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权德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权德舆

权德舆761—818

字载之,排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徙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淮南黜陟使韩洄辟为从事。历杜佑、包佶、李兼从事。贞元八年(792),征拜太常博士。转左补阙。迁起居舍人,兼知制诰,转驾部员外郎、司勋郎中,职如旧。贞元十五年,进中书舍人。历礼部、户部、吏部、兵部侍郎。宪宗元和五年(810),拜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历礼部尚书、东都留守、刑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等职。元和十三年,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赠左仆射,谥文。德舆工文善诗,其文“雅正赡缛”(《新唐书》本传)。严羽称其诗“却有绝似盛唐者”(《沧浪诗话·诗评》)。徐献忠《唐诗品》称“贞元后,近体既繁,古声渐杳。权相诗先气格而后词藻,然风候既至,藻亦自丰。其在开元名手,亦堂奥之间”(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七引)。著述甚富,多已不传。《全唐诗》存诗十卷,《全唐诗补逸》补诗一首,《全唐诗续补遗》补诗九首及断句三联,《全唐诗续拾》补诗二首。《旧唐书》卷一四八、《新唐书》卷一六五有传。事迹又见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唐诗纪事》卷三二、《唐才子传》卷五等。

☚ 柳中庸   羊士谔 ☛

权德舆759—818

字载之。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人,后迁居润州丹徒(今属江苏)。唐代文学家。初为河南幕府从事,累迁监察御史。贞元八年召为太常博士,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后历任礼部、兵部、吏部侍郎,太子宾客,太常卿等。元和五年任宰相,后出为东都留守,官终山南西道节度使。谥为“文”。有《权载之文集》五十卷。《全唐诗》编其诗十卷,《全唐文》编其文二十七卷。
索引:权德舆,载之,文公。

权德舆

德舆,字载之,元和中为相。其文雅正赡缛,动止无外饰,其酝藉风流,自然可慕。(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一)

德舆在唐不以诗名,然词亦雅畅。(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

权德舆之诗却有绝似盛唐者。(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

权德舆或有似韦苏州、刘长卿处。(同上)

德舆能赋诗,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积思经术,无不贯综,手不释卷。(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

权公幼有令度,神情超越,遂专词艺,为时所慕。贞元以后,近体既繁,古声渐杳,公乃独专其美,取隆高代。五言近体亦先气格而后词藻。然气候既至,藻亦自丰,其在开元名手,亦堂奥之间者也。(徐献忠《唐诗品》)

五言古虽不甚工,然杂用律体者少,中有四五篇气格绝类盛唐。七言古语虽绮艳,而格亦不卑。律诗五言声气实胜,而七言则未为工。(许学夷《诗源辩体》 卷二二)

元和诗响,不振已极,唯权文公乃颇见初唐遗构,亦一奇也。(毛先舒 《诗辩坻》)

权文公以文章名世,而诗多丰缛修整,无可动人。惟《敷水驿》一绝:“空见水名敷,秦楼昔事无。临风驻征骑,聊复捋髭”, 颇有风趣。《清明弋阳》云:“自叹清明在远方, 桐花覆水葛溪长。家人定是持薪火,点作孤灯照洞房”,亦清婉有致。此种甚少也。权公《危语》诗“被病独行逢乳虎,狂风骇浪失棹橹。举人看榜闻晓鼓,孱夫孽子遇妒母”,皆有矛头淅米之意,然无如“举人看榜”一语之妙,身历其境者当知之也。(郭麐 《灵芬馆诗话》卷一)

其源出于陆韩卿,而远祖嵇叔夜,风流典赡,累在才多,下笔不休,取评冗散。乃如“浩歌坐虚室,庭树生凉风”,亦自工意发端,通体神远。律裁清稳,七言绮丽。离合、建徐,称名六府; 梁陈小体,亦拟简文,而艳炼不如也。(宋育仁《三唐诗品》)

权德舆759—818

字载之,秦州明阳(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人,权皋之子。四岁时即能做诗。十五岁已写文章数百篇,编为《童蒙集》十卷,名声日盛。初为河南黜陟使韩洄从事,贞元八年(792)召为太常博士,转左补阙,进中书舍人,兼知制诰。贞元十八(802)年,任礼部侍郎,曾三掌礼部贡举。宪宗时,历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太子宾客,太常卿等职。元和五年(810),升任宰相。元和八年(813)罢相,出为东都留守,官终山南西道节度使。他工诗善文,时人尊为宗匠。王侯将相及当时名人碑铭墓志,多出其手。《全唐诗》编其诗为十卷。

权德舆

权德舆759—818

唐代辞赋家。新、旧《唐书》有传。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未冠,以文章称。韩洄辟为幕府,复从江西观察使李兼府为判官。贞元八年(792)迁起居舍人,兼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元和(806—820)初,历兵部尚书,坐累,徙太子宾客,不久复前官。从太常卿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吉甫自扬州再入相,宪宗又用李绛,德舆以循默罢相,元和十一年(816)以检校吏部尚书出镇兴元,十三年(818)卒。述作特盛,而以铭纪为多,文辞雅正弘博。其赋作今存《伤驯鸟赋》、《洞庭春溜满赋》、《行舟逗远树赋》,都写得婉转有致,富于才情;后两篇系送别之作,在唐赋作中似不多见。有《权载之集》。

☚ 达奚珣   吕大钧 ☛

权德舆759—818

唐秦州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字载之。初辟使府,德宗闻其才,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迁起居舍人,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户、兵、吏部侍郎,累上书直言,多被采纳。自贞元十八年(802)至二十一年,三次司礼部贡举,致力于为时求人,抑浮华,择才艺,在高郢调整进士录取标准的基础上,做到了完全以对策好坏作为进士录取的主要标准,所选士后多为公卿、宰相。元和五年(810),拜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为政宽和,知人善任。一生好学,手不释卷。有《权文公集》传世。

