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唐采薇图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唐采薇图卷 李唐采薇图卷南宋。李唐(见《李唐万壑松风图轴》条目)绘。绢本淡设色。纵27.2厘米,横90.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西周初年,殷贵族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居采薇,终至饿死首阳山的故事。据《史记·伯夷列传》记载,伯夷、叔齐是殷时诸侯孤竹君的长子和第三子,仁善洁行,因谦让诸侯之位而相继逃避于外。后听说诸侯西伯姬昌贤而爱才,乃往归之。文王(即姬昌)死,武王即位,欲兴兵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谏阻,没有结果。及至武王灭殷,天下归周,伯夷、叔齐以此为耻,决心不吃周朝土地上生长的粮食,隐居首阳山,采挖薇蕨之类的野菜充饥,终于饿死。对伯夷、叔齐历来就有两种不同观点的评价,一些人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武王伐纣,周代殷政是历史进程的必然,伯夷、叔齐的谏阻和耻食周粟是没有意义的。另一些人则主要从统治阶级巩固国家政权的立场出发,以为伯夷、叔齐是忠臣义士的典范,对他们的言行大加颂扬。李唐处于积贫、积弱,强敌入侵的两宋之际,《采薇图》这类题材便有了它的特殊意义,它从一个侧面表达了作者颂扬民族气节,反对卑屈投降的爱国思想。图中,伯夷、叔齐坐在山林间的空地上休憩、交谈,小髻长须,麻衣草履,身边放着采薇用的篮筐、手锄。周围是峭立的岩崖、壮密的老树以及潺湲的流水。伯夷抱膝正坐,眉头紧锁,目光坚定,清癯的面容上透露出忧愤、刚毅之色。叔齐侧坐一旁,右手按地,倾身抬头,左手在空中指划着,正在安慰兄长。二人的姿态、神情以及性格特征描绘得准确自然、鲜明生动。“其殷殷凄凄之状,若有声出绢素。”(张庚《图画精意识》)。全图笔墨精练且富于变化。苍松枝干粗壮,针叶挺直,藤条拙朴,杂草丛密,近处小树以粗笔夹写树叶。山石用的是豪纵阔放的大斧劈皴。墨色干湿结合,元气淋漓。背景的灰暗色调则将人物形象衬托得愈发鲜明。衣纹描绘简劲锐利,肌肤勾勒圆柔细腻,不同的笔墨技法显示了物象不同的内容特征。图中石壁上有两行款题: “河阳李唐画伯夷、叔齐。”并存有〈绍兴〉半印,系李唐晚年之作。此图从内容和形式上显示了宋代现实主义历史故事画的高度水平,也是现存的我国古代人物画中最重要的杰作之一。幅中有明人项元汴、清人吴荣光等收藏印多方,后幅有元人宋祀、明人俞允文、项元汴、清人永理、翁方纲、阮元、林则徐等人的题记。《清河书画舫》、《佩文斋书画谱》、《式古堂书画汇考》、《辛丑销夏记》等书著录。 ☚ 李唐清溪渔隐图卷 宋人耕获图页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