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伊朗巴布教起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伊朗巴布教起义 1848—1852年伊朗人民反封建反殖民主义的起义。 因领导人阿里·穆罕默德于1844年自称巴布(意为“门”),故名。伊朗原是封建专制国家,19世纪中叶沦为英、法、俄的半殖民地。通过不平等条约,英国在伊朗取得购买土地、开办工厂、免除进口税、自由贸易和在波斯湾建筑商馆特权。 法国取得领事裁判权。俄国侵占了格鲁吉亚、北高加索、北阿塞拜疆等大片土地,取得领事裁判权、自由贸易权等。不平等条约给伊朗人民带来空前的灾难,1829—1847年德黑兰、伊斯发罕等地爆发了农民、手工业者、小商人参加的起义,成为巴布教徒起义的先声。 1847年巴布自称马赫迪教长,宣称要建立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王国。在“正义的王国”里,平民将上升为主人,废除封建特权和私有制,实行男女平等,巴布教的宣传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队伍迅速扩大。 10月聚集在马赞德兰省巴尔福鲁什市的教徒首先发动武装起义,击溃当地驻军,建立起根据地,大大推动了各地巴布教徒运动。1849年2月伊朗有巴布教徒十余万人。 统治者进行镇压失败后,就以保全生命、给予自由等口号诱骗起义者放下武器,随即进行大屠杀。1850年巴布教徒分别在赞兼、亚兹德、尼里兹等城市举行武装起义,终因力量分散和缺乏斗争经验而遭到镇压,无数教徒惨遭杀害。 巴布教徒起义震撼了伊朗封建制度,打击了外国殖民侵略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