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末端治理模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末端治理模式 末端治理模式亦称末端治理。为减轻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通过环境处理技术对生产过程末端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处理的经济模式。是 “先污染、后治理”模式的由来。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70年代,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由于人类对工业化大生产的负面作用 (环境污染) 缺乏足够认识,工业界长期滥用稀释排放政策,许多工业污染物任其自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了自然界的容量和自净能力,导致地区性公害乃至全球性环境污染,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舆论和法规的压力下,工业界不得不从 “稀释排放” 转向 “治理污染”,即针对生产末端产生的污染物开发行之有效的治理技术。与稀释排放相比,末端治理是一大进步,不仅有助于消除污染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末端治理的局限性日益增大。这种仅着眼于控制排污口 (末端),使排放的污染物通过治理达标排放的办法,虽在一定时期内或在局部地区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工业污染问题。 ☚ 传统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技术模式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