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普济消毒饮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普济消毒饮

即普济消毒饮子,详该条。

普济消毒饮pǔjìxiāodúyǐn

《东垣试效方》方。黄芩、黄连各五钱, 橘红、玄参、甘草各二钱, 连翘、牛蒡子、板蓝根、马勃各一钱, 白僵蚕、升麻各七分, 柴胡、桔梗各二钱, 人参三钱(一方无人参, 有薄荷七分)。为粗末, 每服五钱, 水煎服; 或制成蜜丸,噙化。功能清热解毒, 疏风散邪。治风热疫毒上攻的大头瘟证, 症见恶寒发热, 头面红肿焮痛, 目不能开, 咽喉不利, 舌燥口渴,舌红, 苔白兼黄, 脉浮数有力; 现用治流行性腮腺炎有良效。

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饮

本方出自《东垣试效方》,录自《普济方》,原名普济消毒饮子,简称普济消毒饮。方由黄芩半两,黄连半两,橘红一钱,玄参一钱,生甘草一钱,连翘、黍粘子各三钱,板蓝根一钱,马勃一钱,白僵蚕(炒)七分,升麻七分,柴胡七分,薄荷叶、桔梗各二钱(一方无薄荷,有人参三钱;一方橘红、玄参、生甘草、柴胡各二钱,连翘一钱,薄荷一钱)组成。上药共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蜜为丸噙化之。现用法为饮片,作汤剂,水煎,分二次服。功能清热解毒,疏风散邪。主治大头瘟。症见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薄白或兼黄,脉浮有力。
本方所治证属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攻冲头面所致。风热疫毒宜清解,故以清热解毒为主,因病位在上,病势向外,又宜因势利导,故以疏散上焦之风热为辅。方中重用黄连、黄芩清泄上焦热毒为君药;牛蒡子、连翘、薄荷、僵蚕疏散上焦风热为臣药;玄参、马勃、板蓝根、桔梗、甘草清利咽喉,并增强清热解毒作用,陈皮理气而疏通壅滞,使气血流通而有利于肿毒消散,共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散火,疏散风热,使郁热疫毒之邪宣散透发,并协助诸药上达头面,共为使药。诸药合用,使疫毒得以清解,风热得以疏散。据报道,本方煎剂对甲型、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制菌作用,对其他细菌亦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本方为治疗大头瘟的常用方,临床以头面焮肿,恶寒,发热,舌红苔薄白兼黄为辨证要点。现临床上亦用于治疗急性腮腺炎、急性扁桃腺炎、颌下腺炎、头面部蜂窝织炎及淋巴结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碍等。原方加减:“如大便硬,加酒煨大黄二钱或三钱以通利之。”本方用药多苦寒辛散,阴虚患者慎用。
普济消毒饮去升麻柴胡黄芩黄连方《温病条辨》卷一
连翘一两,薄荷三钱,马勃四钱,牛蒡子六钱,芥穗三钱,僵蚕五钱,玄参一两,银花一两,板蓝根五钱,苦梗一两,甘草五钱。上共为粗末,每服六钱,重者八钱。鲜苇根汤煎,去渣服,约二时一服,重者一时许一服。现用法为作汤剂,水煎服。功能清热解毒,利咽散结。主治温病咽痛喉肿,颊肿,面正赤,或喉不痛,但外肿,甚则耳聋。
增损普济消毒饮(《温病刍言》) 黄芩10克,黄连5克,元参10克,连翘12克,马勃5克,牛蒡子10克,薄荷5克,僵蚕10克,金银花15克,芦根30克,荆芥5克,板蓝根15克,苦梗3克。上药作汤剂,水煎服,功能清热解毒,疏风消肿。主治流行性腮腺炎。方中黄芩、黄连、银花、连翘、板蓝根、马勃清热解毒以消肿,且马勃轻清善行上焦,故能治头面咽喉肿痛;牛蒡子、僵蚕、薄荷、荆芥疏风散邪,使热毒由表而散;苦梗载药上行,开泄上焦;元参治浮游之火以利咽喉。大便燥加酒军。

☚ 五味消毒饮   化斑解毒汤 ☛
0000397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40:16