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朱德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朱德熙

朱德熙(附朱德熙语言学论著选目) 刘月华 中国现代语言学家第1分册第293页


朱德熙

民国人物小传:朱德熙
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在美国病逝
刘绍唐主编
李方诗等主编
*传记文学1994年65卷2期
中国人物年鉴(1993)第96页
朱德熙

朱德熙1920—1992

江苏省苏州市人。1939年入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次年转入中文系,1945年毕业。1946年在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去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任教。1955年回国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历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国语言学会会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等职。一生致力于现代汉语、语法、古文字、语文教育的研究,尤其在汉语语法领域自成一家,且能开研究之先河。主要著作有《语法讲义》、《语法修辞讲话》(与吕叔湘合著)、《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语法答问》和许多论文。其《语法讲义》一书是他多年来语法研究成果的总结,系统地表达了他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面的基本观点。在体系上认为词组成分就是句子成分,汉语词组和句子的关系是实现关系,而不是印欧语的组成关系,因而提出“词组本位”语法,确立了词组的地位。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转换的方法、形式和意义互相验证的方法。这些方法已为语法学界采纳。该书重结构、重功能,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在语法学界影响很大。《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收了他1980年以前有代表性的8篇论文,其中《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把形容词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材料翔实,分析细致,被赵元任认为是同类研究中最好的一篇文章。《说“的”》研究了“的”的全部分布,详尽地描写了 “的”,进而涉及到研究语法整个方法论问题,特别是确定了语言单位的同一性问题,引起了语法研究方法问题的讨论。《论句法结构》用变换的方法分析、区别同型结构,指明词类、词序、层次等是确定各种不同句法结构的基本因素。《汉语句型里的歧义现象》力图把语言的结构分析和语义分析结合起来,使语言研究深入一步。《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同样把语义和结构结合起来分析句法现象。他的另一部力作《语法答问》,针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常常引起争论的基本概念和观点进行分析评论,力求摆脱印欧语传统语法的束缚,用朴素的眼光实事求是地看汉语,探索汉语自身的语法规律。他研究语法重方法问题的探讨,善于接受新理论,并不断发表有价值的创见。他考释古文字,不仅重字形分析,而且注意古文字在上下文中的意义和语法作用。参见“语法讲义”“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 徐仲华   梁东汉 ☛

朱德熙

中国语言学家。江苏省苏州市人。生于1920年10月24日。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1946~1952年在清华大学任教,1952年在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任教,1955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1992年病逝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朱德熙早年研究古文字学,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汉语语法研究,其学术成果多在这两个领域。主要著作有:《语法修辞讲话》(与吕叔湘合著,1951年)、《寿县出土楚器铭文研究》(1954)、《战国记容铜器刻辞考释四篇》(1961)、《战国文字研究六种》(与裘锡圭合著,1972)、《信阳楚简考释》(1973)、《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初步研究》(1979)、《现代汉语语法研究》(1980)、《语法讲义》(1982)、《语法答问》(1985)、《语法丛稿》(198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