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晶珠本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晶珠本草》

《晶珠本草》

医药书籍。藏名《协称》,1840年成书,著者帝马·丹增彭措,19世纪中叶著名的藏族医生。

这是一部藏医药物学的名著。共记载药物达2294种,其中包括原物1400余种,其余为加工复制的药物。书中对每种植物、动物、矿物药的形态、特征、产地及生长环境,都做了详细的记叙,对每种药物的性味、功能、用法、剂量都做了详细的说明,不但包括一般常见的药物,而且包括西藏地区特产的许多名贵药物,而且包括西藏地区特产的许多名贵药物,如雪莲、贝母、熊胆、麝香等等。这部书是藏族传统药物学的总结,是藏族人民在长期游牧生活中摸索药物学的结晶,它不仅对藏族的医学、药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丰富了中华医药学的宝库。


古籍名著《晶珠本草》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 可可诗词网

晶珠本草

 《晶珠本草》又名 《药物学广论》或 《无垢晶串》,藏名 《知麦协称》或 《协称》,系藏医本草学著作。帝玛尔·丹增彭措著。成书于1835年,刊行于1840年。现存主要版本为四川甘孜州德格藏历火羊年(1847)闰正月木刻本;1986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毛继祖等人的汉译本。
 帝玛尔·丹增彭措(生卒年不详),约生活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藏族医药学家。他对青海东部、南部,西藏东部,四川西部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历代藏族医药学的经典著作进行了考证,历时近20年,至1835年完成集藏族药物学大成的著作《晶珠本草》,并于1840年木刻版行世。
 本书约30万字,分上下两部。上部为歌诀之部,即“药物昌珠歌诀”,以偈颂体写成;下部为解释之部,即“药物晶钏广论”,用叙述文写成,分别对每味药物加以论述。全书共收载药物2294种,按其来源,生境、质地、入药部位等不同,分为13大类,即珍宝类166种,石类594种,土类s1种,汁液精华类150种,树类182种,敦布(湿生草)类142种,俄(旱生草)类266种,盐碱类59种,动物类448种,作物类42种,水类121种,火类11种,炮制类82种。译本上部按药物分类共分13章,下部分为3编详述药物起源、药物性状、诸药性能、药物的采集和加工等内容。
 本书的主要学术特点有三:1. 收载药物具有浓厚的藏药特色。藏族医药学渊源很古,公元前几个世纪,藏族人民就对动物、植物、矿物的某些部分可以解除病痛积累了丰富经验。本书所载药物,约30%只限于藏族医生所用;约30%的种类主产或特产于青藏高原,分布在海拔3800米以上,形态特殊,如解毒清热的石花,治胃寒的酸石,治皮肤炭疽的雪莲花,解毒止热痢的乌奴龙胆,益疮的唐古特金莲花、治瘟病的夏巴纳、解毒驱虫的嘎光,治风热的勒哲、治血热病的哇夏嘎(又名鸭嘴花)等,多是内地本草没有记载或很少记载的药物;有些药物从公元8世纪起沿用至今,仍是藏医常用的珍贵药物,对常见病多发病行之有效,并被目前药理、临床研究所证实。2. 药物分类别具特色。本书的药物分类与《神农本草经》的三品分类不同,与《本草纲目》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的16部分类也相异。它是按珍宝类、石类、土类、汁液精华类、树类、湿生草类、旱生草类、盐碱类、动物类、作物类、水类、火类、炮炙类共分13类。特别是珍宝类和汁液精华类,在其他本草书中是绝无仅有的。珍宝类药分上品珍宝类和普通珍宝类。上品主要指活佛、高僧火化后的净果——舍利,能辟邪,治魔病。普通珍宝则分不熔性珍宝药物和可熔性珍宝药物,前者如金刚石、玉石、蓝宝石、象牙、麝宝等,后者如金、银、水银、铁灰、锡镴等;在汁液精华类药物中,又分木、湿生草、旱生草、动物、石5种,包括动、植、矿物的物质精华,如冰片(治高热)、丁香 (祛寒气)、草果 (祛脾胃之寒)、石膏 (清肺热)、红花(止血活血)、麝香(解毒消炎)以及熊胆、腹中宝、地松脂等,这种不拘于动、植、矿物的种类,而以药物所含精华分类的方法,是本书作者的独特见解,也是从实际观察中得出的具有创造性意义的认识。此外,在树类、湿生草类、旱生草类中又有根、茎、叶、花、果实、皮、全草之分:在动物药中又分头、脑、角、眼、舌、齿、喉、胃、肠、肾、血、肉、骨、毛、便等。这种分类法迄今在天然药物分类、植物分类学研究方面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3. 考订详悉,重视药物产地的比较。本书结合历代藏医药书籍的记载,对部分药物作了详细考订。如诃子在藏药中被称为“药王”,品种有五种和七种之说。这是从产地、外形及药用不同而命名的,本书即引用了10余部古籍,录用了40多个别名。哇夏嘎一药不仅描述了正品的形态特征,同时对各家本草所记载的代用品也作了对比描述,比较其异同点,指明了正品和代用品的区别。对药物产地一方面引证历史药书,另一方面依据实地考察。如红花即有夏罔玛红花,为特品;克什米尔红花,为上品;尼泊尔红花,为次中品;雷干玛红花,为中品;西藏园植红花,为下品等。另外,本书对药物的采集时间、方法、炮制的注意事项等记载也颇为详尽。
 《晶珠本草》是一部藏族本草的总结性著作,体现了我国藏民族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的药物学知识。但是因藏族宗教盛行,本书也不可避免地搀入了宗教色彩很浓的内容和故事。由于语言、习俗、地域等因素限制,本书流行不广。近年以来藏医藏药以其丰富的种类和鲜明的特色为国内外天然药物研究者,尤其从事藏、维、蒙医药研究者所关注。在青海省科委主持下,毛继祖等人对《晶珠本草》进行了评注,目录和注释均附汉藏对照,并对特产于青藏高原,具有藏药特色的品种绘其详图。为民族医药的教学、医疗、生产以及药检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文献。

