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商隐·乐游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商隐·乐游原》

《李商隐·乐游原》全诗阅读答案|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玉谿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谿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像”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玉谿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谿,又何莫不然。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

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或者,东坡的“闲庭曲槛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荡春!”庶乎有神似之处吧?

可惜,玉谿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谿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谿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锦瑟》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

细味“万树鸣蝉隔断虹”,既有断虹见于碧树鸣蝉之外,则当是雨霁新晴的景色。玉谿固曾有言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大约此二语乃玉谿一生心境之写照,故屡于登高怀远之际,情见乎词。那另一次在乐游原上感而赋诗,指羲和日御而表达了感逝波,惜景光,绿鬓不居,朱颜难再之情——这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著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若将这种情怀意绪,只简单地理解为是他一味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获玉谿之诗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赏析难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讨,以期近是。


李商隐·乐游原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 可可诗词网

李商隐·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的写作年代难以考定,从诗中流露出来的难以排遣的忧郁感伤来看,可能是诗人晚年的作品。

乐游原,西汉宣帝所立,也叫乐游苑。位于长安东南,地势高敞,原上望长安城了如指掌,是当时著名的游览区。这首诗是李商隐在乐游原上触景生情之作。前二句点明游览乐游原的原因和时间。“向晚”即傍晚,“古原”指乐游原。傍晚时分,诗人感到心情不畅快,于是驾车来乐游原欣赏风景,排遣情怀。第三、四句,写诗人的所见所感。自古以来,登临纵目,最容易引起诗人们的思绪,身世之感、家国之思,不免纷沓而来,诗情勃郁。自秦汉至唐,长安多为首都,登上乐游原,也容易产生凭今吊古的感慨。此时诗人在乐游原上遥望长安,看到沉沉西落的夕阳,正以最后的光辉照射着大地,给整个长安城罩上美妙绚丽的光彩,诗人为这美丽的落日景色所吸引。忽然,他又感到无限的凄惋惆怅:夕阳是美丽的,可惜好景不长,这种浓丽和辉煌,将转眼即逝,而大地又将笼罩在黑夜之中。

诗人为了排遣忧愁,驱车而登古原,登古原而见落日,见落日而倍增伤感。短短四句,叙事抒情,曲折有致,而又一气呵成,无迹可求,其艺术手法是很高超的。

关于此诗的寓意,历来有不同说法。有的认为本诗表达诗人的迟暮之感。李商隐是晚唐牛李党争的牺牲品。早年他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后来却又当了李党王茂元的女婿。因此牛党骂他背恩。以后牛党执政,李商隐屡遭排挤,一生郁郁不得志。但也有人认为此诗隐喻大唐帝国日薄西山的命运。因为李商隐所处的晚唐时代,统治集团日益腐朽,朝廷内宦官专权,朋党倾轧。地方上藩镇割剧,对抗中央。如果说盛唐时代是旭日中天的话,晚唐的确是“近黄昏”的夕阳了。李商隐的诗喜欢比兴寄托,上述两种解释都有一定道理。但是诗人在诗中只是记录了一瞬间的感受,这种感受非常复杂,混茫一体,难以名状。在诗人本身,也许已不能很明确地区别是身世之感还是家国之忧,也未必有十分确切的寓意。所以我们不必也不可能给这首诗找出一种很明确的寓意来。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0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