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人 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元帅。曾任红四军军长,八路军总指挥、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等职。著有《朱德选集》。 原名:代珍 学名:存铭、健德、乾德、朱德 小名:三娃子 字:玉阶、玉陔 化名或笔名:刘玉、供、章 化名:王楷、朱校董 俄名:达第诺夫 别名:继德、顾铭 朱德1886—1976
朱德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原名代珍,字玉阶。四川 陇人。早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1915年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起义,1917年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十月革命后,在斗争中逐渐接受马列主义。1922年赴德国学习,11月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革命活动,1925年被德国政府逮捕并驱逐出境。随即到苏联学习军事。1926年夏回国,受党派遣,在四川作兵运工作。杨森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他任国民党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受党指派在南昌创办军官教育团兼南昌公安局长。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参加领导南昌“八一”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初率领南昌起义余部举行湘南起义, 4月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正式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军长。为人民军队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他先是同毛泽东、后来是同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围剿”。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同年十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长征途经四川北部时,对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但是当时未能制止这种活动,他被留在张国焘率领的军队里。直到1936年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和任弼时、贺龙才说服张国焘到陕北与毛泽东领导的中央红军会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他任总指挥,率领和指挥八路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1938年写了《论抗日游击战争》这本重要著作。1940年5月,从前线返回延安。同年冬,提出“南泥湾政策”,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开荒种地,为打破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封锁作出了重大贡献。在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在七大和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46年开始解放战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47年国民党军队攻占延安,他同刘少奇等组成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到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他曾亲临华北前线指挥作战。在战略决战阶段,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4月,和毛泽东一起发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渡长江南下作战的命令。经过南下作战和解放西南、西北几大战役,彻底摧毁了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统治。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在党内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央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建国以后,参与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为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还进行了出国访问、会见外国领导人等国事活动,增进了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友谊。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侮辱,受到毛泽东的保护。1976年7月6日逝世。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朱德朱德传 朱德传 朱德与彭德怀访问记 朱德传 朱德传 朱德将军卅年战斗史 朱德印象记 | 陈德真 王唯廉等 赵德华 史天行 枚 诰 施 平 舒 群 | 上海战时读物编译社1937年版46页 华中图书公司印行 抗战出版社1937年版41页 汉口芒种书屋1938年版113页 民族文化社1938年版38页 救亡出版社1938年版60页 救亡出版社1938年版66页 |
西战场的主将朱德 朱德传毛泽东自传合刊 | 张寒青 | 上海大时代书局1938年版124页 1940年刊本 | 朱德将军传 朱德同志等的二三事 | 刘白羽 | 1941年抄本 华北新华书店1946年版111页 | 朱德自传 | 朱德著 绍源 辑译 | 重庆大地出版社1946年版56页 | 朱德与红军 朱德总司令自传 朱总司令的故事 回忆红军时代的毛主席和朱总司令 朱德传 | 张尚志 朱德 萧三 徐松林 (美)史沫特莱著 尤 其译 | 三风书店1949年版29页 新生出版社1949年版10页 中原新华书店1949年版28页 湖南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23页 (香港)1957年8月版518页 | 朱德副主席在新疆 | | 新疆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 朱德同志在大江南北 朱总司令在太行的故事 朱德 战争年代的朱德同志 朱德同志光辉一生专辑 | 秦聿震 路华 李志宽 章民 人民出版社编辑 杭州大学历史系中 国现代史教研组 | 陕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2月版 山西人民出版社1962年6月版67页 (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76年版179页 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148页 杭州大学1977年版246页 | 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涯和时代 | (美)史沫特莱著 龚念年译 | (香港)七十年代杂志社1977年版553页 | 人民的光荣——敬爱的朱德委员长永远活在我 们心中 | | 北京师范大学公共政治理论教研室编印 1977年版(三册)547页、533页、545页 | 怀念敬爱的朱德委员长和陈毅、贺龙同志 | | 人民体育出版社编辑出版1977年11月版 458页 | 在跟随朱总司令的日子里 人民的红司令——深切怀念敬爱的朱德同志 | 贾守仁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参谋部理论组等 | 山东人民出版社1978年1月版144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348页 | 朱德同志的光辉历程 | | 北京医学院马列主义教研室中共党史组编 印1978年版158页 | 缅怀朱德委员长 朱德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 朱德同志在湘南 | 朱敏 解放军画报社 中共郴州地委宣传 部 | 江西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57页 人民美术出版社1978年版 湖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 赤帜高擎贯始终——忆朱德同志 | | 人民出版社1979年1月版225页 | 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 | (美)艾格妮丝·史 沫特莱著 梅念 译 | 三联书店1979年版539页 | 激流归大海——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 转战千里——朱德同志在1927-1928年 | 粟裕 湖南郴州师范专科 学校 |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44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118页 | 朱德同志的青少年时代 朱德总司令在太行 我们的红司令 我们的总司令 烽火岁月——朱总司令的故事 朱德 求索(1922年前的朱德) 大海——记朱德同志 朱德的故事 朱德元帅的一生 朱德元帅丰碑永存 | 北京师范大学 李志宽 杜文勇 胡依马 师银笙 李忠全 纪承 罗 歌 刘白羽 窦益山编 潘克定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 博物馆编 | 江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211页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37页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238页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421页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版119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355页 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97页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313页 解放军出版社1985年版250页 新蕾出版社1985年12月版859页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版437页 |
朱德元帅(画传) 纪念朱德 朱德年谱 | 解放军画报社编 中国革命博物馆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 室编 | 长城出版社1986年9月版164页 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版568页 | 今日的朱彭(1-6) 辛亥革命回忆 中共中央 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讣告:朱德同 志逝世 | 王少桐 朱德 | 救亡日报1937年10月16-21日 人民日报1961年10月10日 人民日报1976年7月7日 | 首都举行朱德追悼大会 | | 人民日报1976年7月12日,新华月报 1976年12期 | 巍巍太行山(忆朱总司令) | 刘白羽 | 人民日报1977年7月22日,一生为革命 丰功万古存第153页,中国新文艺大系 (1976-1982)散文集第2辑第128页, 怀念敬爱的朱德委员长和陈毅、贺龙同 志第63页 | 深切怀念敬爱的朱德委员长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参谋部理论组 | 人民日报1977年7月27日,新华月报 1977年7期,红旗1977年8期,怀念敬 爱的朱德委员长和陈毅、贺龙同志第1 页,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 第29页,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38 页,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1页 | 缅怀南昌起义中的朱军长 | 中共南昌“八一”起 义纪念馆支部 | 解放日报1977年7月28日 | 浩气传千古 德行动天地——河北人民深切怀 念敬爱的朱委员长 | | 河北日报1977年7月30日,一生为革命 丰功万古存第225页 | 德高望重赞元勋——怀念朱德委员长 怀念朱总司令 | 马国征 阮章竞 | 解放日报1977年8月3日 人民日报1978年7月6日,新华月报 1978年7期 | 人民的光荣——深切怀念敬爱的朱德委员长 | 萧 克 | 解放日报1978年7月28日,人民日报 1978年7月28日,新华月报1978年8 期,赤帜高擎贯始终第1页 | 七溪岭大捷——朱德同志的故事 “要做无产阶级”——回忆我敬爱的父亲朱德委 员长 | 谢储生 朱敏 | 黑龙江日报1978年9月3日 中国青年报1978年11月28日 | 朱总司令指挥我们战斗——回忆清风店、石家 庄两次战役 | 罗瑞卿遗作 | 工人日报1978年12月1日 | 在草地里——回忆朱德总司令 人民的总司令——朱德同志在太行抗日根据地 的故事 | 欧阳毅 暴贵银搜集整理 | 解放军报1978年12月2日 山西日报1978年12月3日 | 在我们党内没有特殊的党员(朱德同志在我们 党小组) | 宋仁绥 | 人民日报1979年5月17日 | 朱总司令和山西青年抗日决死队的成长 高峰太岳万山丛——怀念敬爱的朱总司令 朱总司令山西之行 指挥石家庄战役的朱总司令——一九四七年 的一束日记 | 薄一波 韦杰 黄朝天 陈靖 | 人民日报1979年7月6日 解放军报1979年7月6日 解放军报1979年7月6日 解放军报1979年7月7日 | 朱德同志主持召开茂芝会议的历史功绩 | 廖田平等 | 羊城晚报1980年6月17日,新华月报 1980年9期 | 朱总司令来到了黄岩洞 | 李茂盛 杜忠德整 理 | 人民日报1980年7月16日 |
