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朱光潜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 朱光潜
朱光潜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24年在上海与友人成立立达学园,创办《一般》杂志。1925年留学英、法,获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后,先后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等职。1937年主编《文学杂志》。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变态心理学派别》《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文笔优美精练,资料翔实可靠,说理清晰透彻,见解独到精辟,蜚声于海内外学术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文联理事、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编著有《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等,译著有克罗齐《美学》、黑格尔《美学》、柏拉图《文艺对话录》、爱克曼《歌德谈话录》、莱辛《拉奥孔:论画和诗的界限》等。有《朱光潜全集》。 ☚ 王统照 胡山源 ☛ 朱光潜 朱光潜1897.9.19—1986.3.6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1922年香港大学毕业。1925年赴英、法等国留学,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曾主编过《文学杂志》。建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等职。一生致力于美学研究,论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变态心理学派别》、《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多种,翻译有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爱克罗辑的《歌德谈话录》、黑格尔的《美学》、维柯的《新科学》等。散文集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系由作者为开明书店的刊物《一般》和《中学生》撰写的随感辑录而成,其中谈人生、谈宇宙,“反映了当时一般青年小知识分子的心理状况”(《作者自传》);《孟实文钞》所收多是关于文艺的随笔杂感; 《谈修养》收的是四十年代作者发表在《中央周刊》上的部分文字。他还是散文理论家,重要篇什有:《论小品文》、《散文的声音节奏》、《谈写散文》(对话)、《随感录》(上、下)等。 ☚ 师陀 朱自清 ☛ 朱光潜 安徽桐城人。又名孟实。1922年香港大学毕业。1925年起留学美国爱丁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川大文学院院长、武大教务长、北大文学院代理院长、《文学杂志》主编。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1986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美学批判论文集》、《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 朱光潜 075 朱光潜1897—1986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1925年赴欧留学,8年中广泛接触并向国内系统介绍西方美学流派,是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最早介绍人,开拓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新领域。主要译著有:克罗齐的《美学》、黑格尔的《美学》、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莱辛的 《拉奥孔: 话和画的界限》等。 ☚ 成仿吾 郑振铎 ☛ 朱光潜 203 朱光潜1897—1986现代文学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早年肄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18年考入香港大学教育系。1923年毕业后回上海,先后在吴淞中国公学部、上海立达学园任教。同期与夏丐尊、叶圣陶等创办开明书店和杂志,开始文学活动。1925年赴英国留学,攻读英国文学和心理学、哲学等。1929年又去法国学习法文、法国文学,获博士学位。在英法留学期间著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等文艺理论漫谈。193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并与杨振声、沈从文主办《文学杂志》。抗战爆发后,先后在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职。1946年回北京大学任西语系教授。建国后兼任民盟中央、全国政协、中国文联的职务。主要著作有《西方美学史》、《文艺心理学》、《诗论》和一些美学译著。1982年起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朱光潜美学文集》。 ☚ 郁达夫 朱自清 ☛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Zhu Guangqian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翻译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从小即接受严格的封建私塾教育,打下雄厚的国学和古文功底。1918~1922年,他在香港英国人办的大学里学习过教育学、生物学、心理学以及英国语言和文学。1925年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哲学、心理学、欧洲古代史和艺术史,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巴黎大学注册。后来又到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深造。朱光潜在香港以及欧洲各大学里学习长达14年之久。回国后,曾担任过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北大西语系教授。主要著有《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以及《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译著有:《美学原理》(克罗齐)、《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歌德谈话录》、《拉奥孔》(莱辛)、《美学》(黑格尔)、《新科学》(维柯)等。 ☚ 谢冕 蔡仪 ☛ 朱光潜 朱光潜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生于1897年,卒于1986年,曾用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于1918年考入香港大学。1922年,大学毕业以后,曾先后在吴淞中国公学和上虞春晖中学任教。而后,他和夏丐尊、章锡琛、丰子恺、叶圣陶、胡愈之等人一起,在上海筹办成立了立达学会与立达学校,提出了教育独立自由的口号。1925年,朱光潜考取公费留学生,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1929年,又转入伦敦大学继续求学,并获硕士和博士学位。而后,他又来到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在该校心理学教授夏尔·布朗达尔的指导下,完成了长篇论文《悲剧心理学》的写作。朱光潜在国外留学的8年时间里,接受了西方文学、哲学、心理学的系统教育,这期间他写了《文艺心理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学专著。1933年归国后,应聘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并主编《文学杂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后来又到武汉大学外语系任教授。新中国成立以后,曾先后担任中国文联理事、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等职。这期间,朱光潜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的《西方美学史》,翻译了克罗齐的《美学原理》、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莱辛的《拉奥孔》、歌德的《谈话录》、黑格尔的《美学》、维柯的《新科学》等等,同时还出版了他撰写的《谈美书简》,对于普及美学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朱光潜对于文学也颇有见地,出版有《孟实文抄》、《论小品文》、《散文的声音节奏》、《谈写散文》、《随感录》等著作。朱光潜一生致力于美学研究,在介绍西方美学、建立本民族美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左为朱光潜 ☚ 光未然 朱自清 ☛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底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1925年赴英国留学,入爱丁堡大学。1929年转入伦敦大学。