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健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健吾1906—1982

山西安邑(今运城)人
著名文学批评家、戏剧家、文学翻译家。中国最早从事外国文学研究的学者之一。曾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戏剧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文联委员,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市政协委员等职。著有文艺理论《福楼拜评传》等,戏剧《撒谎世家》,小说《使命》,翻译《福楼拜短篇小说》、《包法利夫人》等。
字:仲刚
笔名:丁一万、川针、子木、石习之、东方青、仲刚、西渭、成已、刘西渭、沈仪、阿湛、健、健吾

李健吾

李健吾与莫里哀
交通中外茧成丝——悼李健吾同志
悼健吾(附:健吾遗书)
悼念李健吾同志
怀念与哀思
怀念健吾大哥
悼李健吾先生
追忆李健吾
往事长留记忆——悼念李健吾教授
李健吾论
默默地为人民工作着——记剧作家李健吾
李健吾自传
杨淑英
马少波
萧乾
戈宝权
屈毓秀等
纪申
杨丙玉
白文
吴楚
郭天闻
李慧中
文汇报1980年11月15日
北京晚报1982年12月2日
光明日报1982年12月4日
人民日报1982年12月9日
山西日报1982年12月9日
文汇报1983年2月9日
山西日报1983年3月17日
文学报1983年7月14日
光明日报1983年11月12日
上海文化1946年6期
剧本1980年5期
山西师院学报1981年4期
我走过的翻译道路
从舞台到书斋——记著名翻译家李健吾
怀念健吾
哭李健吾伏案长逝
沉痛悼念健吾同志
怀念李健吾同志
我的老友和畏友——悼念李健吾同志
悼念李健吾同志
李健吾的一生
怀念李健吾同志
“乡音无改”情弥深——怀念李健吾先生
回忆李健吾在淮海剧院
一位正直的艺术家——怀念李健吾同志
李健吾
一位花工眼中的作家——忆李健吾先生
忆健吾——《李健吾文集·戏剧卷》代序
李健吾(1906—1982)
李健吾
逝世人物:李健吾(1906—1982)
李健吾自传
李健吾
李清安
罗念生
辛安
葛一虹
魏照风
蹇先艾
李尤白
徐士瑚
鱼讯
武柏索
王延龄
贺新辉
朱勇摘编
陈复尘
夏衍
关志昌
戚再玉主编
大学生丛刊1982年3辑
外国文学研究史料1982年3期
戏剧报1983年1期
文艺报1983年1期
外国戏剧1983年1期
上海戏剧1983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3年2期
戏曲艺术1983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3年3期
陕西戏剧1983年3期
山西文学1983年3期
艺谭1984年2期
戏友1984年3期
新剧作1983年第5期
人物1984年4期
文艺研究1984年第6期
*传记文学1984年44卷3期
上海时人志第45页
中国百科年鉴(1983)第25页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上)第334页
李健吾
李健吾
一个勤奋乐观的人——悼李健吾同志
李健吾
李立明
诸以
臧克家
霍子江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124页
文坛史料第211页
北京文艺年鉴(1983)第371页
运城地区古今名人传第246页

李健吾

李健吾与《文艺复兴》
健吾先生二三事
回忆和李健吾先生相处岁月
李健吾评传(续完)
记一位“外圆内方”的老友
与友人书——我在敌伪时期做了些什么
李健吾生平和文学活动大事记
李健吾传略
李健吾著译书目
李健吾与中国现代戏剧
唐 湜
任明耀
王延龄
周 音
师 陀
李健吾
胡 钢 刘玉凯
刘玉凯 胡 钢
刘玉凯 胡 钢
(英)波拉德著 张
林杰编译
文艺报1987年8月1日
文学报1990年12月13日
山西文学1985年2期
丹东师专学报1985年2期、1986年2期
新文学史料1987年2期
文教资料1988年2期
文教资料1988年2期
文教资料1988年2期
文教资料1988年2期
文学研究参考1988年3期
追忆李健吾的“快马”
李健吾与郑振铎
彼此的挚与畏——李健吾与蹇先艾
孤岛上的煎熬——《李健吾传》之一章
文坛骁将李健吾
李健吾(1906—1982)
卞之琳
韩石山
韩石山
韩石山
杨志勇
京 声 溪 泉
新文学史料1990年3期
晋阳学刊1995年1期
新文学史料1996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96年4期
旧上海风云人物(二集)第466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167页