浩气传千秋——怀念朱总司令 | 萧华 | 光明日报1981年6月10日,新华月报 1981年7期,飞天1981年8期,浩气传 千秋第1页,中共六十年纪念文选第 355页 | 在“伟大的道路”上——追寻朱德同志在德国的 踪迹 | 杨成绪 | 人民日报1981年7月5日 | 记朱德同志两件事 白首相逢慷慨谈——记朱德与云南辛亥革命老 人交往 | 刘启光 陶景渊等 | 人民日报1981年8月21日 人民日报1981年10月30日 | 跟随朱总司令爬雪山过草地 九十不算老 昂头唱大风(朱德同志晚年的体 育生活) | 沈先夫 徐建柱 | 吉林日报1982年7月6日 体育报1982年7月14日 | 夜宿交道镇(回忆朱德总司令) 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1962年6月) | 张海波 朱德 | 四川日报1982年7月28日 人民日报1982年8月1日,党史通讯 1983年13期,朱德选集第392页 | 红旗跃过韩江(朱德同志在大浦革命活动片断) 抗日烽火中的朱总司令 朱德与蔡锷的友谊 | 黄晖 李树槐 | 南方日报1982年8月1日 工人日报1982年8月16日 浙江日报1982年12月30日 | 朱德对南昌起义余部的三次整顿 忆朱总司令伫马太行的日子 师生情谊重如山——朱德和刘寿川轶事 朱德同志在大生产中——潘开文、李树槐回忆 朱老总 | 王建华 刘海东 罗定直 | 光明日报1983年8月3日 团结报1984年7月14日 人民政协报1985年7月26日 经济日报1985年8月13日 | 红军总司令朱德 朱德将军年谱 | | 共产国际月刊1936年7卷1、2期 群众1946年13卷8期 | 朱德同志生活片断 回忆朱总司令(选自“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周 年”征文) | 吴先恩 赵德仁 | 解放军战士1955年7期 中国青年1957年2期 | 朱总司令的故事 朱德、刘文辉 朱总司令青少年时期锻炼身体的片断 革命意志坚 英名万古传——深切怀念敬爱的 朱德委员长 | 赵基全 马五先生 体育研究室 高明启 | 中国工人1957年7期 *大成1976年33期 成都体院学报1977年1、2期 江西大学学报1977年2期 | 人民的光荣——敬爱的朱德委员长的光辉一生 官兵一致同甘苦——从朱德同志的伙食尾子谈 起 | 图书馆资料组 林志常 | 新化工1977年2期 革命文物1977年3期 | 跟随朱总司令的片断回忆 回忆朱总司令 纪念敬爱的朱德委员长逝世一周年 朱德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 | 李树槐 何其芳 胡华 朱敏 | 历史研究1977年3期 历史研究1977年3期 北京师大学报1977年3期 华中师院学报1977年3期 | 朱德同志光辉的一生 南昌起义前后的朱德同志 | 史地系写作组 纪军 | 教育革命1977年3期 革命文物1977年4期,一生为革命丰功万 古存第83页 | 忆敬爱的朱德委员长在昆明 朱总司令在王家峪 跟随朱总司令奔赴太行山 踏遍青山人未老——回忆敬爱的朱委员长体育 生活片断 | 李茂尧 李志宽 贾兆卿 沈毓珂 | 思想战线1977年4期 汾水1977年4期 湖北文艺1977年4期 湖北文艺1977年4期 | 忆朱总司令二三事 回忆南昌起义时的朱德同志 在延安我见到的朱总司令 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纪念朱德同志逝 世一周年 | 宋仁绥 杨青田 蒋泽民 庆都 | 甘肃文艺1977年4期 思想战线1977年4期 辽宁大学学报1977年4期 天津师院学报1977年4期 |
朱总司令在炉霍 跟随朱总司令的日子 朱总司令在井冈山 和朱总司令一起行军 护送朱总司令到洛阳 太行情深(忆朱总司令) 朱德同志在井冈山的生活片断 朱德同志在江苏 在警卫朱总司令的日子里——原朱德警卫团部 分指战员的回忆 | 贾守仁 黄朝天 杜文勇 王夫同 李长林 王耀成 谢储生 本刊记者 南京部队某部邹高 中整理 | 山东文艺1977年6期 江苏文艺1977年7期 革命接班人1977年7期 安徽文艺1977年7期 安徽文艺1977年7期 解放军文艺1977年7期 少年文艺1977年7期 工农兵评论1977年8期 工农兵评论1977年8期 | 朱德、陈毅同志领导的湘南暴动永垂青史 | 中共郴州地区委员 会、中共郴州军 分区委员会 | 新湘评论1977年8期 | 艰苦奋斗的伟大榜样——回忆敬爱的朱德委员 长 | 李少清 | 辽宁文艺1977年9期 | 朱委员长在天山南北 | | 新疆青年1977年14期 | “要做无产阶级”——回忆父亲朱委员长对我的 教诲 | 朱敏 | 江西大学学报1978年2期 | 朱德同志长征在四川大事记(1935年5月 —1936年8月) | 马列主义教研室川 陕革命根据地科 研组 | 四川大学学报1978年3期 | 回忆跟随朱总司令的日子 记朱德同志重视理论学习和理论工作的二三事 朱委员长期望着我们完成新的长征——回忆敬 爱的朱德同志的教诲 | 陈友群 胡华 廖盖隆 | 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3期 社会科学战线1978年3期 中国妇女1978年5期 | 谆谆的教诲 探索(朱德) | 朱敏 (美)艾格妮丝·史 沫特莱 | 中国妇女1978年5期 党的生活(上海)1979年1期 | 永不忘记父亲的教导 朱老总和体育 四破铁围奇中奇——缅怀周恩来、朱德同志在 反第四次“围剿”中的光辉业绩 | 朱敏 陈友群 周声柱等 | 党的生活(上海)1979年1期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1期 江西师院学报1979年2期 | 护国战争时期的朱德 朱总司令在太行山 谈谈护国战争中有关朱德同志的历史文献 护国战争中有关朱德支队的历史文献——《护 国之役总司令部命令钞》和《护国军第一军第 二梯团战斗详报》 | 李希泌等 李义彬 李希泌 | 近代史研究1979年2期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2期 文献1979年2期 文献1979年2辑 | 关于朱德同志早期经历的几件史实的订正 回忆朱总司令与李根源的交往 | 罗歌等 李希泌 | 党史研究资料1979年2期 昆明师院学报1979年3期,新华月报 1980年1期 | 如兹美风义 天下知重师——回忆朱委员长和 先父李根源的交往 | 李希泌 |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3月 | 朱总司令和史沫特莱 和朱总在一起的日子里 朱德同志从民主主义者到共产主义者的光辉战 斗历程 | 胡其安 隋文豪 姜 平 | 中国妇女1979年7期 星火1979年7期 学术月刊1979年7期 | 酷暑的雨——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同志关于反对 特殊化的教导 | 朱敏 | 中国青年1979年8期 | 朱总司令和孩子们 朱德同志领导的万县反英斗争 朱德生平活动年表 朱德同志在湖南暴动中的革命活动(大事记) | 徐建柱 盛仁学 中国革命博物馆 李长钦 | 人民教育1979年8期 历史知识1980年1期 政治教育1980年1期 郴州师专学报1980年1期 |
仪陇的传颂——朱总司令和家乡人民的故事 朱总司令讲植物课 朱总司令事迹片断 | 齐志文 何华章 周立波遗作 | 时代的报告1980年1期 星火燎原1980年2辑 人民文学1980年2期,周立波文集(4)第 708页 | 朱总司令和柯棣华大夫 | 李志宽 | 革命文物1980年4期,新华月报1980年 10期 | 朱总司令在曲阜 朱德同志曾任国民党德国支部的执行委员 朱德同志在云南 朱德同志的青少年时代 杨朔和朱老总太行唱和诗 悦色慈颜暖似春——记朱德同志几件事 伟大道路的起点——一九二二年前的朱德 你决割不断我和毛泽东同志的关系——记朱德 同志与张国焘斗争的一个片断 | 徐金城 王信平 吴宝璋 萧克 杨玉玮 黄树则 罗歌 程旭等 | 齐鲁学刊1980年6期 党史研究资料1980年15期 昆明师院学报1981年1期 时代的报告1981年2期 人物1981年2期 人物1981年4期 青运史研究1981年5、6期 共产党员(辽宁)1981年7期 | 高尚来自质朴 伟大出于平凡——回忆朱总司 令 | 李金莲 | 新湘评论1981年7期 | 朱德入党前的几件史实的补订 朱德同志与辛亥革命 朱德(1886-1976) | 罗歌 赵鎔 关国煊 | 党史研究资料1981年10期 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1辑 *传记文学1982年40卷2期,*民国人物 小传第5册第55页 | 深切怀念老校长朱德同志 朱德的入党介绍人是谁? 春城雾散望朝晖——忆二十年代初期的朱德同 志 | 李义一 俞兴茂 赵鎔 | 延边大学学报1982年3期 党史研究1982年6期 星火燎原1983年1期 | 朱德、陈毅同志和万县“九·五”反英帝国主义的 斗争 | 中共万县市委党史 资料征集办公室 | 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83年1、2期 | 朱德同志对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贡献 朱总司令与“怡园诗社” 寻找真理、追求光明——记朱德青少年时代的 探索精神 | 朱世同 张志强 吴孟辉 钟坚 沈学明 | 延安大学学报1983年2期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3年5期 中学政治课教学1983年5期 | 总司令与士兵 向朱总司令学习 | 李平 陈毅 | 星火燎原1983年5期 军事学术1983年10期,瞭望1985年27 期 | 朱德同志和万县的反帝斗争 朱德同志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杰出贡献 朱德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代表期间史料两则 康克清谈朱德革命实践中的一些重要情节 | 别有天 杨得志 重庆市档案馆 | 党史通讯1983年10期 红旗1983年15期,新华文摘1983年9期 历史档案1984年1期 文献和研究1984年1期 | 研究朱德同志及其家史的一份珍贵资料——读 《朱太夫人荣哀录》 | 张传 | 思想战线1984年1期 | 跟随朱总司令北上抗日 | 胡天明口述 刘绍 友整理 | 山西革命根据地1984年2期 | 朱总司令来到红四方面军 朱德同志两张像片的历史回顾 朱德传略 | 吴先恩 李希泌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 室 | 星火燎原1984年2期 文物天地1984年4期 文献和研究1984年5期 | 朱德在万县 司令员朱德 | 姚建平 (苏)哈马丹著 武 进译 | 人物1984年5期 苏联问题研究资料1984年5期 | 一个拳头不能选出两个中央——回忆朱老总在 卓木碉与张国焘的斗争 | 刘坚 | 湖南党史通讯1984年6期 | 朱总司令的气度和斗争艺术——忆朱总司令同 张国焘斗争二三事 | 李忠 | 星火燎原1984年6期 |
朱德 | | 党史通讯1984年9期 | 关于朱德同志在汉口演讲时间的订正 朱德总司令运筹攻石门 大海——记朱德同志 朱德将军在泸纳 朱德和华北反磨擦斗争 回忆一九二三年朱德在德国 朱军长在梅县 关于朱德同志史事的一点匡正 朱总司令过陵川 朱德与东华诗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著名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简介:朱德(1886-1976) | 姚建平 孟令彰 刘白羽 萧禾马 龚希光 江俊孙 陈耀忠 曾宪眉 叶大槐 邓耀宗 周刚 谢荔 孙璞方 姚仁隽 | 党史通讯1984年12期 军事历史1984年总13期 名人传记1985年1-3期 四川文物1985年2期 党史研究1985年2期 文献和研究1985年3期 星火燎原1985年3期 思想战线1985年3期 山西革命根据地1985年4期 文物天地1985年4期 人物1985年4期 | 朱德、陈毅同志在万县的革命活动 真诚待友军——朱德在华北抗日前线 朱德 深切怀念敬爱的朱德委员长 | 徐廉明 王向立等 王晓钟 | 党史资料征集通讯1985年6期 瞭望1985年36期 一九五五年授衔的元帅大将上将第83页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1页 | 我们敬爱的朱总司令 意志坚如铁 度量大似海——缅怀朱德委员长 怀念敬爱的父亲 朱委员长教育我们干革命 人民的光荣——怀念敬爱的朱委员长 朱总司令在湘南 | 军事科学院理论组 沈毓珂 朱敏 赵力平 廖盖隆 中共郴州地委、郴 州军分区党委 |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18页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35页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53页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65页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75页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94页 | 学习朱德委员长的革命精神——记朱德同志从 八一起义到会师井冈山的光辉历程 | 胡华 |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101页 | 千流归大海 奔腾涌巨澜——朱德同志和陈毅 同志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的战 斗历史 | 中共广东省委理论 工作小组历史组 |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110页 | 伟大的会师 跟随朱总司令的片断回忆 朱总司令在太行 缅怀敬爱的朱德委员长 我在延安见到的朱总司令 回忆朱总司令 快马加鞭未下鞍——回忆在朱总司令身边的日 子 | 何长工 李树槐 武军华 李少清 蒋泽民 何其芳 陈友群 |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124页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135页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162页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171页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178页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184页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206页 | 革命到底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记朱德委员 长晚年生活片断 | | 一生为革命丰功万古存第214页,怀念敬 爱的朱德委员长和陈毅贺龙同志第78 页 | 朱德 我所知道的朱德同志来马鞍山视察情况 朱德总司令在安泽 朱总司令两次亲莅吉县简记 朱德同志在安泽四昼夜 朱总司令和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成长 朱总司令山西之行 在朱德同志创办的军校里 朱德回忆五四前后的思想和活动 | 王余杞 陈礼宽 逯丁艺 杨怀丰 邓辰西 薄一波 黄朝天 赵鎔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代史研究所编 | 八路军七将领第1页 马鞍山文史第2辑第13页 山西文史资料第13辑第17页 山西文史资料第14辑第17页 山西文史资料第28辑第1页 山西革命回忆录第1辑第43页 山西革命回忆录第2辑第26页 为了红色中华第13页 五四运动回忆录(上)第33页 | 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朱德 朱德(1886-1976) | 阿达 | 中共人物小史第6页 中共六将星 中共党史事件人物录第527页 |
