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曹操集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曹操集 曹操集诗文别集。一作《魏武帝集》。三国魏武帝曹操撰。《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魏书》说:“(太祖魏武帝)创造大业,文武并施,御军三十馀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可见在戎马倥偬中,曹氏不废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著录,曹氏著述有十九种之多,文集只是其中一种。《隋书·经籍志》著录《魏武帝集》二十六卷,并注:“梁三十卷,录一卷。梁又有《武皇帝逸集》十卷,亡。”说明南朝梁以前,曹操的诗文有四十卷行世,至隋已亡其半。《世说新语·豪爽》载,晋王敦每醉后以如意打唾壶,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为曹诗在当时脍炙人口时明证。又南齐沈约撰《宋书》,其《乐志》胪列《气出唱》、《薤露》、《蒿里》、《短歌行》、《秋胡行》、《步出夏门行》等共十三题十八首。《乐志》还谈到曹操尤好作《但歌》,然而自晋以来不复传,也说明曹集至南朝后期开始陆续有散佚。隋本二十六卷似为梁三十卷本的残帙,而非汇辑全部遗文,所以《隋志》又著录《魏武帝集新撰》十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复著录《魏武帝集》三十卷,必非梁人旧本。《宋史·艺文志》不载,似可推断唐人曾就隋本作分合,但入宋终于亡佚。由唐及宋前期所纂类书引录情况看,曹集最后散佚的时间当在北宋末叶。明人据《宋书·乐志》、《初学记》、《艺文类聚》、《文选注》、《太平御览》、《乐府诗集》等重新辑集成书,首先见于张燮《七十二家集》中,次则见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张溥本《魏武帝集》一卷,共收文一百三十九篇,诗十五题二十一篇。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爬剔残缺,编曹文为三卷。1911年,丁福保以严辑三卷文,加上张溥本一卷诗,编为《魏武帝集》四卷,收入《汉魏六朝名家集》。1959年,中华书局以丁本为底本,参校类书、总集,补订出处,又增加了《孙子注》,改名《曹操集》出版。此书总分为诗集、文集、孙子注三部分,文集再分三卷。另附录传记资料、佚文数则以及《曹操年表》(江耦编)、《曹操著作考》(节录《三国艺文志》)。这是现今校辑最赅备的本子,当然也还有个别零句残篇未及补入,如《白氏六帖》卷一引《与钟繇书》、《太平御览》卷九一七引《乐府》等。1979年中华分局又出版了根据这个本子所作的《曹操集译注》。曹诗注本则有黄节《魏武帝魏文帝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版),亦佳。 ☚ 蔡中郎集 刘公幹集 ☛ 曹操集 曹操集点校本。附《曹操年表》、《曹操著作考》。中华书局1959年7月版。 ☚ 魏武帝集 曹操集译注 ☛ 曹操集 诗文别集。四卷。三国·魏曹操撰。初刊于明崇祯年间。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生于汉永寿元年(155年),卒于汉延康元年(220年)。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年二十,举孝廉为郎,历任洛阳北部尉、济南相等职。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平息董卓之乱。建安元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后经官渡之战,灭袁绍主力,逐渐统一黄河流域。建安十三年进位丞相,统军南征,败于赤壁。二十一年封魏王。著有《魏武帝集》三十卷,已散佚。今传本皆为后人所辑。 《曹操集》分四卷,诗集一卷,收诗二十二首;文集三卷,录文一百五十一篇。另将《孙子注》、《三国志·武帝纪》、《曹操年表》、《曹操著作考》等附于后。 诗集所收二十二首皆为乐府诗,一部分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如《薤露行》描写了汉末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召四方军阀为助,以致董卓作乱京师的事。《蒿里行》写东汉末年关东州郡袁氏兄弟等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为争权夺利而相互杀伐的情形。诗末六句展示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惨象:“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流露出伤时悯乱的感情。这两首诗内容前后承接,高度概括了建安初年的史实,明代钟惺称之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古诗归》)。《苦寒行》、《却东西门行》则反映了动乱中军旅征戍生活,对戎卒行军之苦、征夫怀乡之思的描写,都颇为真切感人。还有一部分诗表现了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类诗名篇很多,主要有《短歌行》和《步出夏门行》中的《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是一首宴飨宾友的四言诗,抒写对时光流逝而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为统一天下而求贤若渴的心情。这首诗的主题是求贤,“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句,揭示了诗的主旨。《观沧海》写登山望海的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对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色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这首诗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早见到的比较完整的写景诗。