篇说唱诗《石油大哥》。1978年发表长诗《红卷》。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后,当选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记处常务书记,兼《人民文学》主编。他的创作还有小说、散文特写、独幕剧等多种,多数散见于报刊。 ☚ 杨本泉 李雷 ☛ 李季 237 李季1922—1980现当代诗人。原名李振鹏。笔名还有李寄、里计等。河南省唐河县人。1938年去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到陕北“三边”地区工作,着手写通讯、诗歌、小说。1945年写成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是用诗歌表现工农兵斗争生活的成功尝试。1949年任中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后到武汉任中南文联编辑出版部部长,主编《长江文艺》。1952年到玉门油矿任党委宣传部长。1955年又回北京任“作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1958年后任中国作协兰州分会主席。其间出版诗集《玉门诗抄》、《生活之歌》、《杨高传》等,散文集《戈壁旅伴》。1962年后任 《人民文学》副主编。1976年后任《诗刊》主编,出版《向昆仑》等诗集。1982年后上海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四卷本 《李季文集》。 ☚ 郭小川 闻捷 ☛ 李季 李季1922—1980Li Ji现代诗人。原名李振鹏。河南省唐河县人。 ☚ 戴望舒 阮章竞 ☛ 李季 李季当代著名诗人。生于1922年,卒于1980年。原名李振朋,曾用笔名李寄、里计等,河南唐河人。1938年夏,经由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来到陕西洛川“抗大”分校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冬,辗转来到延安,并将途中所见写成 《在破晓前的黑夜里》 发表在1943年1月12日的《解放日报》上,这便是李季发表的第一篇作品。在延安期间他深入生活,写下了通俗小说《卜掌村演义》、《老阴阳怒打 “虫郎爷”》、《救命墙》等,反映陕北人民的斗争生活。1945年,他用陕北民歌 “信天游”的形式,创作了著名的长诗 《王贵与李香香》,诗中塑造了质朴、鲜明的人物形象,描绘了陕北解放区土地革命的壮丽画卷。这部长诗,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形式上都是 一部杰出的作品,标志着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李季出版有短诗集《短诗十七首》、长诗 《菊花石》等。1952年冬天,李季带领全家到玉门油田深入生活,创作出 一批以玉门油田为背景,反映新中国石油工业的诗歌作品,这些作品收入诗集《玉门诗抄》。多年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大庆、克拉玛依、柴达木、大港等地,所写的诗歌分别收入诗集 《致以石油工人的敬礼》、《西苑诗草》之中。这期间,他还担任中国作协兰州分会主席,并创作有大量作品,其中有长篇童话诗《幸福的钥匙》、说唱诗 《银川曲》、《玉门诗抄·二集》、《第一声春雷》、《心爱的柴达木》、长诗 《杨高传》等等,还著有诗论《兰州诗话》,系统地阐释他的诗歌观点。1961年,李季任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这期间他仍然笔耕不辍,出版有诗集 《海誓》、《剑歌》、小说 《马兰》、《五级采油工》、《脊梁吟》、散文集 《祝福随笔》等。十年动乱以后,李季于1976年任 《诗刊》主编,1978年任 《人民文学》 主编,1979年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等职。这期间仍有丰厚的作品问世,其中有 《周总理呵,大庆儿女想念您》、长诗《石油大哥》、《红卷》、《石油万里从军行》、儿童诗《葡萄园的传说》等。李季是当代文坛上的著名诗人,同时又是优秀的文艺活动组织家。他的民歌体长篇叙事诗,为我国民歌体长篇叙事诗的创作与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杨朔 李金发 ☛ 李季1922—1980诗人。原名李振鹏,笔名里计、李寄、于一凡、何紫等。河南唐河人。1938年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2年到陕甘宁边区工作,从事业余创作。1946年9月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以陕西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获得广泛好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作家协会兰州分会主席,《人民文学》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等。其间继续从事诗歌创作,多以石油工人生活为题材,主要作品有《玉门诗抄》、《杨高传》等。 李季 李季1922~1980现当代诗人。原名李振鹏,河南唐河县人。1938年进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4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采用“信天游”形式写成的著名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1946),以30年代陕北三边的土地革命为背景,通过同名男女主人公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代觉醒了的农民形象,歌颂了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在中国新诗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解放后的诗作多以石油战线的生活为题材,记载了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轨迹和石油工人的创业精神,有“石油诗人”之称。由《五月端阳》、《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和《玉门儿女出征记》组成的长篇叙事诗《杨高传》(1960),描写主人公杨高从参加红军到成为新中国石油战线上第一代产业工人的漫长而艰辛的历程,标志着诗人创作上的新收获。另有抒情诗集《短诗十七首》、《玉门诗抄》和长篇叙事诗《菊花石》,《生活之歌》等。其作善于吸收民歌的某些表现手法,注意从生活中提炼出有特征的细节和事件,表达真挚质朴的思想感情,语言通俗,民族色彩浓厚。粉碎“四人帮”后曾任《诗刊》副主编。 ☚ 杜鹏程 马烽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