朱德(1886—1976) 朱德 朱德(1886—1976) 朱德同志生平 | 星火燎原编辑部 胡 民 张敏孝 |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第1集第4页 中国历史上的名人第265页 中国民主革命时期人物简介第87页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老一辈无产阶级 革命家诗词专集第48页 | 朱德从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会师的战斗历程 朱德 朱德同志与中山公园兰花 朱总司令在延安 我随朱德同志入川 回忆红军时代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二三事 太行参训队生活——忆朱德同志二三事 朱总在解放石家庄的前前后后 找党 最后一次党费 向朱总司令学习 朱德同志在西安“八办” 朱委员长到华严 | 丁守和 庄葳等 李逢敏 汪秀田 文强 徐松林 耿玉衡 高存信 朱德 朱德 陈毅 谭冰 熊开明回忆 王再 卉整理 | 中国现代史论集第314页 古今中外三百名人第318页 北京文史资料选编第22辑第13页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9辑第146页 全国文史资料选辑第100辑第30页 红色风暴(2)第7页 红旗飘飘第28集第61页 红旗飘飘第28集第72页 先驱者之歌第9页 先驱者之歌第179页 老战士诗文集第2集第177页 西安文史资料第7辑第8页 安顺文史资料第3辑第1页 | 八一怀朱总 朱委员长永远活在空军战士心中 忠诚革命贯平生 丰功伟绩垂青史——深切怀 念敬爱的朱德委员长 | 郭沫若 蔡善武 刘俊秀 |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58页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178页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87页 | 悼念朱总司令 朱总司令教我办教导团 忆抗日烽火中的朱总司令 深切的怀念 难忘的教诲——追思敬爱的朱德 委员长 | 张爱萍 杨勤生 卫德堂 黄朝天 |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274页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150页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142页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134页 | 缅怀敬爱的朱德委员长 亲切的教诲 巨大的鼓舞——忆敬爱的朱德委 员长 | 李少清 吴朝祥 |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176页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121页 | 回忆朱总司令 朱总司令率领我们冲锋陷阵 怀念敬爱的爷爷 亲密的战友 伟大的友谊 怀念亲爱的父亲——朱德委员长 革命到底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记朱德委员 长晚年生活片断 | 李平 周长胜 朱和平 朱敏 朱敏 |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104页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100页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255页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251页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221页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208页 | 敬爱的朱委员长,我们永远怀念您 朱德同志在石城的故事 最富的穷人——纪念朱总司令 朱总司令的话 回忆朱总司令 学习朱总司令 | 中共武乡县委员会 潘德高 魏枫 李又然 何其芳 何其芳 徐特立 | 光辉的榜样不朽的业绩第264页 江西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第64页 李又然散文集第177页 何其芳文集第2卷第301页 何其芳文集第3卷第154页 延安文萃(下)第897页,徐特立文集第 329页,徐特立教育文集第103页 | 朱德将军生活散记 永远的怀念 革命到底的光辉榜样 朱德委员长和井冈山儿女心连心 蜀山巴水寄深情——四川人民怀念朱德委员长 朱德同志在上海 朱德同志在江苏 | 林间 成仿吾 陈友群 刘俊秀 周祖佑 师文宴 张德宝 潘震宙等 | 延安文萃(下)第901页 赤帜高擎贯始终第35页 赤帜高擎贯始终第42页 赤帜高擎贯始终第112页 赤帜高擎贯始终第135页 赤帜高擎贯始终第147页 赤帜高擎贯始终第155页 |
朱德同志在青海 | 中共青海省委办公 厅 | 赤帜高擎贯始终第165页 | 朱德同志在新疆 朱德委员长的崇高品德永世不忘 | 黄春华等 广州部队某团四连 五连全体指战员 | 赤帜高擎贯始终第183页 赤帜高擎贯始终第199页 | 亲切的教诲 光辉的榜样——空军指战员回忆 朱德总司令对空军的关怀 | 蔡善武 | 赤帜高擎贯始终第85页 | 回忆我的父亲朱德委员长 朱德的回忆 回忆我给朱总司令当警卫员的几个片断 “你们在青海安家”——回忆朱德同志视察青海 军区机关 | 朱敏 王唯廉 潘学才 刘斯起 | 赤帜高擎贯始终第205页 现代史料第1集第137页 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第77页 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第25页 | 朱德剿匪在况场 朱德轶事 回忆朱德和先父李鸿祥的交谊 为庆贺朱总司令六十大寿的祝辞 朱德(1886—1976) 朱总司令来到红四方面军 朱总司令生活片断回忆 朱总司令率四方面军过草地 长征路上的朱德同志 朱总司令和军官教育团 回忆朱德同志担任公安局长的时候 | 罗大千 马伯图 李光溪 周恩来 戴晋新 吴先恩 李树槐 董邦 张显扬 杨先培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 代革命史研究室 | 泸州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第3页 昆明文史资料第1辑第21页 昆明文史资料第2辑第32页 周恩来选集(上卷)第245页 *环华百科全书第14册第151页 艰苦的历程(下)第71页 陕西文史资料选辑第7辑第119页 陇原星火第99页 追求真理的足迹第105页 南昌起义资料第260页 南昌起义资料第263页 | 朱德同志教我们战斗 朱总司令在湘南 | 李奇中 中共郴州地委、郴 州军分区党委 | 南昌起义资料第395页 南昌起义资料第401页 | 艰苦奋斗的榜样——回忆敬爱的朱德委员长 朱德(1886—1976) 朱德同志在长征中同张国焘斗争的片断史实 亲切的教诲——忆朱总司令关心干部子弟学校 和保育院的工作 | 刘少清 陈涛 周林宝 吴传宝 刘泽西 | 星火(4)第1页 将帅录第1页 革命回忆录第8集第33页 浩气传千秋第17页 | 朱德入党前的几件史实的补订 对《朱德入党前的几件史实的补订》一文的商 榷 | 罗歌 沈沉 | 党史研究资料第3集第141页 党史研究资料第4集第313页 | 关于朱德同志早期经历的几件史实的订正 朱总司令在延安 回忆朱总司令二三事 朱德(1886—1976) | 罗歌等 萧三 金海贤 | 党史研究资料第1集第484页 萧三文集第1页 湘潭文史资料第2辑第8页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第9卷第517页 |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朱德 | 周末报编委会 | *新中国人物志(上)第11页 | 朱德 朱德 在朱总司令身边工作的日子 总司令和我们在一起 跟随朱总司令到延安 | 读者出版社 陈友群 于许卫 李天华 赵华生 | 新政协重要人物志第18页 解放军将领传第1集第177页 豪情忆征程(1)第73页 豪情忆征程(1)第79页 豪情忆征程(2)第172页 |
朱德回忆朱德 朱德与毛泽东思想 朱德传 中国元帅朱德 朱 德 朱德历险纪实 朱德军事活动纪事:1886—1976 | 何静修等编辑 姜 忠等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青 木 姚建平 刘本良 刘学民 中国军事博物馆等 编 |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443页 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230页 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812页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548页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174页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年版255页 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版874页 | 红色之路:朱德与百年中国 朱德上井冈 朱德与毛泽东 毛泽东与朱德 纪念朱德诞辰一百周年 朱 德 元帅痴情强国梦:朱德与新中国 朱德与卫立煌 生活中的朱德 毛泽东和朱德交往实录:智慧 胆略 人格的 唱和 | 桂青山等 刘学民编 李 蓉 吴 为 鲁 杰 于俊道等编 吴殿尧 鲁 杰 赵 朝 王亚丽 古 越 | 光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470页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222页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年版417页 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430页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458页 昆仑出版社1999年版223页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78页 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349页 解放军出版社1999年版397页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535页 |
共和国元帅:朱德(上、中、下) 话说朱德:知情者访谈录 | 李庚辰主编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 室第二编研部编 | 长征出版社2000年版3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409页 | 红军之父:朱德 朱德与辛亥革命 滚滚长江嗟远逝——纪念朱德同志逝世十周年 朱德长征在四川 朱德同志在统战工作中的贡献 朱德与卫立煌 最后的十年——康克清谈朱德同志 民族的骄傲,人民的光荣——纪念朱德同志诞 辰一百周年 | 刘学民等 熊朝𤩎 杨绍浦 刘本良 姚建平 周中菊 纪 学 徐向前 | 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463页 羊城晚报1981年9月30日 健康报1986年6月24日 四川日报1986年10月20日 人民政协报1986年11月25日 中国青年报1986年11月25日 解放军报1986年11月29日 人民日报1986年11月30日 | 赤帜高擎贯始终——纪念朱德同志诞辰一百周 年 | 何长工 | 人民日报1986年12月1日 | 卧龙柳 幸福的回忆——纪念朱德同志诞生一百周年 在朱德同志百年诞辰纪念会上的讲话 朱德天涯寻正道 南昌起义前后的朱德 朱德总司令与石家庄解放 朱德与范石生的合作 朱德与云南重九起义 朱德同志的清廉作风 “伟哉大宇宙,壮志充其间”——回忆朱总司令 二三事 | 崇 横 李希泌 胡耀邦 刘学民 刘学民 陈友群 刘学民 刘竞涛 吴殿尧 宋任穷 | 人民日报1986年12月1日 人民日报1986年12月1日 人民日报1986年12月2日 解放军报1987年6月11日 文汇报1987年7月26日 人民日报1987年11月5日 人民政协报1988年8月2日 团结报1990年12月5日 人民日报1991年7月7日 光明日报1991年12月1日 | 朱总风范永存我心 朱母潘太夫人荣哀录 朱德同志的党证 试论朱德领导的“赣南三整” 湘南起义的历史意义和朱德的贡献 力挽狂澜,反对分裂——记长征中朱德反对张 国焘的斗争 | 康克清 王绮梅 赵 平 刘学民 傅祥生 陈友群 | 人民日报1991年12月1日 革命文物1979年1期 党的生活(丛刊)1980年3期 江西社会科学1986年1期 文献和研究1986年1期 文献和研究1986年2期 | 论朱德对军事辩证法思想的贡献——纪念朱德 同志逝世十周年 | 袁德金 |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6年2期 | 朱总司令与红军档案 朱德与范石生的统一战线 朱德与温坊战斗 革命到底——朱德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 起点——朱德早年在德国 朱德尊师 朱德和流动游击战术 五大元帅的爱情生活 长征时期朱德在四川的活动 追求 毛泽东、朱德与红色中华新闻社的创建 朱德与军队现代化建设 朱德军长在闽西 艰难的历程——朱德早期思想发展述略 布下是星火,南北东西燃——朱德同志在福建 革命活动记略 | 潘合定等 刘学民 黄少群 刘启光 一 平等 提 辑 白 慧 胡家模 胡大牛等 肖 遥 杨瑞广 王建华 郑学秋 罗 歌 史 丹 | 档案学通讯1986年3期 党史研究1986年3期 革命人物1986年3期 中华英烈1986年3期 中华英烈1986年3期 名人传记1986年4期 文献和研究1986年4期 名人传记1986年5期 探索1986年5期 军事史林1986年5期 文献和研究1986年6期 文献和研究1986年6期 革命人物1986年6期 文献和研究1986年6期 福建党史通讯1986年7期 | 朱军长在闽西 朱德在闽西北 向朱总司令学习 | 郑学秋 李万成 陈 毅 | 四川党史研究资料1986年7期 福建党史通讯1986年7期 党史资料征集通讯1986年11期 |
