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曹全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曹全碑 曹全碑东汉碑刻。即《汉郃阳令曹全碑》。灵帝中平二年王敞等立。明万历初年于陕西郃阳𫉈里村出土。内容为曹全镇压当时黄巾农民起义的情况。隶书。其书含蓄秀逸,柔中有刚。清代张廷济题其拓本称: “貌如罗绮婵娟,神实铜柯石干。”为后代书家所效法。著名汉碑之一。 ☚ 熹平石经 张迁碑 ☛ 曹全碑 《曹全碑》,明代万历初年在陕西郃阳县旧莘城里村出土,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19行,每行45字,全文共849字,建于东汉中平二年(185 ),是王敞等人为郃县令曹全纪功颂德所立。清朱彝尊说:“万历中郃阳县氏掘得汉《曹全碑》,以其最后出,字迹完好,汉碑之存于今者莫或过焉。”明末碑从中断裂,字迹略有漫漶,但是把《曹全碑》与其它汉碑比较,文字清晰,锋棱如新,保持原来书写的风貌依然为最。故《曹全碑》的出土,为汉隶的品类及其风貌大为增色,为全面了解和学习汉隶提供了极为可贵的书法资料,数百年来为广大书法家所钟爱。 秀媚多姿,气骨劲健是《曹全碑》的特点。就其渊源来看,直接沿承汉简书法艺术的遗风,将其与甘肃武威医简及甘谷汉简加以比照,便不难发现,它们在风格特征上颇具相似之处,两者皆取侧势,字形皆取宽扁之态,运笔则皆刚柔相济。因此,我们说《曹全碑》更接近民间书法艺术的特征。《曹全碑》是汉隶圆笔的代表作,笔画每处都是缓入缓出,藏头护尾。每笔写得丰满精整,珠圆玉润。用笔方面中锋遒劲,棱角不露,给人以娟秀而劲健的感觉。《曹全碑》的笔画含蓄舒展,自然洒脱,波磔飞动而不轻佻,正如清代万经所评“不束缚,不弛骤”。 《曹全碑》文字结构工整稳定,讲究布白对称。一个字内点画之间所占的空间相等,在相同的点画之间,间距也大都相等。同时,一个字内各种不同笔画之间的疏密关系也处理得很好。此碑的文字结构有两点引人注目,就是采用中心紧缩和四周舒展的结构。一般笔画短而密,波笔、挑笔舒长,这样一方面可以形成紧密的中心,同时又形成挑笔与波笔的开张之势;另一方面是让出地方使挑笔波笔从容铺毫,给静穆稳定的结构带来生气,增加飞动之感。 《曹全碑》以极刚的笔写出极柔的意,极富艺术魅力。它的结构对后世结体方式具有很大的影响。临摹《曹全碑》,腕力一定要强,否则只是貌似,难得独特的神韵。 曹全碑东汉隶书碑刻。全称汉 曹全碑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或《曹景完碑》。东汉灵帝中平二年立(公元185年)。高253厘米,宽123厘米。明万历初年陕西省郃阳故城出土,原存郃阳孔庙,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碑林。隶书体,碑阴、阳两面均刻文。内容为记述郃阳县令曹全的家世及其镇压张角农民起义的经过。此外还有一些是未见史载的史实,如郃阳县民郭家等响应黄巾军起义,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而曹全“兴师征讨”以及“和德面缚归死”等。这些记载弥补了正史的不足。尤其是有关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的有关情况,更为研究东汉末年的农民斗争史提供了资料。此碑笔墨和畅,结字平正清雅,神完气贯,秀丽典雅,是汉隶类似风格中最完美,成熟的一通,为汉代名碑之一,其自出土来,受到历代名家的一致赞叹。 ☚ 褒斜道石刻 石门颂刻石 ☛ 曹全碑 252 曹全碑东汉隶书碑刻。全称《郃阳令曹全碑》。灵帝中平二年(185)王敝等为记载曹全功绩而立。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现存陕西西安碑林。笔法秀美飞动,结体舒徐,不驰骤。清孙承泽称:“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万中之至宝也。” ☚ 史晨碑 礼器碑 ☛ 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东汉隶书碑刻。中平二年(185年)立,明万历初年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现藏西安碑林,有拓本及影印本行世。该碑书体平扁匀整,用笔方圆兼备,笔致秀美,柔中有刚。为著名的汉碑之一。 曹全碑 曹全碑曹全碑,全称为 《汉河阳令曹全碑》。东汉碑刻隶书。灵帝中平二年 (185) 王敞等为记载曹全功绩而立。有碑阴。明万历初 (1573) 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碑书含蓄透逸,笔致秀美,柔中有刚,有所谓 “貌似罗绮婵娟,神实铜柯石干” 之称。 ☚ 礼器碑 龙门十二品 ☛ 曹全碑 曹全碑曹全碑,全称为 《汉河阳令曹全碑》,东汉碑刻隶书。灵帝中平二年 (185) 王敞等为记载曹全功绩而立。有碑阴。明万历初 (1573) 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碑书含蓄透逸,笔致秀美,柔中有刚,有所谓 “貌似罗绮婵娟,神实铜柯石干”之称。 ☚ 礼器碑 龙门十二品 ☛ 曹全碑此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亦叫“曹景元碑”。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185),距今有1800年。明万历初年出土于陕西省郃阳县(今称合阳县)莘里村。后移存合阳县孔庙东角门内。1957年移入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此碑为竖方形,高272厘米,宽95厘米。