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曹廷杰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曹廷杰1850—1926湖北枝江人 曹廷杰曹廷杰生平活动年表 丛佩远 赵鸣岐 历史档案1985年4期 曹廷杰
曹廷杰1850——1926又名楚訓,字彝卿,筆名亞東平倩人,湖北枝江人,1850年 (清道光三十年) 生。1871年中秀才。1874年由廪貢生考取漢文謄録,咨送北京國史館任職,議叙選用州判。1883年以候選州判資格派往三姓(今依蘭) 靖邊軍後路營中辦理邊務文案。1886年7月,以知縣發往吉林委用。1887年3月,任吉林邊務文案會辦,旋復任邊務文案總理。1889年2月,任山西和順縣知縣。1890年11月,調署武寧縣知縣; 同月以直隸州知州在任候補。1892年2月,調署崞縣知縣。1893年4月,周任辦理大同、陽高、天鎮等處賑務; 9月獲準候補直隸州後,以知府補用。1896年6月,任呼蘭木税總局總理。1903年2月,以知府發往吉林補用。1904年保奏候補知府並以道員遇缺即補。1905年3月,署理五常廳同知。1906年4月,署理吉林府知府篆務。1907年2月,補吉林知府; 4月兼吉林交涉總局會辦; 6月兼攝吉林府學。1908年2月,卸吉林知府任; 3月任管理吉林全省礦政調查總局幫辦; 7月奉委調查直隸開平、湖北大治、江西萍鄉各礦礦務。1909年1月,任吉林官運總局會辦; 同年秋,奉委吉林駐奉差事。1910年3月,令委督辦東三省軍裝製造局事務; 10月署理吉林勸業道。1911年1月,接任吉林官運總局會辦。1920年離吉林至奉天暫住,後返枝江故居居住。1926年夏,離鄂重返東北,於途經上海時病逝。終年76歲。著有《東北邊防輯要》、《礦務說略》、《礦務芻言》、《明奴兒干永寧寺二碑跋》等。 曹廷杰 098 曹廷杰1850—1926清学者。湖北枝江人。曾于光绪十一年考察伯力(今苏联哈巴罗夫斯克)一带。根据见闻和众多资料,阐明黑龙江北岸、乌苏里江东岸之地,历代均为中国领土。著有《东三省舆地图说》、《西伯利亚东偏纪要》、《东北边防辑要》、《伯利探路记》等。为研究东北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 丁谦 张相文 ☛ 曹廷杰1850—1926近代东北民族史地学家。字彝卿。湖北枝江人。汉族。清同治十三年(1874),由廪贡生考入北京国史馆,任汉誊录。光绪九年(1883),投吉林将军,被派往三姓靖边军后路营中,办理边务文案。在任期间,曾于十一年五月,奉命往黑龙江中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了解沙俄的侵略准备活动,历时129天,行程16000余里。十五年至二十年,先后任山西和顺、宁武知县等职。二十一年奉调返东北,历任吉林边务文案总理、呼兰木税总局总理、吉林知府、吉林劝业道道员、代理蒙务处协理等。民国八年(1919),由吉林迁居奉天(今沈阳市),后返归原籍。1926年夏,再返东北途经上海病故,时年77。一生历仕风雨飘摇中的清朝,面对沙俄等列强的侵略,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前,思想激进,主张抗击。为配合抗御沙俄侵略斗争,自光绪十年起,利用“公余暇日”,积极投入了对东北边疆史地和民族史的研究,学术成就巨大,著有《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东三省舆地图说》3书。前书偏重历史文献的搜集研究,后书汇集了他有关东北古地理、考古、民族等方面的学术札记,《西伯利东偏纪要》着重于对黑龙江中下游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现实民族、社会经济等问题的调查研究。3书问世后,受到中外学者高度评价,或称他为东北史学者中的“后起之劲”,或说他是“精通吉林掌故方面首屈一指的史学家”,日本岛田好认为他对奴儿干永宁寺碑文的拓取与研究,是“震惊当时学术界”的一大贡献。甲午战争失败后,他转向注意国内多变的政治局势,反映出他阶级和时代局限性的一面:极力诋毁维新变法,咒骂义和团运动,歪曲辛亥革命,鼓吹帝制等。他的主要文稿,今已汇集为《曹廷杰集》上下两册出版(丛佩远、赵鸣岐编,中华书局1985年)。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