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顶红二2024名鹤。西南官话。云南。清阮元《揅经室诗》注:「鹤,滇人呼之曰~。」   朱顶红amaryllis;barackslilyHippeastrumvittatum (Amaryllis vittata),别名柱顶红、华胄兰、孤挺花、百子莲。石蒜科孤挺花属多年生具鳞茎的草本植物。鳞茎肥大近球形,径5~7.5cm,外皮黄褐色或淡绿色,因花色而异。叶两侧对生,宽带形,先端稍尖,6~8枚,花后伸长。总花梗中空,高出叶片,被有白粉,着花1~4朵;花形似喇叭,花期由冬末至春天,有时可延至初夏。蒴果球形,果熟期秋季。现代栽培品种主要为杂交大花种,花色有白、淡红、玫红、橙红、大红或具各种条纹,大花品种花径达22cm以上。 原产南美巴西。1920年美国育出了珍贵的纯白色品种。荷兰和日本也在育种工作中取得很大成绩。朱顶红的园艺品种较多。另有原产秘鲁安底斯山地的朱顶红花,1769年传入欧洲;原产南非好望角的孤挺花,于1633年传入欧洲。现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生长期喜温暖湿润,生长适温为18~25℃,需肥料充足,阳光不宜过于强烈,怕涝,忌酷热,需置荫棚下。冬季休眠期要求冷凉干燥环境,以10~12℃为宜,不可低于5℃。宜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 用播种、分球、切割鳞茎、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朱顶红易结实,花期可行人工授粉,2个月后种子成熟,每 一蒴果约有种子100粒左右。采后即播,发芽率高。播后置半阴处,并保持湿润及15~18℃的温度,半个月即可发芽。如温度达18~20℃,经10天发芽。种子繁殖需3~4年开花。分球繁殖于3~4月份进行,将母球周围的小球取下栽植,栽种时应将小鳞茎顶部露出土面。云南地区全年在露地栽培。华东一带需覆盖防寒露地过冬。而华北地区需入温室过冬,于10月下旬挖出鳞茎,直接上盆或干燥贮藏,翌年4月上盆或栽于露地。分球法繁殖需经2年方可开花。分割鳞茎法可获得大量子球。一般于7~8月份进行。将母球纵切成块,用利刀切分鳞片,外层以2片为一个插穗,内层以3片为1个插穗,均需带有部分茎盘。直径6cm以上的鳞茎,可分成20个以上的插穗。斜向插入泥炭与砂混合的床土中,加少许草木灰使呈碱性(pH值8)。保持27~30℃的高温及适当的湿度,约1个半月,鳞片间可产生1~2个小鳞茎,下部生根。再经2~3年即可培育成开花的鳞茎。 春季地栽鳞茎时,应使叶片呈东西向伸展,叶面受光均匀。栽植深度以露出鳞茎顶部为宜。5~6月份即可开花。暖地每2~3年重栽一次,冷地5月进行换盆。花期应充分灌水,花后追肥;炎夏季节置半阴处。8月后生长逐渐停止,供水量应渐减至停止。冬季保持干燥,温度应保持在10~12℃,使充分休眠。 11月花芽形成后,12月将健壮鳞茎上盆,室温逐步提高至20~25℃,并保持湿润环境,2月下旬至3月下旬即可开花。花后逐步减少浇水,或将鳞茎脱盆,置室内北面架下,迫使其休眠,至12月份上盆,入低温室栽培,可延至5月份开花。 病害有赤斑病(Stagonospora curtisii),为害叶、花、花葶及鳞茎,发生圆形或纺锤形赤褐色病斑,尤以秋季为重。应摘除病叶;栽球前用0.5%福尔马林溶液浸2小时,春季喷波尔多液预防。虫害有红蜘蛛。喷90%杀虫醚粉剂1000倍液即可。 朱顶红花大色美,花形亦佳,除暖地可地栽布置花坛、花境外,一般用于盆栽赏花及切花。 同属主要种有:孤挺花(H. paniceum),株高30~60cm,叶带形,花葶长于叶片,实心。伞形花序着花6~12朵,漏斗形,花色淡红带深红色斑纹,具芳香,花期初秋。原产南非好望角。网纹孤挺花(H.reticula-tum),鳞茎中等大小,叶片与花葶同时抽生。花色鲜紫红,花期9~12月份。原产巴西南部。王孤挺花(H.reginae),又称短筒孤挺花。株高30~50cm,鳞状茎大型,花色鲜红,花期冬春。原产墨西哥、西印度群岛至南美。有重瓣品种。 朱顶红barbadoslilyHippeastrum vittatum Herb.,石蒜科,朱顶红属。原产秘鲁。世界各地栽培很盛。有皮鳞茎球形。叶长带形,与花同时或花后抽出。花葶粗壮中空,高于叶丛,顶端着生4~6朵花。花大,漏斗状,两两对生,红色带白条纹;花柱与花被等长或伸出。花期5~6月。蒴果。种子扁平。2n=44。性喜温暖湿润、夏季凉爽气候,稍耐寒。宜植于阳光不过于强烈的肥沃砂质土中。分球或播种繁殖,实生苗3~4年开花。植球宜浅,勿使球顶部埋入土中。生长期需肥较多。地上叶丛枯死后可覆土或掘起贮藏越冬。 
朱顶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