李健吾1906——1982

筆名仲剛、劉西渭。山西安邑(今運城) 人,1906年 (清光緒三十二年) 生。1916年6月,考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1921年夏,附小畢業,考入北師大附中。1923年,在校組織曦社,在《國風日報》主編《爝火》副刊,旋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9月,當選爲北師大附中學生會主席。1925年夏,北師大附中畢業,考入清華大學國文系,曾當選為清華戲劇社社長。1930年6月,清華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獲文學士學位,任為助教。1931年9月赴巴黎,入法國巴黎現代語言專修學校修讀法文一年。1932年入巴黎大學文學院聽法國文學課。1933年7月回國。1934年,一度編《華北日報》之文藝週刊,又任《水星》文藝月刊編委。1935年夏,應上海暨南大學文學院之聘。任法國文學教授,並兼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員,與黄佐臨創辦上海實驗戲劇學校,任教授兼研究班主任。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 11月遷至法租界居住,並在復旦大學兼課,抗戰期間,創作、改編翻譯之劇本,計有《草莽》、《青春》、《黄花》、《啼笑姻緣》、《滿江紅》、《艷陽天》、《費加路的婚姻》、《雲彩霞》、《秋》、《風流債》、《喜相逢》、《王德明》、《阿史那》等。1945年夏,一度被日本憲兵隊拘捕,保釋後,於7月潛往安徽屯溪,抗戰勝利後,返回上海,接辦海光電影院,旋改任上海戲劇專科學校戲劇文學系主任。1946年1月,與鄭振鐸在上海合編 《文藝復興》月刊。1949年5月後,仍在上海劇專任教; 7月赴北平出席第一届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1953年初,調任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研究員,並主編《福樓拜書信選》、《巴爾扎克論文選》、《法國十七世紀古典文藝理論》。轉任中國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主編《古典文藝理論叢譯》。1979年11月,當選為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晚年歷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文學評論組組員、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外國文學學會理事,法國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北京市政協委員等職。1982年11月24日病逝。終年76歲。著有《李健吾獨幕劇集》,《李健吾劇作選》、《李健吾小說散文選》、《李健吾文學評論選集》、《李健吾戲劇評論選集》等。

李健吾

李健吾1906—1982

剧作家、文艺批评家。笔名刘西渭。山西运城人。学生时代参与发起组织北京剧社。1924年发表独幕剧《工人》《翠子的将来》等。还写过短篇小说、新诗、散文。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0年毕业后留任清华大学助教。次年去法国留学,专门研究福楼拜及其创作。1933年回国,在暨南大学等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他的剧作有《梁允达》《以身作则》《这不过是春天》《贩马记》等,译作有《司汤达小说集》《福楼拜短篇小说集》《包法利夫人》《莫里哀喜剧六种》《情感教育》等,评论《福楼拜评传》《咀华集》《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另有大型历史剧《吕雉》。有《李健吾剧作选》《李健吾散文集》和《李健吾创作评论选集》。

