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劫夫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李劫夫1913—1976吉林农安人 李劫夫
李劫夫
李劫夫1913—1976当代著名作曲家。吉林省农安人。中学毕业后曾于青岛任小学教员。1937年去延安。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于延安人民剧社任教员、西北战地服务团团员,晋察冀地委干事,冲锋剧社副社长。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群众歌曲,主要有:《狼牙山五壮士》、《王禾小唱》、《歌唱二小放牛郎》、《望见了北斗星》、《忘不了》、《庆祝胜利》等。解放战争期间,先后于热河军区胜利剧社任副社长、冀东军区文工团团长,四野九纵队文工团团长。这一时期创作的歌曲有《坚决打他不留情》、《四八烈士挽歌》、《尖刀子连》、《英雄令》等。1948—1976年间,曾任东北鲁艺音乐部副部长、东北音专校长、沈阳音乐学校教授、院长、辽宁省音协主席,辽宁作协副主席、全国音协理事。建国后主要歌曲作品有:《歌唱咱们的新国家》、《革命人永远是年青》、《胜利花开遍地红》、《我们走在大路上》、《一代一代往下传》等等。另有大型歌剧《星星之火》。此外,为毛主席诗词谱曲的作品有:《答李淑一》、(《蝶恋花》)、《沁园春·雪》、《送瘟神》、《西江月·井岗山》、《忆秦娥·娄山关》、《为女民兵题照》、《卜算子·咏梅》等,均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其创作歌曲,辑有 《劫夫歌曲选》 出版。 李劫夫 李劫夫1913—1976作曲家。原名李云龙。吉林省农安县人。早年在家乡求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青岛、南京等地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7年赴延安,在西北战地服务团等单位工作。1943年调往晋察冀边区曾任冲锋剧社副社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任热河军区胜利剧社副社长、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副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并兼任辽宁省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辽宁分会主席等。从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创作的大量作品选辑200余首,编为《劫夫歌曲选》(1964年)。他的《歌唱二小放牛郎》、《王禾小唱》和《忘不了》等叙事歌曲,曲调亲切动听,结构简练严谨,以民间分节歌形式,生动反映了抗战时期人民群众的斗争生活和英雄事迹,曾广泛流行于华北抗日民主根据地。1963年发表的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热情洋溢,豪迈乐观,表达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为毛泽东诗词谱曲在他的创作中也占重要地位,《蝶恋花·答李淑一》、《沁园春·雪》等,成功地体现了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结合,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创作的《我愿做》、《哈瓦那的孩子》等儿童歌曲也曾流传全国。 ☚ 郑律成 马可 ☛ 李劫夫 李劫夫1913—1976Lijiefu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吉林省农安县人。1937年前曾在青岛任小学教师。1937年奔赴延安,从事文艺宣传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军中任文工团团长。1948年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部副部长。1953年任东北音乐专科学校校长,后任沈阳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和辽宁分会主席。他从抗日战争时期开始从事创作,有数百首歌曲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其中,《歌唱二小放牛郎》、《坚决打他不留情》、《革命人永远是年青》、《哈瓦那的孩子》、《我们走在大路上》、《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为女民兵题照》等歌曲尤为脍炙人口。他的大部分作品已收入《劫夫歌曲选》,此外,他还写过几部小歌剧、表演唱和大型歌剧《星星之火》等。 ☚ 马思聪 麦新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