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曹操《短歌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曹操《短歌行》短 歌 行 曹操
解题: 本篇抒写时光易逝、 功业未就的苦闷和作者要求招纳贤才、 帮助建功立业的意志。 全诗感情充沛, 带有浓厚的悲凉情调, 是曹操的代表作品之一。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2), 忧思难志。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3)。 青青子衿(4), 悠悠(5)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6)。 呦幼(7)鹿鸣, 食野之苹(8)。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9)。 明明如月, 何时可辍(10)? 忧从中来, 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11), 枉用相存(12), 契阔(13)谈讌, 心念旧恩(14)。 月明星稀, 鸟鹊南飞。 绕树三匝(15), 何枝可依? 山不厌(16)高, 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17), 天下归心。
注释: (1) 〔去日苦多〕 去日, 过去了的日子。 苦多, 恨多。 (2) 〔慨当以慷〕 慨而且慷。 慨慷, 同 “慷慨”, 指因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产生的一种不平静的感情。 (3) 〔杜康〕 相传古代最初造酒的人。 这里作为酒的代称。 (4) 〔衿〕 衣领。 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5) 〔悠悠〕 形容思虑过绵不断。 (6)〔但为君故 , 沉吟至今 〕 原本无此两句 , 据胡刻 《文选 》 校补 。 沉吟 , 沉思吟味 , 意谓整日在心头迴旋。 (7) 〔呦幼〕 鹿鸣声。 (8) 〔苹〕 艾蒿。 (9) 〔鼓瑟吹笙〕 瑟、 笙, 两种乐器名。 (10) 〔辍〕 停止。 一作 “掇”, 拾取。 (11) 〔越陌度阡〕 陌和阡都是指乡间的道路。 南北叫阡, 东西叫陌。 这里指 客人远道来访。 (12) 〔枉用相存〕 枉劳存问的意思。 枉, 屈驾。 用, 以。 存, 问候。 (13) 〔契阔〕聚散。 这里有久别重逢的意思。 (14) 〔旧恩〕 旧日的情谊。 (15) 〔匝 (zā)〕 周, 圈。 (16) 〔厌〕 满足。 (17) 〔哺〕 口中咀嚼着的食物。 译文: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 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 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 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 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那穿着青领 (周代学士的服装) 的学子哟, 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 我一直低唱着 《子衿》 歌。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 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 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 你运转着, 永不停止;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 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 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 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 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 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 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 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曹操《短歌行》曹操《短歌行》
曹操
·注 释 ①慨当以慷:即慷慨,形容歌声激昂。 ②杜康:相传古代酿酒师祖,这里代指酒。 ③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此处表示对贤才的思慕。青衿:青色的衣领。周代学子的服装,代指贤才。 ④“呦呦”四句:出自《诗经·小雅》,也是古人宴饮宾客时所唱的歌,作者借此抒发了延揽人才的迫切心情。呦呦:鹿鸣声。萍:艾蒿。 ⑤枉用相存:反映了主客之间久别重逢的欢愉。枉,屈驾。用,以。存,问候。 ⑥契阔:意为久别重逢。讌:酒会。 ⑦周公吐哺:典出《韩诗外传》,谓周公以谦恭态度接待贤者。周公,即周公旦,西周时代的大政治家。这里以周公自喻,渴望贤才来归附以期建功立业。 ·导读入境 根据史书和诗意推断,此诗之作当在建安十三年(208)赤壁战败以后数年间。赤壁之战是曹操能否完成统一大业的关键,这次战争失败,他遭受很大挫折。但失败之后,他并没有放弃统一天下的大业。他要招贤纳士,壮大自己的力量,再图伟业。《短歌行》正表达了这种求贤若渴的心态和一统天下的雄心。 人生苦短,犹如清晨的露水,一经阳光照射,清风吹拂,转眼即逝。对酒理当放歌,人生何其短促。烦忧难解之时,只有用酒来浇愁,以求解脱。我长久以来思慕贤才,为了他们,我反复低吟以至如今。我思慕的贤才啊,我愿鼓瑟吹笙设宴欢迎你们的到来。我所企盼的贤才啊,如天上的明月可望不可即,可爱而不可掇,我如今是忧从中来,绵绵不绝。记得往日故友亲朋知己贤才跋山涉水远道而来,久别重逢,屈驾问候。在欢迎故旧的宴会上彼此叙说阔别的情意,重温往日的友情。抬头看,眼前是空阔清幽的天宇,明月高悬,星星点点。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不知所依。是啊,哪里才是它们栖息之地呢? 高山不弃土石,因它不满足于其高;大海不辞涓流,因它不满足于其深。周公为了接待贤士,吃一饭而三吐哺。只要具有周公那样的胸襟,天下的贤士都会来辅佐我,归附我。 ·赏 析 这首诗表明了诗人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此诗采用比兴的手法,以乌鹊比贤才,以周公比自己,尤其是“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写得委实精彩。比兴结合,因小见大,暗寓贤才何时求得和理想何时实现等丰富含义。诗人求贤不得而“忧从中来”,又因贤才远道而来而喜不自胜。这一忧一喜、忽忧忽喜的矛盾心理,正表现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 用典贴切含蓄,借用《诗经》成句抒情,恰到好处。“青青子衿”与“呦呦鹿鸣”四句有色有声,形象逼真。而“周公吐哺”的典故点出了全诗的主旨,抒发了渴求人才、建功立业的胸襟抱负。 ·思考题 诗中曹操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