权德舆

权德舆759—818

唐大臣。字载之,天水略阳 (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人。少以文章著称儒间,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贞元八年(792 ),迁起居舍人。德舆善辩论,累上书开陈古今本末,其言多切中时弊。宪宗元和初,历任兵部侍郎,迁太常卿,转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坐事贬官留守东都。后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不久因病乞还,卒于道。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文。《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童蒙集》10卷,文集50卷,《制集》50卷。今存清人编《权载之文集》50卷。《全唐文》编其文为27卷; 《全唐诗》编其诗为10卷。

☚ 李晟   史大奈 ☛
权德舆

权德舆759——818

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自幼以文章闻名。德宗时召为太常博士。进中书舍人,知礼部贡举,后拜侍郎。宪宗元和五年(810)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八年拜相。复守本官,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十三年(818)以病乞还,卒谥文。权德舆博览群书,著述特盛,能赋诗,工古调,乐府多情致。文章儒雅含蓄而又气势恢宏,独具一格。有《权载之文集》50卷。

☚ 欧阳詹   裴度 ☛
权德舆

权德舆(759—818 年)

字载之,唐天水略阳县第七沟(今秦安县王尹乡)人。其家世源远,自十二世祖前秦仆射安邱公权翼以来,数代为宦。父亲权皋,曾为安禄山的幕僚,“安史之乱”爆发前,当机立断,以逃离叛逆的义勇行为而受到时人的称赞。权德舆自幼聪明好学, “三岁知辨四声,四岁能为诗”。15 岁即著文数百篇,声名远扬。曾任江西观察使兼判官,迁监察御史。贞元八年(792 年),杜佑、裴胄推荐其为太常博士,“朝士以得人相爱”,转左补阙。当时关东、淮南、浙西 20 余州县发生大水,毁坏良田和房屋,他立即建议德宗皇帝派遣能干的使臣赶赴灾区,救济灾民。贞元十年(794 年),权德舆转起居舍人。贞元十八年(802 年),任中书舍人典贡士,后拜礼部侍郎,转兵、户、吏三曹侍郎、太子宾客,迁太常卿。此期间,大力选拔人才,主张“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曾三次典士举,凡“举士于公者,其言可信,不以其人布衣不用;既不可信,虽大官势人交言,一不以缀意”。他发现和造就了不少有用人才。在治理国家方面,权德舆主张德治和法治并用,对有不法行为的贪官污吏坚决严惩。始终认为“民为邦本”, “天下理在百姓安,百姓安在赋税减,赋税减在经费省”。对人民的疾苦,倍加关注。贞元十九年(803 年),自春至夏及秋,关中大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而德宗反祈于宗庙,祷于天地,忙于求雨而滴雨未降。权德舆见此情景,十分焦灼,大声疾呼,再次向德宗建议,下诏各县裁留经费,把节约下来的钱物救济灾民,免除当年租赋及往年负欠,以便百姓重建家园。并谴责了当时“四方守宦,锐于上献”,剥削百姓的卑劣行为。元和五年(810 年),权德舆以“陈说谋略多中”,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朝政。元和八年(813 年),权德舆被免去宰相职务,以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复授刑部尚书,出镇山南西道节度使,后因病求还,卒于途中。赠左仆射,谥曰“文”。韩愈在墓志铭中称赞“人所惮为,公勇为之;人所竟驰,公绝不窥”。著有《权载之文集》50 卷。

☚ 赵昌   李训 ☛
权德舆

权德舆758~818

字载之,秦州略阳(今秦安东北)人。出身仕宦家族。自幼聪明好学,少能赋诗, 以孝闻。15岁, 已著文数百篇, 编为 《童蒙集》10卷, 名声日著。韩洄辟为从事, 试秘书省校书郎。唐贞元初,任江西观察使判官,迁监察御史,后历太常博士,转左补阙、起居舍人,兼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兵部、吏部侍郎, 迁太常卿。元和五年(810年),“以陈说谋略多中”,拜礼部尚书、平章事,与李藩同任宰相。元和八年 (813年), 免相, 以检校吏部尚书留守东都,后拜太常卿,改刑部尚书。刚正不阿、秉公持正, 两次上疏反对裴延龄任度支要职,反对佞臣王锷出任宰相。“举贤选能”,受到士林极高推重。主张治理国家德、法兼用。提倡文学“有补于时”。关心人民疾苦。元和十三年(818年),因病准许回长安, 卒于道。赠左仆射, 谥曰 “文”。有《权载之文集》 50卷。

☚ 李益   乌重胤 ☛

权德舆759~818Quan Deyu

man of letters of the Tang Dynasty,also called Quan Zaizhi. Works:Collected Works of Quan Zaizhi,etc.

权德舆759—818

唐代大臣。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以文章进身,至十五岁时,已为文数百篇。德宗时,官历江西观察使判官、监察御史、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居中书门下八年,独掌诏诰数年。所举士为公卿、宰相者相继、号为得人。元和五年(810)拜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常上疏指斥贪佞,请减免赋税、裁抑藩镇。元和十一年,以检校吏部尚书出任山南西道 (今陕西汉中) 节度使。

权德舆759—818

唐大臣。字载之。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少时以文章称诸儒间。德宗闻其才,召为左补阙,知制浩。宪宗时,累升至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他反对横征暴敛,以宽和著称。其文风流蕴藉,自然可慕。有《权文公集》。

权德舆759—818

字载之。唐天水略阳(甘肃秦安东北)人。少以善为文著称,德宗时历任左补阙、中书舍人、知制诰等,对时政多所陈正。后为礼部侍郎,掌贡士,号为得人。宪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有《权载之文集》传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3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