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大民族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大民族主义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具体表现。主要特征:宣扬大民族的优越感,认为自己是“大民族”,是人类最“优秀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应居支配地位,享有特权,歧视、排斥、剥削和压迫其他民族。甚至侵略、掠夺其他民族。即使在社会主义国家,仍然存在着大民族主义思想,它妨碍民族团结,妨碍民族事业的发展,必须进行民族平等的教育,反对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民族特权。 大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主要表现在:打着维护“民族利益”的旗号,认为本民族是 “大民族”、“优秀民族”,理应位于其他民族之上,享有特权,歧视、排斥、压迫其他民族。对外大搞民族扩张、侵略和奴役其他国家的民族,镇压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历史上的 “大日耳曼主义”,“大俄罗斯主义”等都是大民族主义的典型。在中国,大民族主义表现为大汉族主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坚持以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精神教育人民,从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处理内政和外交,反对大民族主义,并为消除这种思想和影响而斗争。 大民族主义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除了具有“民族主义”的一切特征外,还以“大民族”自居,认为人口众多,势力强大,比其他人口少的民族“天生优越”,是理所当然的统治者,应该享有种种特权。 大民族主义大民族的剥削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表现。产生于奴隶社会,以后逐步发展。其特征是认为本民族人口众多, 经济、文化比较发达, 应居于统治和支配地位,压迫剥削国内小民族,否认他们有平等权利, 贬低他们的语言文字, 诬蔑他们的风俗习惯, 干涉他们的宗教信仰, 甚至侵略和奴役国外其他民族。在社会主义国家内,大民族主义及其影响的存在, 是阻碍民族团结的消极因素,是一种必须解决的人民内部矛盾。大民族主义在我国主要表现为大汉族主义。 大民族主义强大民族在与其他民族关系上表现出来的民族主义。主张歧视、排斥或压迫国内较小民族。并尽可能侵略和掠夺国外其他民族。 大民族主义 大民族主义压迫阶级和剥削阶级思想和行为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自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即开始出现。具有这种思想和作风的人,总以本民族的人多势众而自负,认为比弱小民族要“优越”,应当在政治和经济上享有特权,有资格去压迫和剥削弱小民族。大民族主义者即使不占据统治地位时,也不承认民族平等的原则,总是看不起其他民族,否认其他民族的优点和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对其他民族加以歧视、侮辱和攻击。要注意将大民族和大民族主义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别。大民族主义者必然产生于大民族的人中,但是大民族的人决不都是大民族主义者,大民族主义者只是大民族人中的极个别分子。 ☚ 种族主义 大汉族主义 ☛ 大民族主义 大民族主义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剥削阶级在处理民族问题上,认为本民族优于其他民族,应居于支配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主张歧视、排斥,甚至压迫国内弱小民族,尽可能地侵略、掠夺国外民族。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民族主义的影响,剥削阶级残余的长期存在,以及各民族间在事实上存在的差别,因而大民族主义在某些范围内和某些国家里依然存在。无产阶级政党应当用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人民,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大民族主义。 ☚ 民族主义 地方民族主义 ☛ 大民族主义da min zu zhu yibignationality chauvinism 大民族主义dominant-nation (/bignationality)chauvinism 大民族主义big-nationality chauvinism;greatnationality chauvinism 大民族主义人口甚多、力量甚强的民族以民族利己主义对待和处理同相对弱小民族关系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帝国主义时代,大民族一般均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内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他们对一切相对弱小的民族实行民族压迫政策,一般表现为:在思想上以“优秀民族”自居,岐视弱小民族;在政治上压迫、强迫同化弱小民族;在经济上剥削、掠夺弱小民族。大民族主义思想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其行为往往引起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中国,由于汉族人口多,力量强,在历史上长期处于统治民族的地位,所以大民族主义往往表现为大汉族主义;但在某些地区,某些人口甚多,力量甚强的民族在该地区内表现出大民族主义。无产阶级主张民族平等,反对任何形式的大民族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民族平等,但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大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存在大民族主义思想的残余,在一个国家内或一个地区内还要反映到民族关系上。但在民族平等总原则的制约下,其思想与行为均受到批判和制止。社会主义国家的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是一种人民内部矛盾,应以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和方式处理,实行教育和疏导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用“团结一批评自我批评一团结”的方式处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