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临王献之鹅群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临王献之鹅群帖 【简介】: 淸·王铎书于崇祯十三年(1640)。绫本。183.5×51.7cm。刊于《书道全集》(二十一)。 【赏析】: 沙孟海先生曾十分风趣地说过:王铎“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够得其正传,矫正赵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以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了。”此幅法书就可以让我们来看一看王铎是怎么“吃”著王献之法帖的。《鹅群帖》墨迹本,此迹虽云大令,却全是米法,或疑米芾临本。王铎临此帖将原来八行布置爲三行半,变横爲纵。王铎的笔法与献之书也有别,较之献之的帖笔触粗,转折多,长笔画少。如“再拜”两字,“拜”字原帖是特长一笔作结束,王铎易直爲曲,泯去特长笔画。又如原帖“比复常”中,“复”与“常”均有特长笔画出现,王铎临时亦变直爲曲,颇有趣味。原帖“法舍”两字,“法”下有一特长之游丝牵连著“舍”字,而“舍”字右边一撇特长。王铎临写时一是缩短游丝长度且笔触增粗,二是“舍”字右撇向内弯曲。又王铎临写时与原帖结体也多有不一的地方,上面已说到的“再拜”两字即是。如此说来,用笔不一,结体不一,布白不一,又何谓“吃著二王法帖” 原来,他不是去追求一种诸如笔触的粗细轻重,结体的面目,布白的格局,这些临得再像,只得形似,王铎以其对于二王法帖的深邃的体悟,以自己的天分和功力去求得神似,去求得蕴含在帖的内部与深处的精神。 王铎在汲取著大令法帖中每一个字的势。“等”字的面目虽与大令不司,但其势是太传其神了。“等”字是上半作左低右高处的倾仄而下半则用力矫正。不仅如此,它与“之”字的上应,与“再”字的下呼,一如原帖。又如“法舍”两字,面目与原帖大异,却一如大令映带而生。“上下”两字,虽笔触粗细不类原帖,却一如大令上下俯仰。 王铎在汲取著大令法帖中的整幅的韵、美。每个字有其自己的形势,然而上下牵联,左右映带,整幅作品是一有机生命,透露著美感,显示著韵趣。有云:“子敬草书逸气过父,如丹穴凤舞,淸泉龙跃,条忽突化,莫知所自;或蹴海移山,翻涛簸岳。”(《书后品》)这幅法书也确有著大令逸气的弥漫,给人以一种莫知所自的变幻,一种蹴海移山、翻涛簸岳的壮美之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