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杂言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杂言诗

杂言诗

诗中句子长短间杂,字数不一,最短一字,最长有达十字以上者,一般以三、四、五、七字为多。产生甚早,《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中均有此体,为唐以后歌行所常用。

☚ 七言诗   杂体诗 ☛
杂言诗

杂言诗

古体诗中的一种。篇幅不限,字数不拘,往往以长短不齐之句式相间使用,少则一字,多则十数字。《沧浪诗话》称为“杂言”。明徐师曾《文体明辨·序目》云:“杂言古诗。按古诗自四五七言之外,又有杂言,大略与乐府歌行相似而其名不同,故别列为一类,以继七言古诗之后,庶学者知所辨焉。”这种诗歌形式比较自由,句可长短,韵可变换,篇可大小,诗人可以根据抒情达意的需要,交叉使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等句式。如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兵车行》等。此体唐以前罕见,唐以后诗人所作古题乐府及长篇歌行,往往采用此种形式。

☚ 九言诗   半五六言体 ☛
杂言诗

杂言诗

诗体名。一种篇幅不限、句式长短不一的古体诗。由于其形式较为自由、灵活,利于不受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杂言诗最早出于两汉乐府歌辞,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有一字,长句达九、十字以上,不过,一般以三、四、五、七言相间杂者为多。句式变换、用韵均较自由,甚而还夹用少量散文句式。如汉乐府的 《东门行》、《孤儿行》、《妇病行》等。后人写作古题乐府和长篇歌行体,一般亦采用杂言体形式,如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 《兵车行》等。

☚ 乐府诗体   杂体诗 ☛

杂言诗

长短句间杂的一种古体诗。起源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规则,最短一字,最长可达九、十字以上。一般以三、四、五、七字为多。李白《蜀道难》、《将进酒》、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属杂言诗。

杂言诗

杂言诗

长短句间杂的一种古体诗。起源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一字,长句可达九、十字以上。一般以三、四、五、七字为多。李白《蜀道难》、《将进酒》、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属杂言诗。

☚ 拗体   神智体 ☛
杂言诗

杂言诗

长短句夹杂在一起的诗,也称为“长短诗”。诗句的字数从三字到十一字不等。主要形式有五七杂言(即五言句与七言句夹杂,下同)、三七杂言、三五七杂言、错综杂言(除七言、五言、三言外,还夹有四言、六言或八、九言以上的句子)等。在归类上,杂言诗仍统属于七言诗。杂言诗在唐宋时属于古体诗。

☚ 四言诗   杂体诗 ☛
杂言诗

247 杂言诗

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长短间杂,最短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杂者为多。

☚ 七言诗   古体诗 ☛
杂言诗

杂言诗zayanshi

古代诗体名。特点是句式长短不齐,篇中句数不限。最早见于先秦,《诗经》中的《伐檀》就是一首杂言诗。这种诗体在汉乐府民歌中大量出现,代表作如《战城南》、《有所思》、《孤儿行》等。其句中字数从一字到九、十字不等,可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灵活变化句式和韵脚,杂以散文句法,形式灵活自由。后代诗人往往学习这种形式进行创作,著名作品有李白《蜀道难》、杜甫《兵车行》、欧阳修《食糟民》等。

☚ 四言诗   五言诗 ☛
杂言诗

杂言诗

诗体名。古代诗的一种。诗的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的为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杂者为多。杂言诗最早见于《诗经》,《楚辞》也是杂言诗。对于这类杂言诗,不管诗句多少,句式长短,一般都称为古风、古诗或古体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杂言。”徐师曾《文体明辨序目》: “杂言古诗。按古诗自四、五、七言之外,又有杂言,大约与乐府歌行相似而其名不同,故别列为一体,以继七言古诗之后,庶学者知所辨焉。”

☚ 神话   四言诗 ☛

杂言诗

诗体。最初出于两汉乐府,是古体诗的一种。每句字数不一,长短相杂,以三、四、五、七字相间杂者为多。句式变换及用韵都很自由,有时还可夹用少数散文句式。

杂言诗

杂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源于两汉乐府歌辞。句子长短不齐,形式较为自由。一般以三、四、五、七字句相间杂者为多。用韵也较自由,有时韵散夹杂,不拘一格。后世文人也多用杂言诗体写作古题乐府,及由古乐府变化而来的长篇歌行。如唐代杜甫的 《兵车行》,李白的 《蜀道难》 等。

☚ 七言诗   乐府诗体 ☛
0000619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