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商隐研究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商隐研究

李商隐研究

唐诗学专著。今人吴调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出版。本书在综合研究并吸收古今研究李商隐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深入系统地对李商隐生平思想、审美观和诗歌创作进行了探讨,力图对这些问题作高度的理论性把握和学术性的评述,体现了当代李商隐研究的深广度。全书九章,第一章述评李商隐生平和思想,作者注意把握对诗人生活道路和诗歌创作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深入揭示其影响和诗人思想深处的变化轨迹。第二章研究李商隐的审美观,从对诗人生平思想的分析人手,对其诗文作品作了全面深入的探索和审美体察,论证了李商隐的审美理想具有“婉约的优美感和坚韧不移的风骨”。第三到第九章是对李商隐诗歌的全面研究,从内容的分类评述到艺术特色的讨论,以及诗歌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分期,并论列了李商隐诗歌的渊源、影响和评价等问题。颇多深刻的理论思考和细腻的审美把握,如认为《锦瑟》是“李商隐全面回顾毕生政治遭遇的名诗”等观点,能发前人所未发,道古今所未道。本书重印时收高海夫《读〈李商隐研究〉》(《读书》1984年第2期)一文为代序,该文对本书有精当评介。

☚ 李商隐的心灵世界   李群玉诗集 ☛

李商隐研究

李商隐研究

专著。美国华裔学者刘若愚著。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69年出版。本书分为李商隐的生平、李诗的词语结构、李诗的境界、李诗在西方读者中的影响等专章,着重研讨了李商隐的一百首诗。著者认为,李商隐可以说是中国诗人中最擅长写朦胧诗的诗人,这种朦胧引起了读者的歧解纠纷。李商隐早年崇道,晚年信佛,又博学多才。李商隐的思想是儒、释、道的杂烩,他本着儒家思想来批评社会的、生活的弊端,借助道教以逃避严酷的现实,并为他的诗作提供了想象的翅膀,佛教使他晚年得到安慰,尽管他不像王维那样虔诚地信佛。在探讨李商隐诗歌艺术特点时,著者提出了李诗表现“多重复杂重叠意境”说。著者指出,在李商隐的那些最优秀的诗篇中,有一部分刻意追求复杂的意境,这种意境中蕴含着几个层次,最典型的作品是《锦瑟》。这首诗的意境跨越了时空界限:月光与日光,沧海与陆地,现实的感受、情感与往日的经历,实际发生的与想象中的,等等。关于李商隐的爱情诗,著者总的看法是:这些作品揭示了爱之世界自相矛盾的本质——爱的吸引与爱的惩罚,后者又往往多于前者,从而体现其独特的价值取向。那些突出表现了虽然无望却又不悔的爱所造成的痛苦的诗篇,是李诗中最成功、最著名、最值得称赞的。

☚ 李太白研究   孟郊和韩愈诗歌研究 ☛

《李商隐研究》

《李商隐研究》

古典文学研究专著,吴调公著。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作者对李商隐诗歌创作进行数十年探研的结晶。作者充分地肯定了李商隐政治诗的思想意义,指出“他的忧心国事的政治思想相当深挚”,但“由于他和人民的联系不密切,忠君忧国思想不能同爱民思想更深地结合,其诗歌题材较难反映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对李商隐的爱情诗,作者批判了耽吟香艳、风流自赏一类庸俗的艳体诗,对那些广为传诵的优美的爱情诗给予了足够的肯定,认为它“闪射出百折不渝的高洁理想的光辉,给读者以美感的享受”。作者还善于对李诗溯其渊源,察其因革,观其影响,如对李的咏史诗,经过对质木无文的班固的《咏史》以迄唐代许多诗人同类作品的比较考察,然后得出了它的创造性之所在:追古涵今,浓缩凝练,更多地把感时与论史结合起来,具有更突出的美刺比兴、显忠斥佞的特点。作者还深入探究了李商隐的审美观,认为一是偏重于优美的审美情趣中,交织着他的耿介风骨;二是美的境界常常表现得朦胧迷茫,其追求混合着感伤的情调,寂寥的色彩;三是美学理想濒于破灭时,其希冀的火焰仍在燃烧。《李商隐研究》虽以精湛的思想与艺术分析为主,但也兼顾考辩,如对李商隐江乡之游,作者在比勘冯(浩)、张(采田)与岑仲勉先生不同意见的基础上,广泛考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李商隐研究

吴调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82年版。本书对李商隐的生平、思想、审美观、政治诗、爱情诗、诗歌的艺术特色、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乃至其诗的渊源、影响以及前人对它的评价诸方面,均加以细致的论列探讨。从审美观的高度剖析李诗,是本书最大的特色。著者指出李商隐审美观的基本特点:一,审美情趣侧重于优美,但其中蕴藏着理性观念和道德内涵,包含着耿介的风骨和柔韧不屈的意志。二,作者经常体验与探索的是崇高美的消沉与幻灭,缺乏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因而美的境界,总是迢遥恍惚,可望而不可及。三,他的美的理想火焰,始终没有熄灭,在寂寞中燃烧。他时时绘出生命的亮色。诗人的审美观受特定的时代、个人世界观、生活经历、学习素养、心理气质等因素的制约,本书首章即揭示了形成义山上述特有的审美观的诸因素。正是基于这样形成的审美观,所以他早年虽曾写出了《行次西郊》那样的鸿篇巨制,勾画了一幅唐王朝崩溃前夕的鸟瞰图,但终不免孤篇独耀,后难为继(第三章《政治诗》),此后,常见的是缠绵悱恻、感伤哀怨的情调(第四章《爱情诗》)。至于义山诗的艺术特色(第五章)如深情婉约、意境曲折、脉络细密、诗律畅适,镂物精细,用典工切,以至对咏史、无题诗的爱好、发展、创造等,亦无不导源于他的审美观。在第六章论商隐诗风的“形成和发展”时借用义山《嫩笋》、《流莺》、《锦瑟》三诗的画面形象,阐述了义山诗早中晚三期风格的异同特征,指出虽然别调间见,但仍不失其沉博艳丽的本调,仍未违离其审美观的制约。从时间的纵向流动上勾勒出诗人心灵美感特征的层次性和整体性。第七章论义山诗的“渊源”,说明他取性之所近,博采众花,酿成佳蜜,更充实、突现了他的审美个性。可见此书无不着意于美学的探索,又无不统摄于义山的审美观。本书的另一特色是分析深入切实,评价公允得当。著者驳正了义山是唯美主义的说法,充分肯定了义山政治诗的思想意义,对他爱情诗的得失也作了恰当的评价。再一特色是把李诗放在纵与横的比较考察中加以评析。就总体说,对李诗溯其渊源,察其因革是如此;就部分看也是如此,如对李的咏史诗,经过对班固《咏史》以迄唐代许多诗人同类作品的比较考察,然后得到了它的创造性所在。对他的爱情诗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作为著者对义山诗数十年研究结晶的这本书,蹊径独辟,索隐探微,读之殊有麻姑搔背之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6: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