☚ 苏金伞   曹葆华 ☛
李健吾

李健吾1906.8.17——1982.11.24

笔名有刘西渭、仲刚等。山西安邑(今运城)人。1922年组织文学社团“曦社”,创作话剧《出门之前》。192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读书时,任学生会主席,积极参加学生演剧运动,先后创作独幕剧《工人》、《翠子的将来》等。剧本大多取材于下层社会,善于刻画人的内心世界,语言富有地方色彩。同年考取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清华戏剧社社长。翌年转入该校西文系学习法语。1928年创作话剧《另外一群》。1930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创作独幕剧《出门之前》、《私生子》。1931年去法国巴黎现代语言专修学校学习。1933年回国后,长期从事教学、写作和翻译工作,先后担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孔德研究所研究员、中法剧艺学校教授、上海实验戏剧学校研究班主任。这个时期创作有话剧《梁允达》、《这不过是春天》、《以身作则》、《母亲的梦》、《新学究》、《黄花》、《青春》、《撒谎世家》等,翻译剧本有王文显的英文剧《委曲求全》。抗战期间在上海“孤岛”从事戏剧工作。上海沦陷后,改编巴金的《秋》为话剧,还改编了萨尔都和莎士比亚的剧本《金小玉》、《王德明》(又名《乱世英雄》)、《阿史那》(又名《奥赛罗》)、《十三年》、《和平颂》(又名《女人与和平》)和《山河怨》。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在《活的中国》一书中,称他和曹禺同为三十年代中国最重要的戏剧家。1946年与郑振铎在上海合办《文艺复兴》。其他创作还有短篇小说集《坛子》、《使命》,中篇小说《一个兵和他的老婆》、《西山之云》和长篇小说《心病》。短篇小说《终条山的传说》曾被鲁迅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建国后,历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戏剧文学系主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创作有话剧《美帝暴行图》(合作)、《一棍子打出个媳妇》、《伪君子》、《战争贩子》、《一九七六年》和《吕雉》等。还翻译了《高尔基戏剧集》、《契诃夫戏剧集》、《莫里哀戏剧集》、《托尔斯泰戏剧集》、《屠格涅夫戏剧集》、《莫里哀喜剧六种》等。戏剧论文有《话剧与话》、《戏剧的特征》、《社会主义的话剧》、《社会主义话剧的戏剧冲突》等。其话剧创作对话流利生动、幽默诙谐,并以戏剧性的结构见长。许多成功的剧作,目的只是想探索人生,却含蕴深厚地反映了现实,表明了作者鲜明的倾向。

☚ 李曼瑰   严恭 ☛

李健吾

 现代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笔名刘西谓,山西运城人。20年代曾发表短篇小说《终条山的传说》和一些剧本。解放前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坛子》、《使命》,戏剧《委屈求全》等。建国后发表了一些散文和译文。

李健吾

剧作家。1906年8月17日生,1982年去世。1922年开始从事戏剧、小说创作。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后转入西洋文学系。1931年赴法国巴黎大学留学,并研究福楼拜及其作品。1933年回国后,在上海任教,并与黄佐临等创办上海实验戏剧学校。1949年后,先后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研究所研究员。一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和外国戏剧的翻译、研究。剧作有:《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以身作则》、《十三年》、《贩马记》、《青春》、《王明德》、《吕雉》等。评论集有:《福楼拜评传》、《咀华集》、《咀华二集》等。译作有:《高尔基戏剧集》、《契诃夫独幕剧集》、《莫里哀戏剧集》、《托尔斯泰戏剧集》等。

李健吾

214 李健吾1906—1982

现代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法国文学翻译家。笔名仲刚、刘西渭。山西运城人。父亲是辛亥革命烈士,幼年随家迁居北京,在北师大附小、附中读书,并为《晨报》和《文学旬刊》撰稿,后加入文学研究会。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毕业后赴法国留学,回国后从事教学、写作和翻译工作。抗战期间留居上海,抗战胜利后,曾任上海戏剧专科学校戏剧文学系教授兼主任,并主编《文艺复兴》杂志。1954年调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后改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研究员。1979年,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李健吾著述甚丰,是一位高产剧作家,共创作多幕剧12部、独幕剧11个,根据外国名著改编的剧本14种,翻译剧、翻译小说数量更可观。主要有悲剧 《这不过是春天》、《母亲的梦》、《梁允达》、《十三年》、《黄花》、《贩马记》、《吕雉》,喜剧《以身作则》、《新学究》、《青春》等,文艺论著有《咀华集》、《福楼拜评传》,表现了很强的艺术鉴赏力; 译作有《高尔基戏剧集》、《莫里哀戏剧集》、《爱与死的搏斗》、《巴尔扎克论文选》、《包法利夫人》、《莫里哀喜剧六种》等。摄录劳苦大众悲惨的人生,表现求真、向善、爱美的人性观系其悲剧特征;温婉多讽、机趣谐谑、寓悲于喜、悲喜相生系其喜剧特征。他的剧作继承了中国戏曲传统,又汲取了西方戏剧的营养,是东、西方戏剧文化交汇于一体的产物。今存《李健吾剧作选》、《李健吾戏剧评论选》等。

