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耐力素质的生理基础
耐力是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从能量代谢的角度可将耐力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两种。有氧耐力是指人体依靠有氧代谢供能进行长时间肌肉活动的能力。体内有氧代谢供能能力是有氧耐力的决定性因素,而有氧代谢供能能力主要受下列生理机能影响:
❶氧气的吸入。经呼吸系统进入体内的氧气量,主要决定于呼吸肌的机能和肺容量。呼吸肌的收缩力量强,肺容量大,则肺通气量大,相应地吸入体内的氧气也多。耐力训练可使上述机能增强。
❷氧气的运输。由呼吸系统吸入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机体运输氧气的能力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形态和机能以及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运动性的心脏容积增大和心肌收缩力增强,可使运动时心脏的输出量明显增多,以运输更多的氧气到肌肉,同时,作为氧气载体的血红蛋白含量的增加也可增加氧气的运输量。
❸氧气的扩散。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和由血液进入肌肉组织,都是通过扩散方式实现的。在肺泡处和组织处氧扩散能力主要与该处氧的分压差和扩散面积有关。耐力训练可提高肺通气机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由此增大肺泡与静脉血间、动脉血与肌肉组织间的氧分压差,使肺容积增大,肌肉中毛细血管密度增加,由此增大扩散面积。上述两方面因素皆可使氧扩散量增加。
❹氧气的利用。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和体积、氧化酶系的活性是决定其利用氧气进行有氧代谢能力的因素。研究表明,慢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多,氧化酶系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所以,肌肉中慢肌纤维数量比例高、面积大是从事有氧耐力运动的优势条件。耐力训练可使有氧代谢能力提高。
❺肌肉中能源物质含量。有氧耐力运动中主要的能源物质是肌糖元和脂肪,肌肉中有丰富的糖元和脂肪储备是有氧耐力素质的物质基础之一。耐力训练可提高肌肉中糖元和甘油三酯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