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诒孙(1905—1993)近现代吴江(今江苏苏州)震泽人。1925 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二农业学校蚕科。后留学日本国立鹿儿岛高等农林学校蚕科,1928 年毕业后考入东京高等蚕丝学校,专攻蚕体病理学。1930 年回国,任江苏省立淮阴农业学校蚕科主任,次年任农矿厅扬州蚕业试验场原种蚕室主任。1932 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蚕桑系蚕体解剖及病理学讲师、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等,次年首创配制西力生防僵粉防治蚕僵病,致力于推广湖桑及良种蚕。1937 年调任无锡江苏省立蚕丝试验场场长。1939年任浙江大学农学院蚕桑系教授,后任江苏蚕丝专科学校沪校教授,兼吴县丝织厂业同业公会首届理事、吴县商会监事等。抗日战争胜利后复任无锡蚕丝试验场场长,奉命接管镇江、无锡、苏州等地蚕桑机构。1948 年参与成立蚕品种研究会,兼任蚕业改进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苏南行政公署蚕业管理局顾问,无锡蚕丝试验场、华东蚕业研究所技师,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蚕病组组长、病理研究室主任及蚕业研究所顾问。曾当选江苏省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镇江市副主委,中国蚕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江苏省蚕桑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等。是中国蚕体病理学、蚕病害防治研究的奠基人。与高尚荫等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的研究,为中国昆虫病毒研究的开端。 曹诒孙1905~
中国现代蚕业科学家、蚕病专家,江苏省吴江县人。1924年留学于日本,毕业于鹿儿岛高等农林学校蚕科,继而在东京高等蚕丝学校研究蚕体病理学,1929年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农学院讲师,中央农业实验所技正,江苏省蚕丝专科学校教授,江苏省蚕丝试验场场长,江苏省蚕业改进管理委员会副主任。1949年任苏南行政公署蚕业管理局顾问,无锡蚕丝试验场技师等职。1951年任华东蚕业研究所技师、研究员,1957年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病理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顾问,中国蚕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江苏省蚕桑学会第一、二届副理事长,三、四届名誉理事长。 曹诒孙长期从事蚕病研究工作,在蚕病理论和蚕病防治技术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1933年首创应用柳酸等药物配制成防僵粉,进行僵病防治;1933年提出蝇卵洗落法防治蝇蛆病;1955年发现石灰浆对消灭病毒具有特效并加以研究应用于养蚕消毒;研究了“灭蚕蝇”药剂防治蝇蛆病的实用方法,引进、试验、改进散卵卵面消毒和“毒消散”的应用方法,上述研究成果,至今仍在丝茧育养蚕和种茧育养茧中广泛应用。 曹诒孙早在日本研究蚕病期间,就对蚕体病理学方面提出创见,回国后在蚕病理论研究和防治技术方面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有《西力生防僵粉的研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病毒的稳定性及消毒法研究》、《家蚕软化病病原的研究》、《“灭蚕蝇”防治蝇蛆病的使用方法研究》、《漂白粉散卵卵面消毒法的研究》等,还主持制订了养蚕防病消毒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