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有待无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有待无待 夫列子御风而行,冷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苟有待焉,则虽御风而行不能以一时而周也。自然御风行耳,非数数然求之也。非风则不得行,斯必有待也。唯无所不乘者无待耳。 天地者万物之总名也。天地以万物为体,而万物必以自然为正。自然者,不为而自然者也。故大鹏之能高,斥𫜯之能下,椿木之能长,朝菌之能短,凡此者皆自然之所能,非为之所能也。不为而自能,所以为正也。故乘天地之正者,即是顺万物之性也。御六气之辩者,即是游变化之涂也。如斯以往,则何往而有穷哉!所迂斯乘,又将恶乎待哉!此乃至德之人,玄同彼我之逍遥也。苟有待焉,则虽列子之轻妙,犹不能以无风而行,故必得其所待然后逍遥耳,而况大鹏乎?夫唯与物冥而循大变者,为能无待而常通,岂自通而已哉!又顺有待者,使不失其所待;所待不失,则同于大通矣。故有待无待吾所不能济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者之巨细乎? 晋·郭象《庄子注》 【评】有待无待互相对称,是庄子哲学的专用语,郭象在其《庄子注》中对此又有所发挥。有待指事物都有所依恃和凭藉;无待则指无所依凭,绝对自由的状态。 有待无待道家哲学范畴。“有待”一语始出于《庄子》。《齐物论》:“影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逍遥游》:“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庄子》中虽无“无待”一语,但与“有待”相对而内含“无待”之意。“有待”与“无待”这对范畴的最终形成于晋人郭象。郭象在《庄子注》中,明确把“有待”与“无待”作为一对范畴,揭示二者的相互关系。《逍遥游注》中说:“非风则不得行,斯必有待也。唯无所不乘者无待耳。”又说:“故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夫无待尤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者之巨细乎!”所谓“有待”,指的是有所依凭;所谓“无待”,指的是无所依凭。郭象从“独化于玄冥之境”的命题出发,突出“无待”,是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只有归于“无待”,才能实现独化;若一切都处于“有待”之中,则“独化”就无法实现。故郭象曰:“卒至于无待,而独化之理明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