《龟虽寿》抒写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高昂斗志,其风格沉雄老到而又高亢激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句,已为千古绝唱。集中还有几首游仙诗,如《气出倡》、《秋胡行》、《陌上桑》等。似借游仙题材抒写高远阔大的境界,有别于秦皇、汉武的求仙思想。曹操的诗基本上脱胎于汉乐府,但又有自己的风格,“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敖陶孙《诗评》),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情调。在诗歌体裁上,开创了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传统,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的启示。 文集所录散文多是应用性文字,大致有令、表、书三大类。其主要特点是善于以质朴刚健的语言直抒胸臆,文笔“清峻”、“通脱”(鲁迅语),具有鲜明的个性。代表作是《让县自明本志令》。这篇令文用简洁的文笔抒吐作者一生的心志,其中“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等语,在直率自信中又夹有几分霸气,表现了曹操的个性特点。散文至汉末,明显趋向骈偶化,而曹操的散文以其质实明练的文体,“清峻”、“通脱”的风格,在当时独树一帜,表现了建安散文的新风貌,对魏晋散文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曹操的诗文,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在南朝梁以前有集三十卷,至宋散佚。明代张溥辑有《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这个本子共辑诗、文一百四十五篇,其中乐府诗二十一篇,已基本上收齐了曹操存世的诗歌,但文的部分则缺漏较多。清代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在张溥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收剔残佚,残章断句也在摭辑之列,将全部曹文编为三卷,但就文来说,严本胜过张本。民国初年,丁福保将严可均所辑三卷文与自己考订过的一卷曹诗合起来,刻为《魏武帝集》四卷,收入《汉魏六朝名家集》中,所收作品略多于张溥本。一九五九年,中华书局出版《曹操集》排印本,是以丁本为底本,用《乐府诗集》、《宋书》、《太平御览》、《北堂书钞》、《艺文类聚》等书广泛进行参校,并把校过的出处一一注明。另将《孙子注》从《孙子十家注》中抽出,《兵书接要》四条从《太平御览》中辑出附于后。此本是现存《曹操集》中最完整、文字最准确的本子。 曹操集诗文集。三国魏人曹操(155—220)撰。一卷。操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二十岁举孝廉,征拜为议郎。东汉末镇压黄巾起义,迁济南相,逐渐扩充军力,讨董卓,迎献帝,迁都许昌。建安十三年(208)进为丞相。他抑豪强,行屯田,广招贤良。政令开明,促进了经济发展,终于统一了北方,封为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帝,是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歌吸取乐府民歌精英,而又富于创新,抒发豪情,气势宏伟,反映人民苦难,慷慨悲凉,独树风范其中《龟虽寿》、《观沧海》等广为流传。散文苍劲朴实,自成一格。有《魏武帝集》已佚。明张溥辑《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魏武帝集》并不完备。收:令,八十一篇;教,六篇;表,廿篇;奏事,三篇;策,一篇;书,十九篇;尺牍,六篇;序,一篇;祭文,一篇;乐府;二十七首。清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搜罗曹文超过张本。近人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中《魏武帝集》所收作品,乃据严本校定而成。另有兵书《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专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丁本作底本,并参校各有关类书典籍,审订编辑,一九五九年出版,为现在较完善的版本。另有一九七九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安徽亳县注译小组《曹操集译注》和中央民族学院中文系一九七五年出版《曹操诗文选》注释本。 ![]() 主要责任者: (三国)曹操 责任方式: 著 出版者: 中华书局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124 千字 页码: 1-208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Z423.42 语种:中 定价:20.00 出版时间:2020-12 丛书多卷书否: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共收录190条词条。 被引频次:4 曹操集 190 曹操集三国时重要政治、文学著作。曹操著。曹操著作原有《魏武帝集》,《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1卷,《汉魏六朝名家集初刻》本4卷。本书由中华书局编辑,收入曹操诗、文和《孙子注》,附录《三国志·武帝纪》和裴注、江耦编《曹操年表》及《曹操著作考》。作者主张明赏罚,行耕战,“重(禁)豪强兼并之法”,同时还主张“唯才是举”,“举贤勿拘品行”,“取士勿废偏短”等。本书是了解和研究曹操政治思想的主要依据。 ☚ 潜夫论 傅子 ☛ 曹操集 《曹操集》点校本。附曹操年表、曹操著作考。中华书局1959年版。 ☚ 魏武帝集 曹操集译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