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曼哈顿工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曼哈顿工程Manhattan Project美国政府于1941年批准的一项研制原子弹的军事工程计划,是一项隶属国家战略的技术战略性工程。1939年2月,爱因斯坦等科学家致函美国总统罗斯福,陈述了铀裂变有可能被利用于制造威力空前的炸弹,并指出德国正在秘密研制这种武器。为了抢在德国前面,罗斯福于1939年10月11日成立了“铀矿顾问委员会”,并于1941年12月6日批准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计划。1942年夏又成立了“曼哈顿工程区”,由陆军中将格罗夫斯担任军事负责人,在陆军建立了五人军事政策委员会作为计划的领导管理机构。美国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出任这项工程的科学负责人,领导原子弹的设计和研制工作。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担任该项工程原子反应堆研制的技术负责人。一项空前规模的科研型巨大工程就此开始。为争取抢在德国前面把原子弹研制成功,工程在许多地点同时展开,采取边建设边研究、边制造齐头并进的方法。在芝加哥体育场看台下建造铀核反应堆;在田纳西州橡树岭和华盛顿州福德同时分别建造按三种方法(电磁分离法、热扩散法、气体扩散法)分离铀235的工厂和一座专门生产钚239的工厂;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斯建设原子弹研制与试验基地。整个工程雇用人员15万,投资20亿美元,仅制磁铁线圈一项费用就从国库拨出银1500吨;电能消耗占全国生产电力的1/3。工程集中了理论物理、实验技术、数学、辐射化学、冶金、爆炸工程、精密测量等领域的科学精英,以及美国、英国、加拿大的许多实验室,进行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协同攻关。1942年12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点燃运转。1945年7月16日5时15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终于试爆成功。同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扔了一枚铀弹和一枚钚弹。“曼哈顿工程”第一次显示了现代科学型的技术工程的宏大规模和社会化协作的特点,是现代技术战略服务于国家总体战略目标的第一个成功范例。 曼哈顿工程Manhattan Project美国陆军部研制原子弹的计划。1942年6月开始实施,初称“曼哈顿工程区”,后改此名,代号为“三位一体”(Trinity)。由格罗夫斯(Leslie Richard Groves,1896—1970)负责。参加这一计划的有奥本海默、费米等科学家,在田纳西州的橡树岭、华盛顿州的汉福德和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等地秘密建立庞大的研究和试验基地,耗资达20亿美元。1945年7月16日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沙漠试爆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同时按计划制造出两颗原子弹,分别取名为“瘦孩”和“胖孩”,于同年8月6日和9日先后投掷于日本广岛、长崎,产生巨大的杀伤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1946年8月《原子能法》,其人员、设备、资料等均划归原子能委员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