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最优货币区理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最优货币区理论Optimum Currency Area亦称“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蒙代尔于1961年提出。后经麦金农、保罗·克鲁格曼等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修正补充和完善。该理论认为,在一种“最优”的地理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的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外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最优”是根据维持内部和外部平衡的宏观经济目标来定义的。内部平衡是指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最优平衡,外部平衡既包括区域内部的国际收支均衡,也包括与区域外国家的国际收支平衡。 最优货币区理论有关固定汇率最适合于那些通过国际贸易和生产要素流动而实现一体化的地区的理论。该理论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芒德尔(Mundell,Robert Alexander,1932— )于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该理论可以分析一国加入固定汇率区之后的得与失。得与失主要取决于该国经济与区域内贸易伙伴的一体化程度。从“得”的方面来说,一国加入固定汇率区的货币效率收益为: 加入国避免了由汇率浮动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复杂性,以及国际结算成本等损失。一国与固定汇率区成员之间的贸易量越大,这种收益就越高。同时, 该国与固定汇率区成员之间在生产要素方面的自由流动性越大,其新获得的货币效率收益也越高。该国对固定汇率区成员进行投资(跨国资本流动)时,可以增加其投资回报的可预测性;该国居民到固定汇率区成员处工作(跨国劳动力流动)时,所获工资收入也更加稳定。从“失”的方面来说,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本国的产出。当本国处于经济衰退时,就难以运用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由固定汇率所引起的这种不稳定性,称为“经济稳定性损失”。区域的一体化程度越高,通过增加区域内的贸易以及国内资本和劳动力向成员的流动来克服本国经济衰退的效果就越好,由此经济稳定性损失就越小。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一国加入固定汇率区的货币效率收益超过经济稳定性损失的部分就越大。该理论为说明欧洲货币一体化和欧元的诞生,提供了一种分析框架。芒德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合理性和预见性已被欧元区建立的实践所证明。芒德尔因此而被称为“欧元之父”。加拿大经济学家麦金农(Mckinnon,Ronald Ian,1935— )等分别从不同侧面对该理论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