永不泯灭的记忆——纪念朱德同志诞辰一百周 年 | 杨以山 | 四川党史研究资料1986年12期 | 朱德战斗在四川——纪念朱德同志诞生一百周 年 | 龙维智等 | 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86年12期 | 纪念朱德一百周年诞辰 忠诚革命贯平生,留得丰功万古存——纪念敬 爱的朱德同志一百周年诞辰 | 廖盖隆 聂荣臻 | 党史通讯1986年12期 红旗1986年23期 | 朱德在南昌起义前后作出的贡献 朱德在永春的革命活动 试论朱德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朱德一九二六年底至一九三四年十月在江西的 任职情况 | 刘学民 王大同 黄 平等 胡 松 | 瞭望1986年48期 泉州师专学报1987年1期 求实1987年1期 江西人学学报1987年2期 | 朱德同志早期在云南的革命活动 朱德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朱德的军事实践和理论贡献 辛亥革命时期的朱德同志 “大海”的怀念——刘道生忆朱德总司令 一部史料丰富的年谱——《朱德年谱》评介 从几件历史文物看护国讨袁时期的蔡锷与朱德 朱德与“赣南三整” 首届朱德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 《朱德年谱》中在沪期间的补遗及考正 一座丰碑——读《朱德年谱》 朱德由德去苏原因、时间考 朱德在新疆呼图壁 论朱德在革命战争实践中的探索与创新 浅论朱德同志的军事心理思想 朱德、彭德怀山西抗战业绩 朱德与南昌起义 朱德与锅蒙山战斗 朱德在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期的杰出贡献 朱德同志在云南(1914年11月至1922年3月) 朱德在粤北 朱德年谱的几个问题初考 朱德在江西革命活动纪事(续) 略论朱德军事哲学的特色 从南昌起义到湘南暴动——朱德在探索农村包 围城市道路问题上的伟大贡献 | 李 慧 陈思明 龚希光 孙石月 长 弓 于俊道 谢 荔 李同庆 田子渝 承 道 启 龙 马 红 李惠兴 蒋景源 白 海 王金海 时 光 刘云刚等 连 尹等 李 明 李景昌 肖向成 胡 松等 金郑秋 蒲定海 | 云南文史丛刊1987年2期 文献和研究1987年2期 马克思主义研究1987年2期 山西师大学报1987年2期 中国老年1987年2期 马克思主义研究1987年3期 四川文物1987年3期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7年3期 文史哲1987年4期 四川图书馆学报1987年4期 红旗1987年4期 文献和研究1987年5期 文献和研究1987年5期 历史教学问题1987年6期 争鸣1987年6期 教学与管理1987年8期 党史通讯1987年8期 福建党史通讯1987年10期 福建党史通讯1987年12期 云南档案史料1987年16期 广东党史通讯1988年1期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8年1期 杭州师专学报1988年2期 军事历史研究1988年2期 南充师院学报1988年3期 | “九·一三”事件后朱德生活琐记 朱德从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朱德伦理思想初探 朱德的军事领导艺术 朱德与陈毅的诗交 不轻弹的将军泪 朱德游击战争思想初探 朱德与杨森 朱德关于军工同民生产相结合的思想 近年来朱德研究综述 戎马姻缘——伍若兰与朱德的爱情故事 朱德与宁都起义 朱德与南昌军官教育团 誓拼热血铸中华——朱德在辛亥革命前后 朱德在云南警务长官任上 | 曹登国 万建生等 郭敏华 沈炳辉 冯锡刚 年维佳 徐求真 秉 荣等 徐晓林 饶东辉 罗林远 胡 松 杨源贵 王向立 万揆一 | 党史文汇1988年4期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8年4期 道德与文明1988年4期 现代领导1988年4期 名人传记1988年7期 名人传记1988年9期 江西大学学报1989年1期 党史文汇1989年2期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9年2期 毛泽东思想研究1989年2期 名人传记1989年3期 杭州师专学报1989年3期 四川党史月刊1989年10期 红岩春秋1990年1期 云南文史丛刊1990年2期 |
雄飞志在五洲外——朱德在“五四”运动前后 挽狂澜于既倒——朱德在南昌起义失败后 朱总司令印象记 论朱德同志对毛泽东经济建设思想的丰富和发 展 | 王向立 王向立 杨世德 崔玉斌 | 红岩春秋1990年3期 红岩春秋1990年4期 四川党史月刊1990年5期 理论探讨1990年5期 | 域外四载——记朱德早年在德国和苏联 抗战爆发前后朱德对川军的统战工作 朱德与毛泽东军事思想 朱德在两次“国共合作”中的活动述论 朱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插话(1942年5月 23日) | 王向立 冉 志 王淼生 温贤美 王纪一整理 | 党的文献1990年5辑 重庆党史研究资料1991年1期 军事历史研究1991年3期 社会科学研究1991年4期 新文化史料1992年2期 | 朱德带兵思想与实践概述 朱德青年教育思想初探 朱德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述评 朱 德 朱德最后的痛苦岁月 | 李来柱 罗晓芹 张为波 江泰然 萧 三 刘其光原作 李其 美提供 | 军事历史1992年5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1期 江西大学学报1993年1期 党的文献1993年2期 *传记文学1993年63卷5期 | 朱德在南昌任职考——兼与《朱德年谱》作者商 榷 | 章克昌 | 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9期 | 辛亥革命前后的朱德 从讲武堂学员到红军总司令的朱德 朱德任中共北江特委委员质疑 朱德抗日游击战术思想初探 试论朱德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贡献 试论朱德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重 大贡献 | 汤明珠 李 慧 刘树发 徐晓林 胡 松 胡 松 |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2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4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4年11期 中共党史研究1995年4期 江西社会科学1995年7期 中共党史研究1996年3期 | 毛泽东和朱德早期思想发展轨迹 略论朱德组建抗日游击队的方法 朱德与华北抗战初期的“运动游击战”问题 朱德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关于毛泽东、朱德一则命令的质疑与考证 朱德对党和军队政治建设的贡献 朱德对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杰出贡献 朱德对华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特贡献 朱德军事任职的历史考察 朱德与军事统一战线 朱德与其早年在云南的两位恩师蔡锷、李根源 朱德对三大战役进程的科学预见 朱 德 朱 德 | 张德鹏 徐晓林 龚希光 吴殿尧 胡哲峰 郑 宁 万建强 胡 光 姜廷玉 吴敏先 吴奉文 谢本书 江泰然 黄震遐编著 | 江汉论坛1996年5期 江汉论坛1996年5期 党的文献1996年6期 党的文献1996年6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7年1期 北京党史研究1997年1期 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3期 史林1997年4期 党史研究资料1997年4期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6期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5期 南昌大学学报2000年1期 *中共军人志第87页 中华英杰第287页 | 朱德元帅柏林市“朱德元帅学校”命名一周年 已故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铜像揭幕其学术 讨论会在仪陇举行 | 李方诗等主编 李方诗等主编 | 中国人物年鉴(1989)第74页 中国人物年鉴(1992)第77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朱德《朱德传》出版发行暨 纪念朱德诞辰一百零七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 行 | 李方诗等主编 | 中国人物年鉴(1994)第81页 |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元帅朱德诞辰110 周年纪念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 中国人物年鉴编辑 部编 | 中国人物年鉴(1997)第89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党、政、军领导人:朱德 | 中国人物年鉴社编 辑 | 中国人物年鉴(1999)第2页 | 朱 德(1886—1976) | 廖国良 田园乐编 写 | 中国工农红军事件人物录第384页 | 朱 德 | 梁大为 | 中国历史名人传略·中国近现代部分第 |
| | 228页 | 朱 德(1886—1976) 朱德传 三湾改编与赣南四整——毛泽东与朱德政治建 军之比较 | 范济国 温贤美 徐晓琳 | 中国革命史人物传略第71页 巴蜀将帅传第1页 毛泽东与现代人物论第130页 | 朱 德 | 《毛泽东交往百人 丛书》编委会 | 毛泽东交往百人从书·军事人物篇第82 页 | 初次接触印象:确实像“红军之父” | (美)艾格妮丝·史 沫特莱 |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2页 | “战地日记”中的八路军总司令 | (美)艾格妮丝·史 沫特莱 |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9页 | 一个倔强的好老汉 | (英)班威廉·克兰 尔 |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24页 | 在延安庆祝“双十节” 延安日常生活掠影 经历、风采、气质:和毛泽东之比较 | (美)约翰·谢伟思 (美)白修德 (美)艾格妮丝·史 沫特莱 |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27页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32页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36页 | 爱情、婚姻、家庭:革命生涯的一个侧面 | (美)艾格妮丝·史 沫特莱 | 外国人眼中的中共将领第40页 | 朱德同志关心战士 深切怀念敬爱的朱德委员长 | 严德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参谋部理论组 | 回忆中央苏区第202页 伟大的历史创举第80页 | 怀念逐日深 回忆朱德同志 略论朱德组建抗日游击队的方法 朱 德(1886—1976) 跟随朱总司令出太行 | 臧克家 方志纯 徐晓林 马洪武等编写 李树槐口述 李志 宽整理 | 怀念集第25页 怀念集第55页 中国抗战人物研究论集第58页 抗日战争事件人物录第428页 征途(二)第156页 | 朱 德(1886—1976) 浩气传千秋——忆念朱总司令 在朱总身边 红旗引我上征途——忆朱德军长来到宁化城 激流归大海——回忆朱德同志和陈毅同志 朱 德(1886—1976) 朱 德 朱总司令夜行千里奔濮阳 五位老帅战太行 激战前夕的朱总司令 火线 上的彭老总 常胜将军刘伯承 东阳关 上赞徐帅 威震敌后的聂司令 | 廖盖隆等主编 肖 华 向青鸾 罗胜旺 粟 裕 京 声 溪 泉 肖 黎等主编 阎 涛 李志宽 | 现代中国政界要人传略大全第161页 艰苦岁月第49页 星火(二)第1页 闽西的春天第134页 闽西的春大第9页 新中国名人录第501页 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男人第508页 燎原(三)第85页 燎原(四)第36页 |
