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景泰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景泰蓝 景泰蓝汉族工艺传说。流传于北京。相传不知哪个朝代,北京皇宫里起了一场大火,火后从灰烬中找到一只瓶子和一个小罐儿。皇上一看色彩斑斓,晶莹闪耀,紧锁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了。当即传下圣旨,调集京城能工巧匠制作,限期三月完成。工匠们费尽心机按照瓶罐结构抠胎型,缠绕金银丝,可是不管怎么鼓捣,都无法把胎型和金银丝烧结成一体。眼看限期就到,工匠们要遭祸殃,忽然从天上降下一位仙女,传授了六句烧制歌诀,工匠们按照仙女留下的歌诀烧炼打磨,终于制作成了从未见过的彩釉金银丝瓶,人们管它叫“奇宝烧”。到明朝代宗朱祁钰时,因他特别喜欢这种工艺品,传旨大量制作,工艺水平提高很快。由于当时正是景泰年间,产品又大多以孔雀蓝色为主,人们把这种工艺品叫做“景泰蓝”。 ☚ 汉族工艺传说 手镯的故事 ☛ 景泰蓝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北京传统工艺品之一。元代,西方画珐琅器传入,明代,与传统的金属镶嵌工艺相结合,成为具有高度艺术性的民族工艺,宣德年间已具有一定成就。景泰年间发展很大,出品多、技艺精,以蓝釉最为出色,故称“景泰蓝”。其制作方法为:先用铜料“打胎”;然后用细铜丝掐成花纹焊在胎上,以形成纹样的轮廓,即“掐丝”;将珐琅色釉料敷涂在花纹中,称“点蓝”;再入炉烧制,为“烧蓝”;点、烧三次后,加以打磨以显出光泽,叫“磨光”;最后,在构成花纹轮廓的铜丝上“镀金”。产品包括各种日用品、装饰品。风格典雅、鲜丽,造型、纹饰皆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至今在世界享有盛名。 ☚ 宣德炉 铁画 ☛ 景泰蓝jǐngtàilán〈名〉中国特种工艺品之一,用紫铜做成器物的胎,把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在铜胎上,填上珐琅彩釉,经烧制打磨而成。明代景泰(明代宗朱祁钰年号,1450—1457)年间开始制作,珐琅彩釉多用蓝色,故称景泰蓝。 景泰蓝铜胎珐琅器皿,北京著名的特种工艺品。即明代的大食窑。土耳其人创制,元时由阿拉伯人传入中国,明景泰年间广泛制作,以蓝色珐琅彩釉最为精美,故后来通称景泰蓝。清制品又称铜掐丝珐琅。其制作工序为: 打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品种有瓶、碗、盘、烟具、台灯、糖罐、奖杯等。 古代名物 > 科技類 > 文化、生活部 > 其他 > 景泰藍 景泰藍 jǐngtàilán 以銅爲胎、以彩釉爲飾而製成的器皿。明景泰年間始大量製做,多用藍色珐瑯彩釉,故名。其主要產地在北京。參閱明·曹昭《新增格古要論·大食窯》。 景泰蓝在金属胎上嵌丝后再施搪瓷釉的艺术搪瓷。中国早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的剑柄、汉代(公元前206~220)铜壶及唐代(618~907)铜镜上已用珐琅作装饰。元代(1280~1368)又由阿拉伯人传入铜胎掐丝珐琅技术,在北京、云南设厂制造。至明代景泰(1450~1456)年间以图案精美和色泽浑厚著称于世,当时又以深青金色和稍带绿色的浅天蓝色两种釉最为出众,因而得名。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建立为宫廷艺术,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技艺成熟,造出许多精美的桌椅、床榻、挂屏和用具等。明代(1368~1644)制品雅静含蓄,温柔敦厚;清代(1616~1911)制品生动多姿,华丽光润。1950年以后,不仅发源地北京有了发展,上海、天津、西安等地相继兴建起景泰蓝工厂。制景泰蓝所用的原料主要为铜及各种釉料,少数使用黄金。20世纪70年代以后,也曾采用银和亚金制胎。器物有瓶、觚、碗、盘、盒、熏炉等。装饰花纹大多为回纹、缠枝番莲等图案。清代产品已销国外。