☚ 田汉   宋之的 ☛
李健吾

李健吾1906—1982Li Jianwu

现代作家、翻译家、文艺批评家。山西运城人。
李健吾10岁起到北京求学,1921年入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翌年即开始发表小说和剧本。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附中后在中文系和西洋文学系就读。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1年至1933年在法国留学,回国后长期任教并从事进步戏剧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专从事中外文学研究工作。
李健吾一生著述繁多。他先后创作了近50部剧作,特别是代表作《这不过是春天》(1934)体现他清新风趣、泼辣舒展的特有风格。他的小说有长篇《心病》、中篇《西山之云》和短篇集《使命》、《坛子》等,其短篇《终条山的传说》受到鲁迅的好评。他还写下《意大利游简》、《希伯先生》和《切梦刀》等杂文集。李健吾尤以文学评论见长,他自30年代中期以刘西渭为笔名发表了大量有独到见解的文艺评论,先后结成《咀华集》、《咀华二集》、《李健吾戏剧评论选》等。
李健吾还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计有:莫里哀喜剧27部、《高尔基戏剧集》7册、《托尔斯泰戏剧集》7册、《屠格涅夫戏剧集》4册、《契诃夫独幕剧》1册,还有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及巴尔扎克、司汤达等人的作品和论著。李健吾还以对法国文学的研究见称,先后写下《福楼拜评传》、《司汤达研究》、《莫里哀的喜剧》等专门论著。曾担任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这是一篇独具风格的泰山游记。全文扣住“雨”字,以登山的进程为顺序,描绘了雨中泰山别具情趣的景物,抒发了雨中登山的“独得之乐”,反映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勇于攀登的情怀。在写作上作者采用“移步换景”法,并注意动静结合,为中学生写游记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 阿英   于伶 ☛

李健吾1906—1983

作家、戏剧家、文学批评家、文学翻译家。笔名刘西渭。山西安邑人。1925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1年留学法国。回国后长期从事文学戏剧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心病》,中篇小说《西山之云》,剧作《以身作则》、《这不过是春天》,评论集《李健吾戏剧评论选》、《福楼拜评传》,译著《高尔基戏剧集》、《包法利夫人》等。

李健吾

李健吾1906—1982

现代作家、戏剧家、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原籍山西省运城县人。10岁起在北京求学。1921年入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开始发表小说、剧本。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在西洋文学系学习。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1年赴法国留学,1933年回国。1935年任济南大学教授。抗日战争期间在上海从事进步戏剧运动,是上海剧艺社以及其它剧团的骨干。抗战胜利后,他参与筹建了上海实验戏剧学校,任戏剧文学系主任。解放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还曾担任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法国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李健吾一生创作了近50部剧作。初期写的都是独幕剧,如反映抗日救国的《火线之外》,有反映农村生活的《梁允达》,还有反映革命斗争的如《十三年》等,多数是多幕剧。李健吾的剧作布局严谨、情节紧凑、语言流畅,人物性格鲜明,被称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剧作家。其中《这不过是春天》是其剧作中的代表作。李健吾的小说多取材于父辈革命斗争及城市劳动者的生活,主要作品有中篇《西山之云》、长篇《心病》以及短篇集《使命》、《坛子》等。李健吾还翻译了莫里哀的27部喜剧,《高尔基戏剧集》7册等。此外,他在文学评论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

☚ 赵树理   陈白尘 ☛
李健吾

李健吾1906~1982

现当代剧作家、文艺评论家。生于山西运城一辛亥革命党人家庭。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法国。1933年回国后从事翻译和研究工作。中学时开始发表小说和剧本。10余年间写有《母亲的梦》、《梁允达》等多种剧本及一些小说。代表作《这不过是春天》(1934),以大革命时期的北京为背景,描写警察厅长夫人营救革命者的故事,剧情精练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短篇小说《终南山的传说》曾为鲁迅所称道。1935年以后应聘去上海暨南大学任教,创作《以身作则》、《青春》等喜剧,另著有《咀华集》、《咀华二集》等重要文艺评论集。建国后,主要从事文学翻译、戏剧理论研究与剧评等活动,剧作只有小喜剧《一棍子打出个媳妇》、历史剧《吕雉》等。

☚ 赵树理   李广田 ☛

李健吾1906~1982Li Jianwu

contemporary writer,literary critic and translator. Works: Clouds of West Mountain,This Is Only Spring,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