朱德1886——1976字玉階,學名乾德、存銘,化名王楷,四川儀隴人,祖籍廣東韶關,1886年 (清光緒十二年) 生。7歲入私塾。19歲入順慶學堂。1905年中秀才。後入成都高等師範學校修讀體育。1908年由成都返鄉,與友人在儀隴創辦高等小學,任總務主任兼體育教員。1909年入雲南陸軍講武堂; 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8月,畢業於雲南講武堂,任第三十七協第四十七標第二營少尉排長; 10月參加辛亥革命,任上尉連長。1912年5月,升少校,任雲南講武堂學生隊隊長; 同年加入中國國民黨。1913年任滇軍第一師營長。1915年12月,任滇軍第十團團長,参加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雲南起義,任護國軍第一軍第六支隊隊長。1917年任滇軍旅長,在四川參加反對段祺瑞的護法戰争。1921年1月,隨靖國軍回師昆明任昆明警察局局長。1922年9月,赴德國留學; 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春,入德國戈丁根大學政治系。旋即返柏林,負責組織中國國民黨柏林支部,並發行《政治週刊》。1925年因從事革命活動兩次被德國政府逮捕,並被驅逐出境。隨即到蘇聯學習軍事。1926年夏回國,受中共派遣到四川軍隊中工作。1927年年初,至江西南昌創辦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育團,任團長,並任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委員,南昌警備司令,南昌市公安局局長。1927年8月,參加發動南昌起義,任起義軍第九軍副軍長,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委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委員。起義軍南下失敗後,率部轉戰至湖南南部,發動農民起義,建立蘇維埃政權。1928年4月,率部前往井岡山,同毛澤東領導的部隊會合; 5月成立中国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任軍長。1930年8月,任中国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 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會選爲候補中央委員。後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1931年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會上當選爲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10月參加長征。1935年1月,出席遵義會議,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 8月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總指揮,後更名爲第十八集團軍,任集團軍總司令。1939年3月,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1941年1月,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45年6月,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選爲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46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1947年同劉少奇等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至華北工作。1949年9月,任第一届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 10月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11月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1954年8月,任第一届人大代表; 9月當選爲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予元帥軍銜。1956年9月,中共第八届一中全會上選爲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央委員會副主席。1959年4月,當選爲第二届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1965年1月,當選爲第三届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1969年4月,當選爲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1973年8月,當選爲中共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1975年1月,當選爲第四届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0歲。著有《朱德選集》等。 朱德 四川仪陇人。字玉阶。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和反袁战争。1917年任滇军旅长。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2年为寻求革命真理赴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因积极从事革命活动,被德国政府逐出,旋去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夏回国。1927年初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导团。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旋率起义部队下广东,主力在潮汕被击败后,率余部战至湘南,发动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1928年4月率部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部会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任军长。1929年与毛泽东一起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1930年8月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先后同毛泽东、周恩来指挥红军战胜国民党军四次“围剿”。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当选中央委员,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长征途中,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进行坚决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指挥。后改为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率领和指挥八路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了许多抗日根据地。1938年撰《论抗日游击战争》。1940年冬,提出“南泥湾政策”。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47年与刘少奇等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到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曾亲临华北前线指挥作战。在战略决战阶段,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4月和毛泽东一起发布渡江作战命令,指挥人民解放军彻底摧毁了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兼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共八届一中全会当选中央副主席,中共十届一中全会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参与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行不懈的努力。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编为《朱德选集》。 朱德 - 可可诗词网 朱德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22年9月赴德国留学,同年11月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夏转赴苏联学习军事。1926年夏回国,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曾参加领导南昌起义。1928年初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军,在年关起义之后转战到井冈山地区,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为创建和发展人民军队作出卓越贡献。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参加领导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率领和指挥八路军深入华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了许多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等重大战役,推翻了蒋介石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建国后,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后又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从1934年中共六届五中全会起,当选为历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病逝。 朱德1886—1976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四川仪陇县人,字玉阶。早年曾参加过反帝制和反军阀的军事斗争。1922年在柏林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以后,一直担任党和政府及人民军队的主要领导。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8月出版),其中《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革命军队的纪律》等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军事伦理思想,深入阐发了革命军人的道德理想,就是要造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军人。坚持民族的、人民的、民主的建军原则,归结为一条总的原则就是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服务;论证了革命英雄主义的道德规范,反对个人英雄主义。指出,“革命的英雄主义,是视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对革命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积极性,以革命之忧而忧,以革命之乐而乐,赤胆忠心,终身为革命事业奋斗,而不是斤斤于作个人打算;为了革命利益的需要,不仅可以牺牲自己的某些利益,而且可以毫不犹豫地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英雄主义》);揭示了军队纪律的道德内涵。指出“革命军队组织力量之巩固,是建立在自觉的革命纪律之上的”(《革命军队的纪律》),“纪律是军人的生命”(《军队政治工作学习文件》,战士出版社1980年版);指明了对待军人荣誉的态度,明确提倡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和勤俭持家的美德。“希望青年一代坚决克服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并以模范的实际行动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斗争中去”。说明了官兵人格平等,认为“尊干爱兵”应是调节军队内部关系的一项基本道德规范。为了搞好官兵关系与军民关系,强调要“正确运用军事民主,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强调了干部以身作则是人民军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他指出练兵和带兵都要干部以身作则。他本人就是以身作则的模范。“朱德的扁担”教育了几代中国军人。 朱德1886~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原名朱代珍,又名朱建德,字玉阶,仪陇县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在滇军中任旅长。为追求救国真理,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在德国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德国政府驱逐出境。1925年7月到苏联学习军事。1926年夏回国,被派往川军杨森部工作,并参与领导泸 (州) 顺(庆) 起义。1927年在南昌创办军官教育团,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1月,同陈毅率领起义军余部举行湘南起义。同年4月率部转移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成立工农革命第四军,任军长。1930年起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和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军取得第一、二、三次反 “围剿” 战争的胜利。1933年与周恩来一起指挥一方面军挫败敌人的第四次 “围剿”。1934年1月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0月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并同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采用灵活的运动战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长征途中对张国焘的分裂红军和叛党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率领八路军深入敌后,转战晋、冀、鲁、豫等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1940年5月返回延安,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战争。同年冬首倡 “南泥湾政策”,发展大生产运动。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多次重大战役,取得解放战争的巨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 朱德中国领导人。四川省仪陇县人。1886年12月1日生。