用英文写出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又为国内青年写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畅销一时。后还写出《文艺心理学》(1931年)、《谈美》(1932年)、《变态心理学》(1930年)等论著。翻译了克罗齐的《美学原理》。30年代初回国,任北大西语系教授。主编《文学杂志》。在1957—1962年的全国美学大讨论中,提出美在主客观统一说。翻译了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莱辛《拉奥孔》、黑格尔《美学》、《歌德谈话录》等著作。1962年后,编写出力作《西方美学史》两卷。晚年著有《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翻译了维柯的《新科学》。一生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将大量西方美学思想介绍进中国,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之一。早期受克罗齐等唯心主义美学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一系列重大美学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力图建立以实践观点为基石的美学思想体系。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字孟买,笔名盟石、明石。枞阳阳和乡人。15岁入桐城中学,毕业后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21岁被选送至香港大学教育系,获文科学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吴淞中国公学院中学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上海立达学园。1925年冬赴英国官费留学,相继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选修文学、哲学、心理学和艺术史。4年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学习法文和法国文学,后入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法国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文学院西语系教授,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教务长,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建国后,先后被选为全国文联理事,全国美学学会主席、名誉主席,第二至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常务委员,民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曾与夏丐尊、丰子恺、朱自清、叶圣陶等人创办开明书店,与叶圣陶等人创办《一般》(后改为《中学生》)杂志,与沈从文、杨振声等主办《文学杂志》。在美学领域,从介绍西方美学名著和名著选读、美学概论到著述《西方美学史》,开拓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新领域。主要著作和译著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愁斯丹与绮瑟》、《文艺心理学》、《谈美——给青年的十三封信》、《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我与文学及其他》、《谈修养》、《诗论》、《谈文学》、《近代英美散文选》、 《克罗齐哲学述详》、《艺术社会根源》、《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十九世纪外国文学》、《美学》、《西方美学史》、《歌德谈话录》、《拉奥孔——诗与画的界限》、《朱光潜美学文论选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八十岁以后作》、《艺文杂谈》、《朱光潜美学文集》、《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美学原理》、《新科学》等。 ☚ 房师亮 张逸民 ☛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桐城县人。早年曾先后在安徽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就读。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25年留学英、法,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任教,曾任文学院长、教务长。1949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教授。是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理事、香港大学名誉教授。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美学批判论文集》、《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 ☚ 童汉章 彭笑千 ☛ 朱光潜 朱光潜朱光潜(1891—1986),中国现代美学家、教育家。安徽桐城县人。字孟买,笔名,盟石,明石,孟实。21岁在香港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29岁时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36岁获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先后被选为全国文联理事,全国美学学会主席,名誉主席等。在北京大学,他提倡因材施教,自由研究。中学应减少课程,提高效率,使学生集中于基本学科的训练。大学应尽量减少授课时间,增加师生个别讨论时间。他主张大学应设立导师制,每个学生应选择一个自己敬仰的教员做导师,指导他治学和做人的方法。他主张教育人为宗旨,提倡德育、智育、美育、群育、体育并重。他积极主张教育改革,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全局着眼,调整现行的中学教育结构,既要认真办好普通教育,又要大力办好职业教育; 要重视师范教育,要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师资质量; 要按教育规律办事,要重视教学和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善于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从事创造发明的能力。 ☚ 胡适 陶行知 ☛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现代哲学家、美学家、翻译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192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25年至1933年游学英之爱丁堡和伦敦大学,法之巴黎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先后获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重返北京大学。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是系统地把西方美学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以精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与当代美学。中年以克罗齐的直觉论为中心,综合心理学派美学、联想主义美学及道德论美学,注重于审美心理学的研究。晚年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为中心,从人的本质开始,逐次涉及到美的共同性与特殊性,审美活动中的心理与生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认为艺术是一种生产;美是艺术的属性,美也是一种它创造;艺术与美是通过形象思维产生的,因此形象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活动。译著主要有: 克罗齐《美学原理》、哈拉普《艺术的社会的根源》、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爱克曼《歌德谈话录》、莱辛《拉奥孔》、黑格尔《美学》,维柯《新科学》。著作主要有: 《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孟实文钞》、《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西方美学史》、《美学拾穗集》。现有五卷本《朱光潜美学文集》。 ☚ 吕澂 贺麟 ☛ 朱光潜 朱光潜朱光潜 (1897—1986),中国现代美学家、教育家,安徽桐城县人。字孟买,笔名,盟石,明石,孟实。21岁在香港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29岁时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36岁获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 ☚ 胡适 陶行知 ☛ 朱光潜1897~1986Zhu Guangqianesthetician literature ideologist and translator. Works: Tragedy Psychology,Theory of Esthetics,etc.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