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曾纪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曾纪泽1839—1890清末外交官。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同治九年(1870年)由荫生补户部员外郎。光绪三年(1877年)袭父侯爵。光绪四年任出使英、法大臣,补太常寺少卿,次年兼充使俄大臣。光绪六年(1880年)同俄国交涉收回伊犁,经反复折冲,于次年二月二十四日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1884年中法战争时,力主抗法,晋兵部右侍郎。使英期间,曾订购铁甲舰,帮助李鸿章建立北洋海军。1885年奉诏回国后,历任海军衙门帮办、兵部左侍郎,在总理衙门行走。1887年,著《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国”,为洋务派进行辩护。遗著辑为《曾惠敏公全集》。 曾纪泽1839—1890清末外交官。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光绪四年(1878年)出使英法。光绪六年使俄大臣崇厚被革职定罪,遂任驻俄公使。同年(1880年)抵达俄京彼得堡与沙俄外交大臣吉尔斯谈判,修改《里瓦几亚条约》。光绪七年一月二十六日(1881年2月24日)在沙俄政府的威迫下,与吉尔斯、布策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中法战争时,主张抗法。光绪十年(1884年)晋兵部右侍郎,与英人议定洋药税厘,为清廷增加收入。次年海军衙门成立,任会办,购军舰,助李鸿章建立北洋海军。光绪十二年(1886年)以后,命在总理衙门行走。著作有《曾惠敏公全集》。 曾纪泽1839—1890湖南湘乡人,曾国藩之子。袭父爵位。清光绪六年(1880)以驻英法大使出使俄国,谈判中俄交收伊犁事宜。次年,废崇厚擅自签订的《中俄收复伊犁条约》即《中俄里瓦机亚条约》。新订《中俄伊犁条约》即《中俄改订伊犁条约》,以及《改订陆路通商章程》等。著有《金轺筹笔》,记赴俄谈判经过。辑有《曾惠敏公全集》。 曾纪泽 046 曾纪泽1839—1890清末外交官。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1879年任驻英、法公使。1880年兼任驻俄公使。次年代替崇厚赴彼得堡,与俄国谈判修改崇厚与俄擅订的《中俄伊犁条约》(又称《里瓦几亚条约》)。坚持“不为俄国少留余地”,几经周折,使俄国让步并同意放弃旧约,于1881年2月24日签订了新的《中俄伊犁条约》(又称《改订条约》或《圣彼得堡条约》),收回伊犁九城和特克斯河地区。中法战争时主张抗法。1884年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并征条约,为清政府每年增加几百万两收入。 ☚ 薛福成 洪钧 ☛ 曾纪泽 曾纪泽1839—1890Zeng Jize晚清外交家。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早年受其父影响,勤学好问,考求西学、洋务,自修外语。1870年(同治九年)以荫生补户部员外郎。1877年(光绪三年)父忧服除,袭一等毅勇侯爵。次年派充出使英法大臣,补太常寺少卿,转大理寺少卿。1880年使俄大臣崇厚擅与沙俄订立严重损害中国利益的《里瓦几亚条约》,被革职问罪。曾纪泽被委兼任使俄大臣,赴俄改订条约。他以“待凭口舌巩河山”的爱国精神,与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尔斯、外交部高级顾问热梅尼、驻华公使布策等据理力争,反复论辩。经半年多交涉,于1881年2月24日签订中俄《伊犁条约》(当时称为《改订条约》,亦称《圣彼得堡条约》)和《改订陆路通商章程》,中国收回了伊犁地区。1881年迁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鉴于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扩张,他认真研究局势,多次向国内发出警告,通过外交途径揭露法国侵略野心,争取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中法战争爆发后,坚决主战,反对与法国议和,向朝廷疏陈抗敌策略,并不屈不挠地与法人抗争。1884年因与朝中主和派意见相左而被免去出使法国大臣的兼职。同年与英国订洋药税厘并征条约,岁增税银600余万元,晋兵部右侍郎。1885年被召回京供职,帮办海军事务,授兵部左侍郎,命在总理衙门行走。晚岁颇不得意。在出使期间注意考察西方国家政情风俗,有闻必录,写成《使西日记》。1887年英国报纸发表了他的《中国先睡后醒论》,表达了他在洋务改革问题上的看法。遗著集成《曾纪泽遗集》。 ☚ 继昌隆缫丝厂 中俄伊犁条约 ☛ 曾纪泽 曾纪泽1839—1890Zengjize中国近代外交家,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生于1839年(道光十九年)。青年时留意西学,以自学通英语。1870年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1877年袭侯爵。次年出任驻英、法大臣。1880年兼任驻俄公使,受命与沙俄交涉修改《里瓦几亚条约》。他主张对领土“宜以百折不回之力争之”。经过半年多的艰苦谈判,于1881年2月24日签署《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1884年中法战争时,因主张抵抗法国的侵略,被免去兼任驻法公使的职务。次年7月回国,1886年帮办海军事务,旋为兵部左侍郎,命在总理衙门行走。1887年著《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先于“富国”,为洋务派进行辩护。1890年去世。