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朱震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朱震亨【同义】总目录


朱震亨丹溪

朱震亨1281~1358

元代著名医学家。字彦修,又称丹溪。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三十岁后才开始学医。他遍走江苏、浙江、安徽各地访求名医,后从罗知悌学医。认真钻研《内经》等古医书,学术上受到刘完素、李杲等影响较大,并对刘完素火热学说有进一步发展,倡“阳有余阴不足”论。根据《内经》论证“相火”有常有变,认为人体有赖于“相火”以温养脏腑和推动功能活动,但“相火”易于妄动,一旦相火妄动就会耗伤精血发生病变。在养生方面,主张节制食欲,色欲,以保养阴分。临床治疗上主张滋阴降火,善用滋阴降火药,后世称其学术派别为养阴派(或滋阴派)。他所创用的越鞠丸、大补阴丸、琼玉膏等至今仍为常用方剂。主张临证时要灵活用药,反对当时一些医家忽视辨证,机械地搬用《局方》和滥用辛燥药的做法。著有《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等书。他的学说不仅在国内受医者推重,对国外(如日本等国)也有较大影响。

朱震亨

(1281~1358)著名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字彦修。元代婺之义乌(浙江金华义乌县)人。世居丹溪,学者们尊之为丹溪翁,后人称其为朱丹溪。享年78岁。丹溪三十岁始读《素问》,曾在罗知悌门下学医,并受到刘完素、张从正、王好古、李杲等医家著述的影响。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丹溪最重要的学术成就是在江南地土卑弱,湿热相火为病最多的情况下,提出了相火的根源是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思想。从而成为医学史上养阴派的倡导者。他根据多年行医的经验,总结出许多独创的见解,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例如他以气、血、痰、郁为纲,以六气致病为目,从而分辨标本先后、地土方宜来审病求因等。总之,丹溪学术思想的特点是: 探讨了相火对人体的重要性和相火妄动的危害性; 在相火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阳有余,阴不足的学说,强调了养阴的重要性,启发了后世的温病学派;提出了辨证的新纲目。

朱震亨

054 朱震亨1281—1358

元代医学家。字彦修,号丹溪,金华(今浙江义乌)人。早年习儒,攻读理学,曾见亲属数人因药误而死,便于30岁弃儒学医,苦读医书。44岁拜名医罗知悌为师,研习医理,造诣很深,成为著名医家。他有很好的医德,对病人不顾路途遥远,有求必医。救治危重病人不避风雪,不计报酬,自己却布衣素食,生活清苦,深受群众爱戴。在治疗方法上他广取各家之长,敢于创新,对气、血、痰、郁诸证治疗卓有成效。学术上他是滋阴学说的倡导者,提出“相火论”,认为相火妄动则生病,治疗上主张滋阴降火。提倡养生节欲,认为人体气常有余,血常不足,节饮食戒色欲,能防病延年。主张“因病以制方”,反对拘泥于“局方”,被称为“金元四大家”之一。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丰富了祖国医学理论。其弟子较多,如王履、戴元礼对医学都有贡献,形成丹溪学派。15世纪日本曾成立“丹溪学社”,倡导朱氏学说。日本医史学家三木荣把朱氏称为世界四大名医之一。

☚ 危亦林   葛乾孙 ☛

朱震亨1281--1358zhū zhèn hēng

《本草纲目》序例第1卷历代诸家本草(230)。人名。元代著名医学家。字彦修。金华(今浙江义乌县)人。世居丹溪,故人称丹溪翁或朱丹溪。初业儒,从许谦习性理之学。因母病脾,众医束手 ,遂志于医。先从罗知悌学医,后又受刘完素、张从正、王好古、李杲等医家影响,医名闻于四方,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派”代表人物。著述颇多,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玄》(经戴思恭校补)等书。

朱震亨(1281—1358)zhūzhènhēng

著名医学家, 金元四大家之一。字彦修。金华(浙江义乌) 人。世居丹溪,故又称丹溪翁或朱丹溪。30岁始读《素问》, 曾从罗知悌学医, 并受到刘完素、张从正、王好古、李杲等医家著述的影响。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根据江南土地卑湿等条件, 以及当时滥用《局方》辛燥之剂的弊病, 反对机械搬用《局方》。提出“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之说,主张保存阴精, 勿妄动相火, 是养阴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学说对杂病和温病学派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朱震亨

朱震亨1281—1358

元杰出医学家。字彦修,号丹溪。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初从许谦学理学,后从罗知悌学医,并受到刘完素、张从正、王好古、李杲等医家著述的影响。见到当时固执“局方”之误,著《局方发挥》,以阐明古方之局限性。又著《格致余论》,主张人体每由“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而得病。主张保存阴精,勿妄动相火,是养阴派的代表人物。

朱震亨1281—1358

金、元四大医学家之一。字产修,号丹溪,浙江义乌人。刘完素三传弟子,旁通张从正,李杲之学。他结合三家学说倡泻火养阴之法,认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主张以补阴为主,多用滋阴降火之剂。要“因病制方”,灵活用药,反对泥守“局方”的风气。他创制的“越鞠丸”、“大补阴丸”、“琼玉膏”等,至今仍为中医常用方剂。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金匮钩元》、《伤寒辨疑》、《本草衍义补遗》、《外科精要》等。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