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木槿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木槿皮

药名。出《本草纲目》。又名川槿皮。为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茎皮或根皮。主产四川。甘、苦,微寒。入肝、脾、大肠经。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❶治黄疸,痢疾,肠风泻血,肺痈,肠痈,赤白带下。煎服:3~9g。
❷治痔疮,脱肛,阴囊湿疹,煎水熏洗;疥疮,癣疾,酒浸搽擦或研末醋调敷。茎皮含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铁屎米酮。根皮含鞣质、黏液质。根与茎的醇浸液在试管内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痢疾杆菌及伤寒杆菌。

木槿皮mù jǐn pí

《本草纲目》木部第36卷木槿(12)。药名。
【基原】为锦葵科植物木槿(《尔雅》)Hibiscus syriacus L.的茎皮或根皮。又名:舜(《诗经》),朝菌(《庄子》),椴、榇(《尔雅》),日及(《尔雅》郭璞注),藩篱草(《仁斋直指方》),槿树、平条树、白牡丹、清明篱、木桂花树、菜花树、篱沿树、金漆树、白布篱。
【别名】槿皮(《救急方》),川槿皮(《养生经验合集》)。
【性味】甘苦,凉。
❶《本草拾遗》:“平,无毒。”
❷《日华子本草》:“凉。”
❸《本草蒙筌》:“味苦,气平,无毒。”
❹《南宁市药物志》:“辛,平,有小毒。”
【归经】入大肠、肝、脾经。
❶《得配本草》:“入手阳明、太阳经。”
❷《会约医镜》:“入心、肺、脾、胃四经”
❸《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止痒。治肠风泻血,痢疾,脱肛,白带,疥癣,痔疮。
❶《本草拾遗》:“止肠风泻血,痢后热渴,作饮服之,令人得睡,并炒用。”
❷《医林纂要》:“补肺渗湿,去热,安心神,通利关节。治肺痈,肠痈,衄血,消渴,心烦不眠。”
❸《饮片新参》:“治黄疸。”
❹《陕西中药志》:“煎液可洗治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至三钱。外用:酒浸搽擦或煎水熏洗。

木槿皮mùjǐnpí

中药名。出《本草纲目》。别名川槿皮。为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L. 的树皮或根皮。主产于四川。甘,平。入脾、大肠经。清热利湿, 杀虫止痒。治痢疾、白带, 煎服: 3 ~ 9 克。治疥、癣、阴囊湿疹, 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根皮含鞣质、黏液质。根与茎的醇提液在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与变形杆菌。

木槿皮

木槿皮

木槿皮,又名槿皮、川槿皮。始载于《本草拾遗》。为锦葵科植物木槿Hibiscus syriacus L.的茎皮或根皮。主产于江苏、湖北、四川等省。原植物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本品味甘、苦,性微寒。归肝、脾、大肠经。功能清湿热,杀虫止痒。主治疥癣、痔疮、赤白带下、肠风下血、黄疸等证。用治痔疮肿毒,大肠脱肛,可用本品煎汤熏洗; 治脱肛并以白矾、五倍子末敷之。本品现代临床用为治疗癣症的要药,常以水或酒、醋、菜油调敷,可先将患处刮至微微渗血后搽。如治牛皮癣,与大枫子仁、半夏水浸后加入轻粉涂搽; 治阴囊湿疹,与蛇床子煎汤熏洗; 《王仲勉经验方》治头面钱癣,将木槿皮研末重汤炖如胶状后敷; 《简便单方》治癣疮则以川槿皮煎,入肥皂浸水频频涂擦,或以槿皮浸汁磨雄黄擦。本品亦可内服。如用酒煎内服,可治湿热所致的赤白带下; 水煎服治湿热黄疸,肠风下血。煎服3~10g。

☚ 土槿皮   大风子 ☛
000030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8: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