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朱光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朱光潜1897—1986

安徽桐城人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乐山武汉大学等校教授。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授至终。生前兼任全国美学会会长,民盟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著译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美学》、《文艺对话录》、《歌德对话录》、《谈美》、《我与文学及其它》、《朱光潜全集》等。
字:孟实
笔名:石、明石、孟石、孟实、盟石、蒙者

朱光潜

我与文学及其他
老舍和朱光潜
美学家朱光潜
朱光潜教授访问记
朱光潜的近况
记朱光潜
我是怎样学起美学来的
师友之间——我所知遭的朱光潜先生
美学老人朱光潜
“美学老人”的青年时代
朱光潜
兆佳
李立明
中国新闻社记者
李立明
邹士方
朱光潜
荒芜
费芑
郝铬鉴
上海开明书店1947年版187页
*中央日报1958年6月15日
*中国学生周报1971年10月15日
*大公报1976年1月22日
*明报1976年4月5日
文汇报1982年9月28日
书林1979年2期
读书1980年6期
新闻战线1980年11期
青年一代1981年5期,文史哲学者治学谈
第310页
美学家朱光潜访问记
朱光潜小传
冬晓*艺术家1981年76期
*艺术家1981年76期
访问朱光潜教授
翻译界卓有贡献的长者——朱光潜教授
谢绍文
孙坤荣
*明报月刊1983年18卷4期
翻译通讯1983年6期,新华文摘1983年
8期
我学美学的经历和一些经验教训朱光潜文史哲学者治学谈第303页,学人谈治学
第160页
朱光潜
自传
朱光潜
记中华全国美学会长朱光潜
朱光潜
勤劳的美学家朱光潜
记朱盂实先生
论朱光潜
李立明
朱光潜
商金林
李醒尘
蓝一果
张又君
于极荣
蔡仪
*中国现代六百作家小传第78页
中国现代作家传略(下)第132页
中国现代教育家传第2卷第283页
北京文艺年鉴(1982)第309页
*当代中国学人小品集第87页
作家剪影第125页
*学府纪闻·国立武汉大学第176页
美学论著初编(上)第439页,探讨集第23
页,蔡仪美学论文选第9页
朱光潜(1898—)
美学老人朱光潜
编纂组
自夜
*环华百科全书第14册第152页
作家剪影第54页

朱光潜

朱光潜——从迷途到通径朱式蓉 许道明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11月版296页

朱光潜自传
朱光潜学术思想评传
朱光潜文艺思想的哲学根源
我学美学的经历和一些经验教训
美学家朱光潜逝世
朱光潜 商金林编
王攸欣
贺 麟
朱光潜
江苏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385页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版292页
人民日报1956年7月9日
浙江日报1981年6月25日,文史哲学者
治学谈第303页,学人谈治学第160页
人民日报1986年3月7日
他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悼念朱光潜先生
悼念朱光潜先生
朱光潜同志生平
季羡林
季羡林
文汇报1986年3月14日
人民日报1986年3月17日
人民日报1986年3月18日
春蚕到死丝方尽——悼朱光潜先生
悼朱光潜先生
不厌不倦,风范长存——沉痛悼念朱光潜同志
朱光潜印象小记
“坚持马列第一义”——悼朱光潜先生
朱光潜先生留下了什么
朱光潜与对话体
敬悼朱光潜先生
沉痛悼念朱光潜先生
我所崇敬的朱光潜老师
值得尊敬的智力劳动者——赞朱光潜先生的学
邹士方
李泽厚
钱伟长等
金耀基
郭 因
汝 信
吴泰昌
舒 芜
李醒光
张高峰
罗大冈
人民政协报1986年3月18日
人民日报1986年3月20日
人民日报1986年3月21日
团结报1986年3月22日
安徽日报1986年3月23日
光明日报1986年3月30日
文艺报1986年4月5日
中国文化报1986年4月6日
中国文化报1986年4月13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6年5月24日
人民日报1986年5月26日
朱光潜先生在国立四川大学的日子
往日的回忆
三位老学者
忆朱光潜先生
政治美学:追忆朱光潜生平的一小段插曲
外国学者论朱光潜与克罗齐美学
黎小泰
常任侠
戴 平
林焕平
卞之琳
团结报1986年9月13、20日
人民日报1987年3月19日
人民日报1987年8月28日
人民日报1987年12月8日
文汇报1988年10月14日
读书1981年3期
朱光潜与克罗齐美学
朱光潜战略
朱光潜晚近美学思想评述
朱光潜与克罗齐
论朱光潜先生在美学上的贡献——《朱光潜美
学研究》序
胡 铸
邹士方
邹士方等
阎国忠
阎国忠
苏州大学学报1985年2期
晋阳学刊1986年3期
文艺研究1986年3期
江淮论坛1986年4期
学术月刊1986年4月号
沉痛悼念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同志逝世
忆朱光潜先生
探求美和完善的精神——怀念朱光潜先生
我的大伯父朱光潜
大树·拾穗者·永恒——悼念朱光潜先生
意气尚敢抗波涛——忆朱光潜先生
长歌当哭,春晖恋恋——纪念朱光潜先生逝世
一周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
戴镏龄
张隆溪
(台)朱颖立
叶 朗
方 敬
丁 枫
哲学研究1986年4期
随笔1986年6期
读书1986年6期
世界博览1986年7期
群言1986年8期
群言1986年10期
社会科学战线1987年2期
朱光潜前期美学研究述评
朱光潜对中西诗美学的继承和结合
朱光潜先生
朱光潜编《文学杂志》
臻于完善,趋于完美——试论朱光潜的美学思
许道明等
蓝华增
冯健男
姜德明
剑 波
安庆师院学报1987年3期
云南社会科学1987年5期
天津文学1987年6期
新文学史料1988年1期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1期
朱光潜传略
朱光潜与弗洛伊德
朱光潜先生的人格和学格
我的美学引路人朱光潜先生
朱光潜的学术品格
新发现朱光潜《给青年二十四封信》的考证
李醒尘
王宁
商金林
陈望衡
阎国忠
章启群
新文学史料1988年3期
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4期
北京大学学报1989年4期
名人传记1989年5期
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2期
北京大学学报1998年6期

