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那县
西汉置,属安定郡,因县境内有朝那湫而得名。有回中道通高平,为西汉前期战略要地。据《史记 ·匈奴传》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匈奴单于14万骑入朝那、萧关,杀北地都尉邛,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据《元和郡县志》: “朝那湫,在朝那县,方四十里,冬夏不增减……今周回7里,盖近代减耗”。即唐代已缩小为周回七里。隋朝于此设长城郡,唐为百泉县。宋于此置彭阳城,筑东山寨。为固原县所属之彭阳乡镇, 1984年6月新建彭阳县,县名仍宋代彭阳城之旧名。经调查,由县往西走35华里有古城川,古城遗址即汉代朝那城, 呈四方形。有出土汉代文物可证。由此古城再向西走30里,即至固原县城的东海子,已干涸缩小,即汉代之朝那湫之一部份。1978年8月, 古城乡一农民掘得一汉鼎,腹部铭文有“第廿九,五年,朝那,容二斗二升,重十二斤四两”。已考释为:第廿九, 即武帝即位后29年, 五年为元鼎五年, 即此年所铸之容器。现存固原地区博物馆。由此可以完全肯定此古城即为汉朝那县城,县境即今固原所辖之彭阳县地。可澄清以往对朝那县几种不正确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