晶珠本草

又名 《药物学广论》、《无垢晶串》。本草类著作。清辛玛尔·丹增彭措撰。上、下两部。作者为著名藏族医药学家。作者亲赴各地,考察药物,历时二十年,并考证历代藏医药学著作,于一八三五年撰成是书。上部为歌诀之部,以偈颂体 (藏文诗经体) 写成,下部为解释之部,用叙述文体。所收药物具有浓厚的藏医特色,约三分之一的药物只限藏医使用,三分之一的药物只产于青藏高原。自十一世纪起即为藏医使用,疗效确切。是书集藏药学之大成,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曾先后被国外译成印度文和英文出版。一九八七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了青海药物研究所据德格藏历火羊年 (1847) 刻本译校汉文本,约三十一万字。

晶珠本草

藏药学著作。又译《无垢晶串》。藏音《吉美协称》。清代藏族帝玛尔·丹增彭措著。作者生卒年代待考。全书于1835年完成初稿,1840年正式出版。分上、下两部,前者以偈颂体写成,后者以叙述文体写成。载药2294种。除去异名药、一物多出等情况,实收药物1220种。分为珍宝类、石类、土类、汁液精华类等13类。植物类中又有根、茎、叶、花、果实、皮、全草等之分。动物类中又有头、脑、角、眼、舌、齿、喉、胃、肠、肾、血、肉、骨、毛、便之分。其药物分类法,在目前药物分类学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藏药学古代代表作。1986年毛继祖等将此书全译为汉文,并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另有民族出版社据德格木刻版排印的藏文本 (1986)。