已故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出版
20世纪中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
(1897—1986)
李方诗等主编
李维民主编
中国人物年鉴(1994)第83页
中国人物年鉴(2000)第40页
朱光潜(1897—1986)
论美感、美和艺术(研究提纲)——兼论朱光潜
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
汪 新主编
李泽厚
中国民主党派名人录第235页
中国当代美学论文选(一)第101页
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
朱光潜文艺思想的哲学根源
美感与美——批判朱光潜的美学思想
战斗的艺术——对朱光潜的艺术“非实用论”的
初步批判
朱光潜
贺 麟
曹景元
王子野
中国当代美学论文选(一)第148页
中国当代美学论义选(一)第175页
中国当代美学论文选(一)第200页
中国当代美学论文选(一)第222页
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评朱光潜、蔡仪的美
学观
李泽厚中国当代美学论文选(一)第260页
论食利者的美学——朱光潜美学思想批判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为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的?
朱光潜的怯弱与凶残
评朱光潜先生的艺术论评
论朱光潜
略论朱光潜的美学思想
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本来面目
朱光潜的美学思想旧货的新装
再谈朱光潜先生旧货的新装
论朱光潜美学的“实践现实”
黄药眠
蔡 仪
荃 麟
周谷城
蔡 仪
蔡 仪
蔡 仪
蔡 仪
蔡 仪
蔡 仪
中国当代美学论文选(一)第52页
中国当代美学论文选(二)第1页
文学运动史料选(5)第626页
史学与美学第172页
美学论著初编(上)第439页
美学论著初编(下)第523页
美学论著初编(下)第538页
美学论著初编(下)第562页
美学论著初编(下)第803页
美学论著初编(下)第811页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

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24年在上海与友人成立立达学园,创办《一般》杂志。1925年留学英、法,获硕士、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抗战后,先后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等职。1937年主编《文学杂志》。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变态心理学派别》《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文笔优美精练,资料翔实可靠,说理清晰透彻,见解独到精辟,蜚声于海内外学术界。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文联理事、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编著有《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等,译著有克罗齐《美学》、黑格尔《美学》、柏拉图《文艺对话录》、爱克曼《歌德谈话录》、莱辛《拉奥孔:论画和诗的界限》等。有《朱光潜全集》。

☚ 王统照   胡山源 ☛
朱光潜

朱光潜1897.9.19—1986.3.6

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1922年香港大学毕业。1925年赴英、法等国留学,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曾主编过《文学杂志》。建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等职。一生致力于美学研究,论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变态心理学派别》、《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多种,翻译有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莱辛的《拉奥孔》、爱克罗辑的《歌德谈话录》、黑格尔的《美学》、维柯的《新科学》等。散文集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系由作者为开明书店的刊物《一般》和《中学生》撰写的随感辑录而成,其中谈人生、谈宇宙,“反映了当时一般青年小知识分子的心理状况”(《作者自传》);《孟实文钞》所收多是关于文艺的随笔杂感; 《谈修养》收的是四十年代作者发表在《中央周刊》上的部分文字。他还是散文理论家,重要篇什有:《论小品文》、《散文的声音节奏》、《谈写散文》(对话)、《随感录》(上、下)等。