遗著辑为《曾惠敏公全集》 ☚ 张之洞 黄遵宪 ☛ 曾纪泽1839~1890清末外交家。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光绪四年(1878年)出使英、法,补授太常侍少卿。六年,兼驻俄使臣,赴俄谈判修改《里瓦几亚条约》,据理力争。次年,签订《中俄改定条约》 (即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伊犁和特瓦斯河地区。中法战争时,反对言和,主张抵抗。十年,任兵部右侍郎,与英国议定《鸦片税厘并征条约》。次年任海军衙门帮办等职。 曾纪泽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湘乡人。曾国藩长子。1870年(同治九年) 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1877年 (光绪三年)袭侯爵。次年出任驻英、法大臣,补大常寺少卿。1880年兼充驻俄大使,与俄谈判收回伊犁事宜,于1881年2月改签《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伊犁特克斯河地区。1884年晋兵部右侍郎,与英议定洋药税厘并征条约。后归国,帮办海军事务,向英国订购大批军舰,助李鸿章建立北洋海军。旋改兵部左侍郎,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1887年著《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强兵”优于“富国”。卒于任。谥惠敏。著有《曾惠敏公全集》。 ☚ 曾传范 曾国荃 ☛ 曾纪泽 曾纪泽1839—1890字劼刚。湘乡县荷叶塘 (今属双峰县) 人。曾国藩长子。清同治九年 (1870),以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光绪三年 (1877),袭侯爵。1878年出任驻英、法大臣,补太常寺少卿。次年,转大理寺少卿。1880年受命兼充驻俄大臣,赴俄谈判修改《里瓦几亚条约》,几经交涉,于1881年2月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他主张“坚持不让”,“一战不胜则谋再战,再战不胜则谋屡战”; 在公使任上,他“与法人辨争,始终不挠”。1884年晋兵部右侍郎,仍任驻英、俄大臣,与英国议定洋药税厘并征条约,为清政府争得可观收入。1885年归国,帮办海军事务,旋迁兵部左侍郎,命在总理衙门行走。他针对列强侵略中国的形势,于1887年著《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兵强”优先于“国富”。1890年卒于任内。有《曾惠敏公遗集》。 ☚ 黄彭年 郭嵩焘 ☛ 曾纪泽 曾纪泽1839—1890清末外交官、学者。湘乡县人。字劼刚。曾国藩长子。同治九年 (1870) 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光绪三年 (1877) 袭父侯爵。光绪四年出任驻英、法大臣,补太常寺少卿,次年兼充使俄大臣。光绪六年为收回伊犁与俄国谈判,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曾在英国订购铁甲舰,帮助李鸿章建立北洋海军。光绪十三年回国后历任海军衙门帮办、兵部左侍郎军职。著《中国先睡后醒论》,主张 “强兵” 优先于 “富国”。卒谥惠敏。早年曾著《佩文韵来古编》、《说文重文本部考》、《群经臆说》等书。 ☚ 王闿运 杨廷瑞 ☛ 曾纪泽1839~1890Zeng Jizemodern diplomatist and poet,also called Huimin. Works: Remaining Collection of Master Zeng Huimin,etc. 曾纪泽1839—1890清末外交官。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袭一等侯爵。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出使英、法。1880年兼任驻俄公使,受命与沙俄交涉修改《里瓦吉亚条约》。次年,为收回伊犁与俄国谈判,签订《中俄伊犁条约》。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因主张抵抗法国侵略,被免除兼任驻法公使职务。次年奉召回国。1886年任海军衙门帮办,旋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有《曾惠敏公全集》。 曾纪泽1839—1890清末外交官。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同治九年(1870)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光绪三年(1877)袭一等侯爵。四年出使英、法,补太常寺少卿。旋转大理寺少卿。六年初,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出使俄国,交涉修改《里瓦几亚条约》和收回伊犁问题。谈判期间,据理力争,于光绪七年一月二十六日重新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争回了伊犁地区南境特克斯河流域二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出使英国期间,还奉李鸿章之命订购铁甲军舰,以创建北洋海军。中法战争爆发后,因主张抵抗法国侵略,被免除兼任法国公使职务。光绪十一年十二月任海军衙门帮办。次年十一月,任兵部左侍郎,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十三年,著文主张“强兵”优先于“富国”,为洋务派辩护。有《曾惠敏公遗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