《晶珠本草》

重要的藏医药物学专著。德格县藏医德玛·丹增蓬卓1720年左右著。分上、下两部,上部为歌诀,下部为解释。共载药2294种,除重复或不同方法加工炮制的药物外,实载1400余种。按其来源、质地、部位等不同分为珍宝、矿物、动物、土、木、火等13类,成13章。每一类又分若干小类,如动物药分为角、目、舌、齿、咽喉、心、肺、脾、肝、肾、皮、毛、甲、粪、尿、奶汁等。在论述药物性效时,将药物分属甘、酸、苦、 辛、 咸、 淡6味, 轻、 、 寒、 热、 锐、 钝、润、燥8性,寒、热、温、凉、轻、重、润、燥、锐、钝、稳、重、干、稀、软、腻、细17功效,分别论述每味药物的产地、性质、功用、临床应用。修订了前代藏医药重要书籍的记载,集历代藏药本草之大成,被喻为藏医药学的 《本草纲目》,与 《四部医典》 一样现仍是学习藏医学的重要著作。现德格印经院尚藏有该书1732年的藏文木刻印版,1986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汉文版。

晶珠本草

晶珠本草

藏医药物学经典。又名《药物学广论》、《无垢晶串》(藏名《知麦协称》、《协称》)。清道光十五年(1835)藏医帝马·丹增彭措(生卒年不详)撰。木刻版刊印于道光二十年(1840)。帝马·丹增彭措为著名藏药学家,他通过对中国内地(包括西藏东部,青海东部、南部,四川西部等地)药物出产、分布情况,所进行的长期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和试验,共搜集到各类药物数千种之多,又结合历代藏医药文献作了大量的考证和比较研究,历时二十年撰成这部藏药学巨著。
《晶珠本草》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药物歌诀,以偈颂体写成。下部解释各种药物性能,用叙述文写成,分门别类地对每种药物加以详细介绍,记有每种药物的形态特征、性味功能、主治病症。除此之外,又对前人的错误和不足之处作出了订正和补充。如诃子一药,书中引用了十余部历代藏医药书籍中的有关记载,录用了四十余个别名。哇夏嘎(鸭嘴花)一药不仅描述了正品的形状特征,而且对各家本草所记载的替代品也作了比较,区别其异同,指出了正品与代用品之间的区别,为后代医家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贵的依据。全书虽然收载各类药物达二千二百九十四种之多,但除去重复或加工炮制的药物外,实际收录药物(包括矿物、动物、植物及加工品)约有一千四百余种。全部药物按其来源、生长环境、产地、质地、入药部位等的不同,分为十三大类。全书与之相对应,也分为十三章,分别对十三类药物的分类、性味、功能、主治等内容细加叙述。第一章,珍宝类药物,收录一百六十六种。第二章,矿石类药物,收录五百九十四种。第三章,土类药物,收录三十一种。第四章,汁液精华类药物、收录一百五十种。第五章,树类药物,收录一百八十二种。第六章,湿生草类药物,收录一百四十二种。第七章,旱生草类药物,收录二百六十六种。第八章,盐碱类药物,收录五十九种。第九章,动物类药物,收录四百四十八种。第十章,作物类药物,收录四十二种。第十一章,水类药物,收录一百二十一种。第十二章,火类药物,收录十一种。第十三章,炮制类药物,收录八十二种。在树类、湿生草类、旱生草类药物中,又有根、茎、叶、花、果实,皮、全草等区别;在动物类药物中,又有头、脑、角、眼、舌、齿、喉、胃、肠、肾、血、肉、骨、毛、便、奶、蹄、肝、胆、脾、肺、生殖器等分类;在珍宝类,石类药物中,又有可熔性和不可熔性的不同;这些分类方法,含有科学成分,至今在藏药学研究中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晶珠本草》是藏医学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药物学专著,可谓集藏医本草学之大成。书中收载的药物具有浓厚的藏药特色,其中百分之三十的药物只限于藏医学家所独用,百分之三十的药物主产或特产于青藏高原地区。另外,书中所载药物历史悠久,从公元八世纪起沿用至今仍为今天藏医所常用,并且对常见病,多发病颇具疗效,且已被现代药理、临床研究所证实。可见《晶珠本草》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我国药物学发展史上,当可排入我国经典本草专著之列。
现存藏文版本有四川省甘孜州的德格藏历火羊年(1847)(清朝道光二十七年)闰正月木刻本。汉译本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校订译注印刷本。

☚ 医林改错   天文、历算 ☛
0000115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2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