☚ 师陀   朱自清 ☛

朱光潜

 安徽桐城人。又名孟实。1922年香港大学毕业。1925年起留学美国爱丁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先后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并曾任川大文学院院长、武大教务长、北大文学院代理院长、《文学杂志》主编。建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1986年3月6日在北京逝世。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美学批判论文集》、《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6
朱光潜

075 朱光潜1897—1986

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1925年赴欧留学,8年中广泛接触并向国内系统介绍西方美学流派,是西方美学在中国的最早介绍人,开拓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新领域。主要译著有:克罗齐的《美学》、黑格尔的《美学》、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莱辛的 《拉奥孔: 话和画的界限》等。

☚ 成仿吾   郑振铎 ☛

朱光潜

203 朱光潜1897—1986

现代文学理论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早年肄业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18年考入香港大学教育系。1923年毕业后回上海,先后在吴淞中国公学部、上海立达学园任教。同期与夏丐尊、叶圣陶等创办开明书店和杂志,开始文学活动。1925年赴英国留学,攻读英国文学和心理学、哲学等。1929年又去法国学习法文、法国文学,获博士学位。在英法留学期间著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等文艺理论漫谈。193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并与杨振声、沈从文主办《文学杂志》。抗战爆发后,先后在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职。1946年回北京大学任西语系教授。建国后兼任民盟中央、全国政协、中国文联的职务。主要著作有《西方美学史》、《文艺心理学》、《诗论》和一些美学译著。1982年起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朱光潜美学文集》。

☚ 郁达夫   朱自清 ☛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Zhu Guangqian

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和翻译家。安徽桐城人。朱光潜从小即接受严格的封建私塾教育,打下雄厚的国学和古文功底。1918~1922年,他在香港英国人办的大学里学习过教育学、生物学、心理学以及英国语言和文学。1925年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哲学、心理学、欧洲古代史和艺术史,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同时在巴黎大学注册。后来又到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深造。朱光潜在香港以及欧洲各大学里学习长达14年之久。回国后,曾担任过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北大西语系教授。主要著有《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以及《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译著有:《美学原理》(克罗齐)、《柏拉图文艺对话集》、《歌德谈话录》、《拉奥孔》(莱辛)、《美学》(黑格尔)、《新科学》(维柯)等。
朱光潜解放以前的美学观多受西方哲学和心理学、美学影响,十分强调主观和心灵的作用。在《文艺心理学》和《谈美》等著作中,他认为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事物能引起美感经验才能算是美,美生于美感经验。美和客观现实并非没有关系,但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与物的关系上,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物的形象就是观赏者的性格和情趣的返照。由于注重心灵的创造和主观的情趣,朱光潜认为在自然中本来无所谓美,在觉自然为美时,自然就已造成表现情趣的意象,就已经是艺术品。“自然美”三个字,从美学观看是自相矛盾的,是美就不自然,只是自然就还没有成为美。美的自然是表现情绪的意象,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境。纯粹的物相与自然既不成其为美,朱光潜也就极力推崇极具主观因素的艺术,他认为世界上只有艺术是美的,世界上一切美的也都是艺术。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的缺陷的,为了要胜过自然,要弥补自然的缺陷,使不完美的成为完美,于是产生了文学艺术。为使艺术的世界能够弥补现实的世界,艺术就应该和实际的人生有所距离,且必须有若干形式化和理想化,有几分不自然,使之不致被人认为是实际人生中的一片段。这样,艺术才是一种慰情的工具,是一个避风息凉的处所。朱光潜十分地推崇美感的态度,他指出在观赏任何物相和艺术作品时,观赏者都应该不计实用,去掉意志和欲念,不推求关系、条理、因果,没有丝毫的概念和思考,而把全副精神移注在物相和艺术的本身上面,使之成为一个赤裸裸的孤立绝缘的形相,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惟其偏重形相,所以不管事物是否实在。美感的态度所生之境往往是梦境、是幻境。而美就在于这种没有概念和思考,也不管事物是否实在的梦境或幻境,美就产生于这种梦幻的美感的境界。朱光潜也特别推崇所谓的移情作用,他说,从理智的观点看,移情作用是一种错觉,是一种迷信。但是如果没有它,世界便如一块顽石,人也只是死板板的一套机器,人生便无情趣,不仅艺术难产生,即宗教亦无由出现了。诗人、艺术家和狂热的宗教信徒大半都凭移情作用替宇宙造一个灵魂,把人和自然的隔阂打破,把人和神的距离缩小。朱光潜是如此地沉醉于艺术的纯粹美感态度之中,他几乎就把这种美感态度当成了一种人生的态度。他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为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他认为只有艺术化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一个艺术家应该从切身的利益跳出来,把它当作一幅画或是一幕戏来优游赏玩。
解放后,朱光潜对自己过去的美学观有所反省,开始认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述,并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力图建立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为基石的美学体系。根据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他认为,美不是孤立物的静止面的一种属性,而是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改变世界从而改变自己的一种结果。无论是劳动创造,还是艺术创造,基本的原则都只有一个:“自然的人化”或“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基本的感受也只有一样:认识到对象是自己的“作品”,体现了人作为社会人的本质,现出了人的本质力量,因而感到喜悦和快慰。劳动生产是人对世界的实践精神的掌握,同时也是人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在劳动生产中人对世界建立了实践的关系,同时也就建立了人对世界的审美的关系。一切创造性的劳动,不管是物质生产还是艺术创造,都可以使人起美感。人对世界的艺术掌握是从劳动生产开始的。这些观点在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发展道路上是一巨大的转变。
朱光潜一生致力于美学的介绍和建设工作,为我国美学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谢冕   蔡仪 ☛
朱光潜

