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何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何林1904—

安徽霍丘人
中共党员。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室主任,中国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民盟中央委员等职。著有《鲁迅论》、《鲁迅〈野草〉注解》、《近二十年来中国文艺思潮论》、《中国新文学史研究》、《关于中国现代文学》、《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杂文》等。
原名:竹年
学名:延寿
号:咋非
笔名:李何林
别名:振发

李何林

李何林教授对鲁迅研究的贡献——为祝贺先生
八十寿辰作
陈鸣树南开学报1984年5期
《李何林选集》自序
我所认识的李何林
李何林
李霁野
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5期
文学报1984年4月12日,新华文摘1984
年6期
李何林自传及著述经历
李何林(李竹年)
自传
普及鲁迅研究工作的热心倡导者——记鲁迅研
究专家李何林
李何林
李立明
李何林
紫兮
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第1辑第106页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113页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下)第176页
北京文艺年鉴(1982)第303页

李何林

文学评论家李何林逝世 人民日报1988年11月12日
我为先生送行——沉痛悼念李何林先生
“泉下故人多”——悼念李何林同志
作家笔名探源:李何林
我的教与学的文学生涯——《李何林文论选》代序
回忆从台湾到华北解放区
李何林谈他的生平经历和文学生涯
台湾生活回忆
李何林同志生平
李 岫
李霁野
国 成等
李何林
李何林
包子衍等整理
李何林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8年11月16日
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2日
陇苗1981年6期
新文学史料1984年2期
新港1984年3期
新文学史料1986年2期
台声1986年4期
新文学史料1989年1期
一个人的学问、信仰和作为——埋在我心中的
李何林先生
王得后杂文界1989年2期
试谈李何林对鲁迅研究的贡献
论何林师的学术人格
周葱秀
田本相
南开学报1989年6期
文艺理论与批评1989年7期

镌刻在心头的形象——李何林老师逝世周年祭
李何林与冯雪峰——文艺思想的知音
感佩与哀思——怀念李何林先生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的开拓者
李何林先生的学术贡献和治学品格
教泽沐南开,风范垂千古——“纪念李何林先生
学术讨论会”综述
刘家鸣
蔡清富
蔡 健
胡炳光
刘家鸣
南凯风
天津文学1989年11期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1期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0年2期
南开学报1990年6期
南开学报1990年6期
南开学报1990年6期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何林在北京逝世李方诗等主编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142页

李何林1904——

曾名延壽、振發、昨非、竹年,安徽霍丘人,1904年1月 (清光緒二十九年) 生。10歲入私塾,兩年後轉入小學。16歲考入阜陽安徽省立第三師範學校。畢業後,考入南京國立東南大學。1926年秋,到武漢參加北伐軍,在武昌南湖學兵團編《學兵日報》。1927年春,調第十一軍第二十五師政治部任宣傳科長,随軍北伐。同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八一南昌起義。失敗後,回霍丘,任高等小學校長。1928年夏,參加家鄉暴動,失敗後避居北平未名社,與黨失去聯繫。1929年夏,到天津女子師範學院教書。後陸續在焦作工學院、太原國民師範學校、太原師範學校、濟南高中、北平中法大學等校教語文。抗戰後去重慶。1940年秋起,先後在雲南、大理、喜州華中大學 (抗戰後從武漢遷來) 中文系教書。1942年夏起,先後在昆明利滇化工廠任秘書,業餘從事文藝活動,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昆明分會領導工作。加入中國民主同盟雲南省組織,任文藝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编輯《雲南日報》文藝週刊和 《雲南晚報》雜文副刊。1946年冬,去臺灣,在臺灣省编譯館世界名著翻譯组工作。1947年二二八起義後,到臺灣大學外文系和中文系任教。1948年4月,離臺灣; 5月入華北解放區,任華北大學國文系主任,7月參加華北人民代表會議。1949年3月,隨校遷到北平; 7月參加全國文藝界第一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全國文協候補理事; 9月調任教育部秘書兼行政處長。一年後改調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任教,兼校内“解放區中學語文教師進修班”主任。1952年秋,任天津南開大學中文系主任。1957年3月,在南開大學重新入黨。曾任天津市作協副主席,文學研究所副所長,民盟天津市委副主委和民盟中央委員,天津市人民代表,第四届全國人民代表等。1976年2月,調北京魯迅博物館任館長,主持编寫《魯迅手稿全集》、《魯迅年譜》、《魯迅研究資料》、《魯迅研究動態》等。並繼續當選為第五届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委員,全國作協理事,魯迅研究學會理事和副會長等。编著有《回憶南昌起義的前後》、《中國文藝論戰》等。

李何林

李何林1904—1988

现代文学史家。原名延寿、昨非等。安徽霍邱人。1924年考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后在天津女子师院、中法大学、解放区华北大学等校任教,并从事鲁迅和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1949年加入中国作协。新中国成立后任教育部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1977年后任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协理事、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等。主要著作有《近二十年来中国文艺思潮论》《中国新文学史研究》《关于中国现代文学》《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杂文》《鲁迅〈野草〉注解》等。另有主编的《鲁迅大辞典》《鲁迅年谱》等多种。有《李何林选集》《李何林文论选》。

☚ 朱湘   罗念生 ☛
李何林

222 李何林1904—1988

中国现代文学和鲁迅研究家。原名李竹年,李昨非。安徽省霍丘县人。先后在安徽第三师范、南京东南大学读书。1926年参加北伐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曾在天津女子师院、中法大学、台湾大学、解放区的华北大学等学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南开大学任中文系主任、教授达24年。后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鲁迅研究室主任,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等职。是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民盟中央委员。他30年代末就着手中国现代文学史和鲁迅研究,主要著作有《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中国新文学史研究》、《鲁迅〈野草〉讲解》等,还编过《中国文艺论战》、《鲁迅论》;主编过《鲁迅大辞典》、《鲁迅年谱》、《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文库》等。

☚ 丁玲   戴望舒 ☛
李何林

李何林1904~1988

曾用名延寿、振发、昨非、竹年。1920年入阜阳省立第三师范,后肄业于东南大学农学院。1926年参加北伐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回家乡。1928年参加县委组织的“文字暴动”,后辗转赴北京,参加未名社。1929年起,先后在天津女子师院、焦作工学院、中法大学、华中大学、台湾大学、华北大学等处任教。建国后,历任教育部秘书处长、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等,为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并任鲁迅博物馆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鲁迅研究学会副会长。主编《鲁迅手稿全集》、《鲁迅年谱》、《鲁迅研究资料》、《鲁迅研究动态》等。著作另有《中国文艺论线》 、《鲁迅论》、《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鲁迅的生平和杂文》、《鲁迅<野草>注解》、《李何林选集》。

☚ 王冶秋   台静农 ☛
李何林

李何林1904—1988

原名竹来,昨非。霍邱人。1924年考入南京大学。1926年参加北伐军,任第十一军二十五师政治部宣传科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南昌起义和霍邱暴动,失败后避居北京,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后相继在天津女子师范学校、焦作工学院、中法大学、华中大学、台湾大学、华北大学任教。1949年后,任教育部秘书长兼行政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南开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著有《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鲁迅论》等。

☚ 方启坤   刘和珍 ☛
0000086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9: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