产品大致有7道工序:❶制胎,用紫铜片制成器形; ![]() 主要责任者: 段岩涛,钟连盛,孟曦 责任方式: 编著 出版者: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260 千字 页码: 1-156 开本: 16 中图分类号: J526.2 语种:中 定价:58.00 出版时间:2016-08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共收录90条词条。 被引频次:14 景泰蓝 景泰蓝北京是景泰蓝技术的发源地,从元代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最初的景泰蓝多为仿古青铜器皿:到1450-1456年(明景泰年间),工艺家们找到了一种深蓝色的蓝釉材料,用这种材料制作的工艺品端庄富丽,沉着大方,这就是今天的“景泰蓝”;清代乾隆年间采用延伸性更好的纯铜作原料,使景泰蓝工艺达到顶峰,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结合的独特工艺。 ☚ 北京绢人 牙雕 ☛ 景泰蓝 330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为北京的传统金属工艺品。明代景泰年间是其大发展时期,彩釉多用蓝色,产品上有“景泰年间制”的标记,故称景泰蓝。以造型优美,花色绚丽,技艺精湛而久享盛誉,蜚声海内外。近年来,产品已由陈列装饰向实用方面发展,产品种类增至千余个。 ☚ 金属工艺 张小泉剪刀 ☛ 景泰蓝 236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中国传统工艺之一,产于北京。传说早在唐代就有此种工艺,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最早的存品系创于明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才广为流行,因以蓝釉最为出色,故有“景泰蓝”之称。分打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制作工序,其中以掐丝和点蓝的技艺最为复杂细致。品种有瓶、碗、盘、烟具、台灯、糖罐、奖杯等。 ☚ 面塑 明式家具 ☛ 景泰蓝 景泰蓝也叫铜胎掐丝珐琅,是北京的传统工艺品。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早的景泰蓝是明代宣德年间所制。至明代景泰年内广泛流行。用铜制成胎,当时以蓝釉最为出色,所以才称为景泰蓝。清代以后开始外销。其制作程序为: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其中最细致的工序是掐丝和点蓝技术。景泰蓝品种很多,有瓶、罐、盘、碗、盒、烟具、台灯等,还有仿古的鼎、炉、熏、爵等。 ☚ 铜胎画珐琅 金银错 ☛ 景泰蓝 景泰蓝其学名为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金属工艺与珐琅工艺的复合体,萌芽于春秋时期,到明代景泰年间得以发展。景泰蓝的艺术特点可用形、纹、色、光四字来概括,意即造型优美,纹饰精彩,色彩华丽,光泽辉煌。它需用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 1.制胎,先用红铜制成所需胎形; 2.掐丝,将细扁铜丝根据图案要求制成装饰花纹粘贴在铜胎上; 3.烧焊,喷以焊药入炉烧烤,使铜丝牢结在铜胎上;4.点蓝,在铜丝花纹间点以各种色彩的釉料; 5.烧蓝,将点蓝器物进行烧制,并须反复入炉多次,直至珐琅釉料与铜丝平齐为止; 6.打磨,用砂石或木炭进行打磨,使器表平整光滑; 7.镀金,使器物增加光泽和美观,具有金碧辉煌的视觉效果。明代景泰蓝传世真品极少。清代景泰蓝较之明代,做工更为精细,器形多样,且多为大件制品,与漆、木工艺综合运用,色彩更为丰富。清代曾设置“珐琅作”、专门管理宫廷用器的制作。宫廷用品有大型仿古陈设品以及火盆、手炉、缸、盆等实用器物。设于紫禁城宝相楼的掐丝珐琅佛塔,造成于乾隆年间,塔高2.31米,有13级塔刹及宝顶、可谓景泰蓝之杰作。 ☚ 剔红 宣德炉 ☛ 景泰蓝 景泰蓝Jing tailan一种铜胎掐丝珐琅器,是北京的传统工艺品。故宫博物馆收藏的最早的景泰蓝是明代宣德年间的制品,发展至明代景泰年间已广泛流传,并有较大数量。当时已用铜制器胎,以蓝釉最为出色,所以才称为景泰蓝。清代之后,开始向国外销售,产生较大的影响。