朱光潜

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生于1897年,卒于1986年,曾用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朱光潜于1918年考入香港大学。1922年,大学毕业以后,曾先后在吴淞中国公学和上虞春晖中学任教。而后,他和夏丐尊、章锡琛、丰子恺、叶圣陶、胡愈之等人一起,在上海筹办成立了立达学会与立达学校,提出了教育独立自由的口号。1925年,朱光潜考取公费留学生,就读于英国爱丁堡大学。1929年,又转入伦敦大学继续求学,并获硕士和博士学位。而后,他又来到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在该校心理学教授夏尔·布朗达尔的指导下,完成了长篇论文《悲剧心理学》的写作。朱光潜在国外留学的8年时间里,接受了西方文学、哲学、心理学的系统教育,这期间他写了《文艺心理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等一系列心理学专著。1933年归国后,应聘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并主编《文学杂志》。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任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后来又到武汉大学外语系任教授。新中国成立以后,曾先后担任中国文联理事、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等职。这期间,朱光潜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的《西方美学史》,翻译了克罗齐的《美学原理》、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莱辛的《拉奥孔》、歌德的《谈话录》、黑格尔的《美学》、维柯的《新科学》等等,同时还出版了他撰写的《谈美书简》,对于普及美学知识起了很大的作用。朱光潜对于文学也颇有见地,出版有《孟实文抄》、《论小品文》、《散文的声音节奏》、《谈写散文》、《随感录》等著作。朱光潜一生致力于美学研究,在介绍西方美学、建立本民族美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左为朱光潜

☚ 光未然   朱自清 ☛

朱光潜1897—1986

现代美学家。笔名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底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1925年赴英国留学,入爱丁堡大学。1929年转入伦敦大学。用英文写出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又为国内青年写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畅销一时。后还写出《文艺心理学》(1931年)、《谈美》(1932年)、《变态心理学》(1930年)等论著。翻译了克罗齐的《美学原理》。30年代初回国,任北大西语系教授。主编《文学杂志》。在1957—1962年的全国美学大讨论中,提出美在主客观统一说。翻译了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莱辛《拉奥孔》、黑格尔《美学》、《歌德谈话录》等著作。1962年后,编写出力作《西方美学史》两卷。晚年著有《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翻译了维柯的《新科学》。一生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将大量西方美学思想介绍进中国,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之一。早期受克罗齐等唯心主义美学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一系列重大美学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力图建立以实践观点为基石的美学思想体系。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