碑与阴俱隶书,无额。字径9分,阴字径7分。共20行,满行45字。碑文内容记载了两汉重大的历史事件,及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斗争史提供了重要资料,弥补了史籍的遗缺。全文为:“君讳全,字景元,敦煌效谷人也。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代殷商,既定尔,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𢇛竟,子孙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孝隃麋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琫,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君童龀好学,甄极毖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子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存志,存亡之敬,礼无遗缺。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元’。易世载德,不陨其名。及其从政,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生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时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职贡,君兴师征时,有脓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贲,和德面缚而死。还师振旅,诸国礼遗,具二百万,悉以薄官。迁右扶风槐里令,遭同产弟忧,弃官,续遇禁冈,潜隐家巷七年。光和七年,复举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福禄长。妖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扬,同时并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不安。 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时圣主咨诹,群僚咸曰: 君哉。转拜郃阳令,收合馀烬,芟夷残迸,绝其本根,遂访故老商,俊艾王敞、王毕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以家钱籴米粟赐𤵸盲。 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药神明膏,亲至离亭。部吏王宰、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于置邮。 百姓𫄶负,反者如云。 戢治𪪞屋,市肆列陈。风雨时节,岁获丰年。农夫织妇,百工戴恩。县,前以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灾。害退,于戊亥之间,兴造城郭。是后,旧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开南寺门,承望华岳,乡明而治。庶使学者李儒、栾规、程寅等,各获人爵之极。廓广听事官舍,廷曹廊、升降揖让,朝觐之阶,费不出民,役不干时,门下掾王敞、录事掾王毕、主簿王历、户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颛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刻石纪功。其辞曰: 懿明后,德义章,贡王庭,征鬼方。 威布烈,安殊荒,还师旅,临里。 感孔怀,赴丧纪。嗟逆贼,燔城市。特受命,理残圮。芟不臣,宁黔首。缮官寺,开南门。阙嵯峨,望华山。乡明治,惠沾渥。吏乐政,民给足。君高升,极鼎足。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曹全碑亦名 〈郃陽令曹全碑〉。東漢·中平二年(185)刻。隸書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陰刻有處士、門下、功曹等題名四百余字,言及黄巾起義一事。書法秀潤典麗,頗有筆力,雖顯女性婉麗之氣,略乏素樸雄健之趣,但不失與 <禮器碑>同稱漢石之兩大傑作。學漢隸者翕然赴之,左右一時書風。日本明和 (1764—1771) 時,韓天壽得之,刻入《醉晉齋帖》,頒於同好。殊得學者崇尚,習隸者皆宗其風,遂使婉麗之氣益盛。清楊守敬 《平碑記》 曰: “前人多稱其( <曹全碑>)書法之佳,至以之比 <韓敕>、<婁壽>,恐非其倫。嘗以質之孺初 <潘存>,孺 初曰: ‘分書之有<曹全>,猶真,行之有趙 (孟頫)、董 (其昌)。’ 可謂知言。惜為帖賈鑿壞,失秀潤之氣,不第如翁覃溪 (方綱)所云‘乾’字之 ‘曰’ 中穿,‘咸’字 ‘口’ 上成二畫矣。”清王澍以為:“漢隸三類,一者古雅,<西岳>是也,一者方整,<婁壽>是也; 一者清瘦,<曹全>是也。明·萬曆(1573—1619)初,於郃陽(今陝西合陽縣)萃里村出土,當時字畫完好,無漫漶,誠漢碑中無出其右者。清·康熙十一年 (1762)後,中有斷裂,今則缺减之字益多。篆額佚失不存。現在西安碑林。山東滕縣有翻刻本。 曹全碑 (局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