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亨711—762

即唐肃宗,明皇(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初名嗣升,封陕王。开元十五年(727)更名浚,徙封忠王。七年后又更名玛,第二年立为太子。后又更名绍,天宝三载(744)乃更名亨。明皇李隆基因“安史之乱”,逃往成都,李亨于天宝十五载(756)即位于灵武。宝应元年(762)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死张后,拥立太子李豫(即后来的代宗),他惊忧而死。在位七年。《全唐诗》存诗四首。

李亨711—762

唐朝皇帝。即唐肃宗。玄宗第三子。初名嗣昇,封陕王。开元四年(716年),五岁拜安西大都护、河西四镇诸蕃落大使。十五年,封忠王,改名浚,领朔方大使、单于大都护。十八年,奚、契丹犯塞,以为河北道元帅,统八总管兵讨之。二十年,诸将大破奚、契丹,以其遥统之功,加司徒。改名玙。二十六年,立为皇太子,改名绍。安禄山反,玄宗奔蜀,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西),六军不发,诛杨国忠兄妹,父老请留讨安禄山。因与玄宗分兵赴灵武,即皇帝位。为收复长安、洛阳,平定安史之乱,遣使求援回纥。并与回纥相约:“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至德二年(757年)秋,唐大将郭子仪等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他不信任诸将,任宦官为观军容使,使宦官权势进一步扩大。宝应元年(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死张良娣,他在病中惊吓而死。

李亨711—762

即唐肃宗,756至761年在位。唐玄宗第三子,开元二十六年(738)立为皇太子。天宝十五年(756)安史叛军攻占潼关,他随玄宗仓皇西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境),与玄宗分手,北上灵武即皇帝位,遥尊玄宗为太上皇。至德二年(757),郭子仪帅众与回纥军收复长安、洛阳。三年,迎玄宗归长安。在位期间,宠信张皇后,纵其干预政事;又信用宦官李辅国等,使之操纵军政大权,遂致宦官势力日益嚣张。宝应元年(762),李辅国、程元振发动事变,杀死张皇后和越王係等,拥立太子李豫,他惊忧而死。

李亨711~762

唐肃宗。玄宗第三子。初名嗣昇,封陕王。开元四年(716年) 5岁拜安西大都护、河西四镇诸蕃落大使。二十六年,立为皇太子,改名绍。安禄山反,因与玄宗分兵赴灵武,即皇帝位。他不信任诸将,任宦官为观军容使,使宦官权势进一步扩大。宝应元年(762年),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死张良娣,他在病中惊吓而死。

李亨

见“唐肃宗”。

李亨711—762

即唐肃宗。唐代皇帝。玄宗第三子。公元756—761年在位。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 安史之乱第二年,玄宗在逃往四川途中,他即位于灵武。在位时,为平定藩镇叛乱,许以高价借回纥兵,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秋,用大将郭子仪率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他用宦官为观军容使,使宦官势力扩大。宝应元年(公元762年) , 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即代宗),他忧惊而死。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