景泰蓝的制作程序为: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其中最细微、最费时的工序是掐丝和点蓝技术,决定着花纹的艺术效果。景泰蓝品种很多,有瓶、罐、盘、碗、盒、烟具、灯具等,还有仿古的鼎、炉、熏、爵等陈设装饰品。 景泰蓝 ☚ 铁花 金银错 ☛ 景泰蓝 景泰蓝正式名称为 “铜胎掐丝珐琅”,是我国明以来重要的金属工艺品种。以铜为胎,用细而薄的铜丝做出图案轮廓,焊接在铜胎上,填入多彩釉色,经烧制、打磨、镀金等工序制成。造型丰富,花纹精巧,色彩富丽华贵。主要产自北京、广州、杨州等地。 ☚ 宣德炉 画珐琅 ☛ 景泰蓝 景泰蓝北京传统的工艺品,又名“铜胎掐丝珐琅”。以铜为胎,经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工序制成。因盛行于明景泰年间,又多用蓝釉,故名。明清时期主要在宫廷内生产装饰品、祭器等宫中用品。清代后期,民间逐渐有作坊从事制作。道光年间开始出口。1904年和1915年,先后获得芝加哥和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一等奖。制品主要有炉、鼎、六瓣瓶、梅瓶等传统工艺品和出土文物复制品,以及文具、灯具、桌凳、屏风等实用工艺品。造型美观,色彩华贵,花纹精妙。 ☚ 工艺品 玉器 ☛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北京的特种工艺产品之一。始作年代说法有异。用铜胎制成,当时以蓝釉最为出色,故称“景泰蓝”。在繁多的制作工序中以掐丝和点蓝的技艺最为细致复杂。清代以后,远销海外,享誉世界。产品有瓶、碗、烟具、手镯等。 景泰蓝见“艺术”中的“景泰蓝”。 景泰蓝 景泰蓝我国具有优秀艺术传统和独特民族风格的特种工艺品。亦称“铜胎掐丝珐琅”,系金银珐琅工艺之一。根据文献记载和现存最早的纪年实物,故宫收藏有15世纪前半叶宣德年间制造的景泰蓝。至景泰年间已广泛流行,以蓝釉最为出色,故称“景泰蓝”。其制作程序: ☚ 根雕 青铜器 ☛ 景泰蓝 景泰蓝亦称“铜胎掐丝珐琅”。中国传统工艺中融造型、色彩、装饰为一体的特殊工艺品。产于北京,有七百多年的历史。因明代景泰年间广泛流行此工艺,而且器上多有“大明景泰年制”的字样及用以蓝色珐琅施于铜胎上制成,故名景泰蓝。清代以后至今,其制作工序为“打胎、掐丝、烧焊、点蓝、磨光、镀金,其中最复杂细致的工序是掐丝和点蓝。制出有形、色、光之特点。景泰蓝的品种有瓶、碗、盘、烟具、台灯、糖罐、奖杯、手饰等类。清代以后至今,景泰蓝远销国外,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 赌风 啤酒节 ☛ 景泰蓝 景泰蓝又叫“珐琅”。北京传统工艺品之一。用瓷(珐琅瓷)、铜结合制成。以质朴、素雅,技艺精湛著称于世。唐代始有此种工艺制作,至明景泰年间( 1450—1457 )才广泛流行, 当时使用的釉色以蓝色为最好, 故名景泰蓝。明朝产品, 多模仿陶瓷器和青铜器而作, 主要是供宫廷祭祀用的器皿, 如罐、壶、瓶等。清代品种增多, 如床、椅、屏风、建筑物上的装饰品, 色彩、图案更加丰富精美。曾在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清代以后, 远销国外。制作工序分: 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以及镀金等三十七项。其中最复杂细致的是掐丝和点蓝的技艺。 ☚ 宜均 宣德炉 ☛ 景泰蓝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简称“珐琅”。北京传统工艺品之一。用珐琅瓷、铜结合制成。以质朴、素雅,技艺精湛著称于世。此特种工艺始于何时,说法不一。至明景泰 (1450—1457) 年间广泛流行,当时使用的釉色以蓝色为最好,故名景泰蓝。明朝产品,多模仿陶瓷器和青铜器而作,主要是供宫廷祭祀用的器皿,如罐、壶、瓶等。清代品种增多,如床、椅、屏风、建筑物上的装饰品,色彩、图案更加丰富精美,产品远销国外。在1904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 ☚ 青白瓷 赵州桥 ☛ 景泰蓝jing tai lancloisonne 景泰蓝cloisonne 景泰蓝cloisonné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