1909年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任云南新编陆军司务长、队官(连长),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任讲武堂教官,1913~1917年任滇军营长、团长、旅长。1917年参加护法战争。1922年9月,赴德留学,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赴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26年7月回国,在四川军队中进行革命工作。1927年8月,参加和领导南昌起义。任南昌起义军第9军副军长、军长。1928年1月,率部发动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长。4月,率部上井冈山,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4军军长。1930年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军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1930年9月,六届三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31年11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4年1月,在六届五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6年11月,到达陕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41年11月,在延安兼任军事学院院长。1946年6月,任解放军总司令,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45年6月,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1946年6月,内战爆发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1月,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4年9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9月,被授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9月,八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4月,当选为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64年、1975年,连任三届、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69年4月,九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3年8月,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去世。 朱德 155 朱德1886—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代珍,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讲武堂。同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云南起义。后在滇军中任团长、少将旅长,曾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1922年为寻求救国之路,且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弃官离职,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赴俄国学习。1926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后又兼任南昌市公安局长。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1月率起义军举行湘南暴动。4月率部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后相继任红军军长、军团长、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等职,与毛泽东、周恩来等成为中央红军主要领导人。1934年参加领导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月参加遵义会议,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同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兼任红军左路军总指挥,同张国焘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指挥和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指挥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并参加领导全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了多次重大战役。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等重要职务,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76年7月6日病逝。主要著作编为《朱德选集》等。 ☚ 董必武 李大钊 ☛
朱德 146 朱德1886—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四川仪陇县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蔡锷领导的云南反清起义。先后参加了护国讨袁及护法战争。1917年任旅长。1922年至1926年,去德国和苏联留学。1922年,经周恩来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国。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潮、汕失败后,转战于闽赣边界,湘南暴动后率部上井冈山会师,后历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红军总司令。他和毛泽东总结提出了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十六字诀”,并运用它粉碎了敌人的“会剿”及1至4次“围剿”。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会后协助毛泽东指挥了四渡赤水等战斗,与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做了坚决的斗争,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同毛泽东领导了敌后游击战争,大生产运动。在党的“七大”会上作了《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阐述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军事路线,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以及养兵、练兵、用兵的方法。后领导大反攻,取得抗战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在粉碎敌人全面及重点进攻后,及时组织指挥了敌我主力决战,发布向江南进军的命令,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党和国家及人民军队的领导人。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历任党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党中央副主席等职。1976年7月6日在北京病逝。著有 《朱德选集》。 ☚ 李济深 蒋介石 ☛ 朱德 朱德1886—1976Zhu De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字玉阶。1886年12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李家湾一个佃农家庭。幼年入私塾,因家贫,一面读书,一面劳动。1909年,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冬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年从讲武堂毕业后,被派入云南新编陆军,历任副目(副班长)、司务长、连长,秘密向士兵宣传同盟会纲领和各地反清起义情况。在反对清王朝的革命中,率部参加云南武装起义。后参加援川军,支援四川起义。1912年返回昆明,任讲武堂军事教官。1915年参加反袁护国战争,任滇军步兵团长。1917年升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了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 1919年后,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朱德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1922年,为寻求革命真理,他毅然抛弃高官厚禄,离开云南经北京、上海转赴德国,在柏林结识了周恩来和其他共产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因在柏林从事革命活动,两次被德国当局逮捕,并被驱逐出境。随即到苏联学习军事。1926年夏回国,受中共派遣到四川军队中进行革命工作。同年11月,和杨闇公、刘伯承组成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领导了四川泸(州)顺(庆)起义。1927年初,奉命到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培训了一批革命军事干部。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他参加领导了在江西南昌举行的“八一”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军南下广东,其主力在潮汕地区被反动军队击败后,他率领余部重整旗鼓,坚持斗争,转战至湖南省南部,继续组织武装暴动。1928年1月,与陈毅一起在湘南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发动了宜章、郴州、耒阳、永兴、资兴等县的年关暴动。在暴动中,扩大了武装力量,建立了湘南苏维埃政权。同年4月,率部进军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随后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中国工农红军(初建时称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任军长。1929年初,与毛泽东一起率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为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2月,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作军事报告,参与制订了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1930年6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任总司令,随后又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他与毛泽东一起领导红一方面军连续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三次“围剿”。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3年春,他与红一方面军总政委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又挫败了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同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他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会后与毛泽东一起指挥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取得了战略转移的决定性胜利。在长征北上途中,他与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一起,对张国焘分裂红军分裂党的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促成了红军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在甘肃会宁的胜利会师,维护了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和红军的团结。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八路军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并兼任中共中央军委前方军事委员会分会书记。1938年3月,兼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一年后又改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朱德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率领和指挥八路军深入华北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了许多抗日根据地。