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仲文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仲文女 李仲文女东晋志怪小说。陶潜撰。原载《搜神后记》卷四。《法苑珠林》卷九十二、《太平御览》卷八八七皆录载。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皆选录。作品叙写武都太守李仲文之女和后太守之子相爱故事。李仲文之女早死,葬在郡城北边。后任太守张世之之子子长在官舍夜梦一颇有姿色的女子,言说自己乃前任太守之女,不幸夭亡,乘此再生之日,特来相会。连续五六夜都做同样的梦。忽然有一天,梦中女子打扮得十分漂亮,白昼又来相见,他们就结为夫妻。同床共寝之后,衣服留有污渍,就像处女第一次行房那样,后李仲文派婢女祭扫女儿坟茔,顺便拜访和问候张世之的夫人。婢女进了宿舍见到死去的小姐的一只鞋子在张床下,就拾了起来,拿回家交给李仲文。李惊愕之余,质问张家。当子长详述经过之后,仲文、世之均感离奇,便掘坟开棺,一看,见女尸骨已生肌肉,姿颜如生,右脚着鞋,左脚无有。从此,女郎终于又死了,肌肉也腐烂而不能再生了。次夜女郎又来对子长说,由于她俩感情和谐,快乐得忘了鞋子,以致事情败露,难以再生,遂涕泣而别。这篇小说以奇幻的形式,曲折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对自由婚恋的憧憬和向往。尸体长肉变成人,爱情可以使人死而复生,显然这类情节出于作者的浪漫主义想象。在封建社会里,由于礼教的束缚,男女恋爱不得自由。这种突出爱情巨大力量的幻想,有其现实土壤和进步意义。小说主人公李仲文之女,年轻美貌,又是太守之女,可享荣华富贵;不幸的是,她十八岁就夭折了,从未享受过爱情婚姻的幸福。尽管如此,她那不死的魂灵充溢着青春的活力,向往着美好的婚姻爱情,她要冲破一切束缚去争取,就连阳间、阴府的界限也要打破,于是魂化原形,主动向子长求爱,表白爱情。她的爱并不是随便轻率地给予男方的,而是“心相爱乐”,即以感情为基础的。当她将要更生之时,两家家长发棺开视,使之不能复生,这一对恋人被活活拆散,酿成悲剧。对此,李女控诉说:“夫妇情至谓谐者,而无状忘履,致觉露,不得复生。万恨之心,当复何言!”这是对封建家长制的血泪控诉,也是她情意绵绵,不忘夫妻情谊的体现。作品构设神妙难测的幻想,处处见奇,以奇制胜。亡女夜访,托梦于张,而为一奇;又于白昼现身,且衣服熏香殊绝,此是二奇;他们结为夫妻,本是人鬼交媾,但“寝息,衣皆有污,如处女焉”,这则是三奇;不料“情至”生悲,他们的好事终被“觉露”,发棺视察时,“女体已生肉,姿颜如故”,果真是李女正在复生,自开棺之时,遂死肉烂。这是四奇。李女永无复生之日,故事当该结束,但李女又托梦于子长,叙罢“万恨之心”后,涕泣而别。这最后一奇,给这一人鬼爱情赋予了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就这样,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在奇情奇事迭生的情节叙述中,完成了曲折揭露“封建礼教使男女恋爱不得自由”的主题。六朝志怪单记冥合事甚伙,《钟繇》、《紫玉》、《谈生》、《卢充》皆是;开棺复生事亦甚多,如《博物志·汉冢宫人》、《搜神记·河间女子》、《孔氏志怪·干莹婢》等。至冥合而又记复生,《搜神后记》此文及《徐玄方女》则为较早之传说。以后此类异闻渐多,如唐戴孚《广异记》载“刘长史亡女”,宋郭彖《暌车志》载《徇娘》等即是此类故事。明汤显祖《牡丹亭》传奇,写柳梦梅与杜丽娘先幽媾而后开棺丽娘复生事,其关目全似《李仲文女》事。《情史》卷十三亦采载此故事。 ☚ 阴吏受贿 白水素女 ☛ 李仲文女 李仲文女中国古代神话。《学津讨原》本卷四:“晋时,武都太守李仲文在郡丧女,年十八,权假葬郡城北。有张世之代为郡。世之男字子长,年二十,侍从在廨中。夜梦一女,年可十七八,颜色不常,自言前府君女,不幸早亡,会今当更生,心相爱乐,故来相就。如此五六夕。忽然昼见,衣服熏香殊绝,遂为夫妻,寝息,衣皆有污,为处女焉。 ☚ 李夫人 苏琼 ☛ 李仲文女·陶潜· 〔选自《搜神后记》〕 《李仲文女》故事短小,全篇不足四百字,故事情节曲折逶迤,别具特色。 小说开始的叙述,作者采用写这类故事通常所用的手法,先交待了人物与事情的缘起,随之便是阳间男子夜梦亡女,亡女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与爱慕之情,于是男女相约继而相会结良缘。但故事情节继续发展,却徒生波澜。先是李仲文妻在张子长处发现亡女的一只鞋,接着李、张二人询问张子长,得知事情本末,但都惊奇、怀疑,于是“发棺视之”,终于酿成悲剧。 中国的古典小说有个传统,就是讲究蜿蜒曲折之美。金圣叹在评批《西厢记》、脂砚斋在评批《红楼梦》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文章之妙无过曲折”,“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等,都强调小说、戏剧的情节之妙,在于宜曲不宜直。《李仲文女》由于故事结局的需要,造成了曲折的故事情节,给人以出乎意料的艺术感受。 在设计曲折情节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亡女之履,以此为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与契机,使悲剧的酿成,合乎情理,毫无牵强、斧凿之痕。 由于这篇微型小说构思巧妙,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完整,因此,汤显祖在创作《牡丹亭》时,亦曾吸取了这篇小说的故事为素材,并借鉴了其艺术手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