字孟买,笔名盟石、明石。枞阳阳和乡人。15岁入桐城中学,毕业后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21岁被选送至香港大学教育系,获文科学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吴淞中国公学院中学部、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上海立达学园。1925年冬赴英国官费留学,相继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选修文学、哲学、心理学和艺术史。4年后赴法国巴黎大学学习法文和法国文学,后入斯特拉斯堡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法国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历任北京大学文学院西语系教授,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教务长,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建国后,先后被选为全国文联理事,全国美学学会主席、名誉主席,第二至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常务委员,民盟第三、四届中央委员。曾与夏丐尊、丰子恺、朱自清、叶圣陶等人创办开明书店,与叶圣陶等人创办《一般》(后改为《中学生》)杂志,与沈从文、杨振声等主办《文学杂志》。在美学领域,从介绍西方美学名著和名著选读、美学概论到著述《西方美学史》,开拓了中国美学研究的新领域。主要著作和译著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变态心理学派别》、《愁斯丹与绮瑟》、《文艺心理学》、《谈美——给青年的十三封信》、《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我与文学及其他》、《谈修养》、《诗论》、《谈文学》、《近代英美散文选》、 《克罗齐哲学述详》、《艺术社会根源》、《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十九世纪外国文学》、《美学》、《西方美学史》、《歌德谈话录》、《拉奥孔——诗与画的界限》、《朱光潜美学文论选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八十岁以后作》、《艺文杂谈》、《朱光潜美学文集》、《悲剧心理学——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批判研究》、《美学原理》、《新科学》等。

☚ 房师亮   张逸民 ☛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

字孟实。桐城县人。早年曾先后在安徽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就读。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25年留学英、法,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校任教,曾任文学院长、教务长。1949年后,一直任北京大学教授。是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理事、香港大学名誉教授。著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美学批判论文集》、《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

☚ 童汉章   彭笑千 ☛
朱光潜

朱光潜

朱光潜(1891—1986),中国现代美学家、教育家。安徽桐城县人。字孟买,笔名,盟石,明石,孟实。21岁在香港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29岁时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36岁获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先后被选为全国文联理事,全国美学学会主席,名誉主席等。在北京大学,他提倡因材施教,自由研究。中学应减少课程,提高效率,使学生集中于基本学科的训练。大学应尽量减少授课时间,增加师生个别讨论时间。他主张大学应设立导师制,每个学生应选择一个自己敬仰的教员做导师,指导他治学和做人的方法。他主张教育人为宗旨,提倡德育、智育、美育、群育、体育并重。他积极主张教育改革,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全局着眼,调整现行的中学教育结构,既要认真办好普通教育,又要大力办好职业教育; 要重视师范教育,要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师资质量; 要按教育规律办事,要重视教学和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善于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从事创造发明的能力。

☚ 胡适   陶行知 ☛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

现代哲学家、美学家、翻译家。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1923年毕业于香港大学,1925年至1933年游学英之爱丁堡和伦敦大学,法之巴黎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先后获文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重返北京大学。建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是系统地把西方美学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以精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与当代美学。中年以克罗齐的直觉论为中心,综合心理学派美学、联想主义美学及道德论美学,注重于审美心理学的研究。晚年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为中心,从人的本质开始,逐次涉及到美的共同性与特殊性,审美活动中的心理与生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认为艺术是一种生产;美是艺术的属性,美也是一种它创造;艺术与美是通过形象思维产生的,因此形象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实践活动。译著主要有: 克罗齐《美学原理》、哈拉普《艺术的社会的根源》、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爱克曼《歌德谈话录》、莱辛《拉奥孔》、黑格尔《美学》,维柯《新科学》。著作主要有: 《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孟实文钞》、《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美学批判论文集》、《西方美学史》、《美学拾穗集》。现有五卷本《朱光潜美学文集》。

☚ 吕澂   贺麟 ☛

朱光潜

朱光潜

朱光潜 (1897—1986),中国现代美学家、教育家,安徽桐城县人。字孟买,笔名,盟石,明石,孟实。21岁在香港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29岁时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36岁获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在北京大学任教授。先后被选为全国文联理事,全国美学学会主席,名誉主席等。在北京大学,他提倡因材施教,自由研究。中学应减少课程,提高效率,使学生集中于基本学科的训练。大学应尽量减少授课时间,增加师生个别讨论时间。他主张大学应设立导师制,每个学生应选择一个自己敬仰的教员做导师,指导他治学和做人的方法。他主张教育人为宗旨,提倡德育、智育、美育、群育、体育并重。他积极主张教育改革,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全局着眼,调整现行的中学教育结构,既要认真办好普通教育,又要大力办好职业教育; 要重视师范教育,要采取各种方式,提高师资质量; 要按教育规律办事,要重视教学和教学法的研究和应用,善于进行启发式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从事创造发明的能力。

☚ 胡适   陶行知 ☛

朱光潜1897~1986Zhu Guangqian

esthetician literature ideologist and translator. Works: Tragedy Psychology,Theory of Esthetics,et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