1938年,他写了《论抗日游击战争》一书,阐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意义及抗日游击队的战术与活动方针,对当时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40年5月,他从华北前线返回延安,直接参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工作,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战争。面对当时抗日根据地暂时遇到的严重困难,是年冬,他提出了“南泥湾政策”(南泥湾是延安南部的一片荒地),要求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开荒种地,为打破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作出了重大贡献。1945年4月,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在1946年开始的解放战争中,朱德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47年国民党攻占延安后,他同刘少奇等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前往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秋,他亲临晋察冀前线,参与指挥了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在战略决战阶段,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4月,和毛泽东一起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作战的命令。经过渡江南下作战和解放西南、西北的几大战役,彻底摧毁了蒋介石集团在中国大陆的统治。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德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在党内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央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任职期间,他积极参与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纪律检查工作,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他还进行了一系列出国访问、会见外国领导人等国事活动,增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的交往和友谊。“文化大革命”中,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 八一南昌起义 贺龙 ☛ 朱德 朱德1886—1976Zhude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字玉阶。四川仪陇人。生于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 12月1日。1909年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参加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1917年任滇军旅长。1922年赴德留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赴苏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湘南暴动。1928年4月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任军长。1930年后历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央军委主席。1930年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4年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参加了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指挥,深入敌后,指挥对日作战。1945年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解放战争中,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了三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参与制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为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 邹容 董必武 ☛
朱德 朱德1886—1976Zhude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朱德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 在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斗争中, 对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作了深刻的论述。他十分重视共产主义道德的作用,特别是对党对军队的建设作用。他强调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理论,指出:八路军、新四军要把“为人民服务,保卫祖国作为宗旨”。强调革命干部要树立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他说:要“把人民群众看成是自己父母兄弟姊妹一样”, 他把人民军队和百姓的关系比喻为鱼水关系。他还说要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反对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官僚主义作风。他极为重视党和军队的纪律教育,指出: “红军的纪律是根据无产阶级的利益”制定的,“自觉遵守纪律的红军就是铁的红军”。他主张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认为“生活俭朴,与群众同甘共苦”是革命者所要求的美德。朱德还尤其强调 “每个革命者都要加强思想意识上的修养,养成大公无私的品质”。对于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他更是十分重视。朱德的德育思想,是毛泽东德育思想体系中的一部分,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不仅在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产生了巨大作用, 对于今天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意义仍然十分重大。朱德在德育方面的著作有:《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悼左权同志》、《革命军队的纪律》、《加强团结,建设社会主义》、《勤俭持家》等。 ☚ 周恩来 周公旦 ☛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十月革命后,逐渐接受马列主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1928年4月率部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汇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1930年起,任红一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参加指挥了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红军长征途中,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抗战时期,任八路军总指挥,深入敌后,指挥对日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任解放军总司令,在战略决战阶段,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1955年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编为《朱德选集》。参见“军事”中的“朱德”。
朱德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活动。参加过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参加领导了南昌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同毛泽东、周恩来指挥红军取得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胜利;深入敌后,指挥八路军作战;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辽沈、淮海、平津等重大战役。发表过《论抗日游击战争》、《论解放区战场》等军事文章。参见“历史”中的“朱德”。 朱德 朱德1886~1976原名代珍,字玉阶。四川省仪陇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1922年到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前苏联学习军事,回国后参加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总司令,指挥对日作战。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为解放全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朱德的一生充满着丰富的革命实践,其中包括着体育实践,他之所以活到九旬高寿,除了乐观开朗,心胸开阔外,还在于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他曾说过:“要革命,就要锻炼身体。身体不好,是不能为革命做更多贡献的。”人们为朱德总结高寿秘诀是:乐观开朗、豁达大度、体育运动。散步、做操是朱德的主要运动项目。他生前多年有个不可动摇的生活习惯,就是吃饭在食堂,居住在楼上。一日三餐坚持从楼上走100多米到食堂去吃饭,风雨无阻,严暑不避。他认为饭前走动能增进食欲,“饭后百步走”又能帮助消化,是一举两得的事。他不仅饭前、饭后强迫自己锻炼,而且晨起、睡前也要散步,直到老年高龄时,仍不顾风雨交加或寒风刺骨,照样出门遛弯。在他生前住过的地方,不管周围是石子路、泥土路还是山间小路,都留下了他散步的足迹。做操也是朱德持之以恒的健身项目。他坚持的那套体操是自己编的,具有独到之处,曾被人们称为“朱德操”。他每天早、晚各做操一次,偶尔睡前忘了就穿着睡衣在室内补做一遍。一直到他去世前几天,还在坚持做操。爬山、游泳也是朱德的爱好,他认为爬山不但对人的身体是个锻炼,对人的思想、意志和毅力也是个磨练。在北京他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去爬香山。当73岁高龄时在庐山还登上过五老峰。年近八旬时,在四川视察期间登上过处于峨眉山半山腰海拔1000多米的万年寺。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年,仍拄着拐杖兴致勃勃地爬上北京戒台寺附近的一个山头,那是他最后的一次登山活动,当时已是89岁高龄。朱德还非常喜欢游泳,80岁以后,他仍能下海游泳,最后一次游泳是1975年8月,时年89岁。朱德兴趣高雅,爱好广泛。他不仅有指挥千军万马的才能,开朗豁达的性格,科学健身的方法,而且还有较深的文化修养。他的毛笔字写得浑厚、丰满、苍劲有力。他非常热爱大自然,对森林、花卉、名胜、石窟、岩洞等无一不发生浓厚兴趣。 ☚ 毛泽东 徐向前 ☛ 朱德1886~1976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事家。四川仪陇人。又名朱玉阶、朱代珍、朱建德。1909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1911年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任队官(连长)。辛亥革命后,支援四川起义军。1915年起参加护国战争。1917年升任旅长,在四川参加护法战争。1921年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1922年任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在苏联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1922年到上海、北京寻找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前往法国留学,11月由中共旅欧支部负责人张申府和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春,赴苏联学习军事。1926年夏回国,被派往川军争取杨森部协助国民革命军北伐。1927年初,到江西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3军军官教导团。4月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1927年8月,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9军副军长。1928年1月,发动湘南起义。4月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任军长。1929年同毛泽东率部建立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以后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12月,在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上作军事报告。1930年6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总指挥。8月, 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总司令,随即改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与毛泽东指挥红一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1931年11月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3年春,与周恩来指挥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次“围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出席遵义会议,支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继续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和毛泽东、周恩来等指挥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长征途中对张国焘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后为第18集团军总司令),积极配合国民党军对日作战。1937年率八路军总部和第129师挺进晋东南,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39年兼任第2战区副司令长官。1940年返回延安,协助毛泽东直接参与指挥全国各抗日根据地的抗日斗争。1945年4月,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后,和毛泽东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解放了华北、东北等广大地区。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1948年9月以后,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战略决战的决定性胜利。1949年4月同毛泽东部署渡江战役和解放西南、西北地区的重大战役,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继续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50年参与制定抗美援朝的决策。后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民解放军由完成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战略转变。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历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从1949年11月到1955年5月,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对林彪、江青反党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一生在军事活动、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1976年7月6日在北京病逝。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朱德 朱德朱德 (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1892年入私塾读书。1909年11月,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冬,秘密加入同盟会。1911年参加了昆明起义。1912年8月,转为国民党党员。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并任少将旅长。 1919年受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 “五·四” 运动的影响,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毅然抛弃高官厚禄,1922年到上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被陈独秀拒绝。于是,10月去德国留学,同年由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1月3日,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驻德支部执行委员,分管组织工作。在留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主编了油印刊物 《明星》。6月18日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德国政府逮捕,后获释。 1925年7月4日,朱德赴苏联学习,在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中国和世界经济地理,后参加秘密军事训练班学习军事。1926年回国。 1926年11月,与刘伯承等在重庆成立重庆地方军事委员会,以争取地方军阀。12月,当选为国民党四川省支部执行委员。 1927年11月,朱德按中央指示到南昌工作,并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参议、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他在军队中加强政治教育、宣传共产主义,并有计划地在学员中发展中共党员。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后,朱德与周恩来、贺龙、刘伯承等于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起义失败后,他率起义军一部转战到湘南,并发动湘南暴动,成立苏维埃政府。1928年4月,率部在宁冈县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兼第十师师长。此后,他又与毛泽东率部转战至井冈山、赣南、闽西地区,开展游击战争,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至1930年底,相继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 1931年1月,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朱德任委员并兼中央局领导下之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同年5月,担任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员。11月25日,被任命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0年12月至1931年9月,和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军取得第一、二、三次反“围剿” 的胜利。1933年2至3月和周恩来一起成功地领导了第四次反 “围剿” 战争。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委员。10月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支持毛泽东的主张。此后,配合毛泽东等指挥红军二占遵义、四渡赤水,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同年6月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在长征途中,朱德坚决反对张国寿分裂中共和红军的活动。 抗战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他任总指挥。他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党对八路军的绝对领导,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各地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1945年,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 《论解放区战场》 的军事报告,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同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朱德致电蒋介石,揭露他准备内战阴谋,提出废止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等六项要求。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46年10月,他与彭德怀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副总司令的名义发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协同解放军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1948年,协助毛泽东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1949年3月,出席中共七届二中全会。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并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在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被任命为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在第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在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期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国际国内环境形势,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文化大革命” 期间,他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76年7月6日,朱德在北京逝世。其主要著作收入 《朱德选集》。 ☚ 陈独秀 李大钊 ☛ 朱德 朱德1886.12.1—1976.7.6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字玉阶,四川仪陇人。早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1928年率部上井冈山,同毛泽东的部队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任军长。后历任中华苏维埃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1976年7月6日在北京病逝。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 中国工农红军 中央革命根据地 ☛ 朱德1886—1976原名代珍,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11月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讲武堂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8月加入蔡锷部新编陆军,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官至少将。1922年9月,弃官到德国求学。这年10至11月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7月赴苏,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6年夏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团长兼南昌市公安局长。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1928年1月举行湖南暴动,建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任师长。这年4月,率部同毛泽东部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任军长。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时期,任红四军军长、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和代理书记、红四军军委书记、红一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10月领导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司令兼左路军总指挥等职。1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后,任中央军委委员、主席团委员和副主席及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率部深入敌后,对日作战,任八路军(后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兼国民党第二战区东路总指挥、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等职。还曾任中共中央军委华北分会书记。1940年5月返延安总部,参加领导全国抗日战争。1944年参加指挥解放区军民开始局部反攻。1945年4月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在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等职。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等职。还曾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曾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侮辱。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有《朱德选集》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